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三管监测与预防措施.ppt
《优质课件三管监测与预防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件三管监测与预防措施.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LOGO三管监测预防控制措施 1 三管血管内导管气管内插管尿管2 血管内置管 类型:v 周围动脉导管v 中心静脉导管(CVC 非隧道、隧道式)v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v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3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留置的时间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无菌操作技术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出现1、菌血症或真菌血症2、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3、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4、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5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v(一一)管理要求
2、v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v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v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6 v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v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7 (二二)感染预防要感染预防要点。点。1、置管时、置管时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大无菌
3、巾手卫生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 染或破损 应当立即 更换8 v2 2、应当首选锁骨v 下静脉,尽量v 避免使用颈静v 脉和股静脉。9 3、皮肤消毒:1、用皮肤消毒剂(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3、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10 v(4)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11 2.置管后高热出汗渗血定时更换敷料: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注意洗手用无菌纱块加三M敷料覆盖12 v(4)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v(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v(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10ml以上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v(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13 在紧急情况下未能保持无菌原则置管48小时内拔除导管,另置管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及时拔除管道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4 v医务人
5、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v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v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至停用机械通气、v拔除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v性炎症机械通气时间48h或撤机后48h出现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6 诊断标准体温3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109/L X线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浸润性病变呼吸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痰培养至少有一种致病菌生长5124317 v随着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广泛应用,VAP 发生率日益增加。
6、vVAP是ICU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一旦发生VAP,易造成撤机困难,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增高。18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123419 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气管插管或切开v1、破坏生理防御功能v2、消弱清除细菌的能力v3、抑制咳嗽反射v4、“黏液糊”20 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1、机械通气患者容易误吸性肺炎2、留置胃管刺激咽部,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关闭3、食道括约肌持久松弛,胃内细菌沿管壁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21 呼吸机管道的污染1、呼吸机管道密闭而潮湿2、细菌移行定植重要部位3、随气流进入气道4、引起VAP重要因素22 预防VAP发生的护理措施v1、病房管理v2、机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课件 监测 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