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x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
2、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一、内容序号内容1 口头传统和表述2 表演艺术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局部。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开展
3、现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工程最多的国家。中国文化遗产日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uChinaCulturalHeritage”。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
4、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拟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根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5、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四、种类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2001 年1项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根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
6、力(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存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3 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
7、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1项2007 年1项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 物质文化 遗产 传承 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