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电梯PLC控制.doc
《四层电梯PLC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层电梯PLC控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四层电梯PLC控制设计要求:功能:变化灵活,编程简单,故障少,噪音低。维修保养方便,节能省工,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箱占地面积少控制系统:当乘员进入电梯,按下楼层按纽,电梯门自动关闭后,根据轿箱所处位置及乘员所处层数,判定轿箱运行方向,保证轿箱平层时减速。将轿箱停在选定的楼层上,同时,根据楼层的呼叫,顺路停车,自动开关门。另外在轿箱内外均要有信号灯显示电梯运行方向及楼层数。设计进度:第一周:查找PLC文献资料,选择编程控制器的机型。控制电磁阀等所需的I/O点数内存的估计开关量输入输出的点数模拟量输入输出点数,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毕业调查实习,与指导老师交流设计事宜。第二周:查阅
2、文献、收集资料。第三周: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第四五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计算、编程与调试等内容。第六七周:编写设计说明书。第八周:完成设计。指导教师(签名): 28摘要本文介绍利用西门子S7-2OO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四层电梯的控制系统,利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人机对话界面,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实践证明PLC可编程控制器和MCGS组态软件结合有利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向用户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充分利用windows图形功能完备、界面一致性好、易学易用的特点。比以往使用专用机开发的工业控制系统更具通用性在自动化领域有着更应用。
3、本文利用MCGS组态软件检验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为了能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赢得先机,先进的设计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毕业生能积极认真学好目前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自动化技术,为我国的自动化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PLC, 可编程控制器,电梯目录摘要II目录III1 概述11.1 PLC的发展历程11.2 PLC组成及特点21.3 PLC的工作原理41.4 PLC的编程语言51.5 PLC在电梯上的应用52 程控制器的机型选择72.1 控制电磁阀等所需的I/O点数72.2 内存估计72.3 响应时间72.4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83 硬件设计93.1 硬件配置简介93.2 电梯控
4、制系统93.3 电气控制系统框图113.4 输入输出的分配114 软件设计134.1 程序流程图134.2 电梯定向逻辑154.3 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164.4 四层电梯的梯形图设计195 系统调试245.1 硬件部分调试245.2 软件部分调试24总结26致谢27参考文献281概述1.1 PLC的发展历程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规范是美国通用公司提出的。当时的目的是要求设计一种新的控制装置以取代继电器盘,在保留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的基础上,同时具有现代化生产线所要求的时间响应快、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控制程序、可随工艺改变、易于与计算机接口、维修方便等诸多
5、高品质与功能。这一设想提出后,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于1969年研制成第一台PLC,型号为PDP-14,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控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此开创了PLC的新纪元。第一台PLC具有模块化、可扩充、可重编程及用于工业环境的特性。这些控制器易于安装,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尽管控制器编程有些琐碎,但它具有公共的工厂标准梯形图编程语言,这样使得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的使用它。在短时间内,PLC在其他工业部门也得到应用。到70年代初,食品、金属和制造等工业部门相继使用PLC代替继电器控制设备,迈出了其实用化阶段的第一步。70年代中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8位微处理器和
6、位片处理器相继问世,使可编程控制技术产生了飞跃。在逻辑运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值运算、闭环控制、提高了运算速度,扩大了输入输出规模。在这个时期,日本、西德(原)和法国相继研制出了自己的PLC,我国在1974年也开始研制。70年代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PLC向大规模、高速性能方向发展,形成了多种系列化产品。这是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的编程语言发展成熟,出现了工艺人员使用的图形语言。在功能上,PLC可以代替某些模拟控制装置和小型机DDC系统。进入八九十年代后,PLC的软硬件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PLC已发展成为一种可提供诸多功能的成熟的控制系统,能与其他设备通信,生成报表,调度产生,可诊断自身故
7、障及机器故障。这些改进使PLC符合今天对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尽管PLC功能越来越强,但他仍然保留了先前的简单与易于使用的特点。1.2 PLC组成及特点PLC的硬件系统由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部分及外部设备组成。除了硬件系统外,还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它们相辅相成,却一不可,共同构成PLC。PLC的软件系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大部分组成。PLC能如此迅速发展,除了工业自动化的客观需求外,还因为他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他较好到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普遍关心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以下是其主要特点。(1)编程方法简单易学(2)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3)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4
8、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5)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6)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7)体积小、耗能低1.2.1 硬件的可靠性可编程控制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灵活通用与维修方便等一系列的优点。特别是它的高可靠性和较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受到用户的青睐。因而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个设计良好的PLC能置于有很强的电噪声、电磁干扰、机械振动、极端温度和湿度很大的环境中。PLC的硬件系统由主机系统、输入输出扩展部件及外部设备组成。各部分之间
9、通过内部系统总线进行连接。CPU是PLC的核心部分,由它实现逻辑运算,协调控制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它的运行是按照系统程序所赋予的任务进行的。PLC的对外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类接口模块的红外线,实现对工业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PLC的电源一般采用开关电源,其特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宽、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抗干扰性能好。路串一旦某模块出现故障,进行在线插拔、调试时不会影响各机的正常运行。1.2.2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用微机实现自动控制,常使用汇编语言编程,难于掌握,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PLC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容易掌握。例如,目前打多数PLC均
10、采用的梯形图语言编程方式,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感,又顾及了大多数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应用微机的水平很容易被电气技术人员所接受,易于编程,程序改变时也容易修改,很灵活方便。1.2.3 接线简单,通用性好PLC的接线只需将输入信号的设备(按钮、开关等)与PLC输入端子连接,将接受输出信号执行控制任务的执行元件(接触器、电磁阀等)与PLC输出端子连接。接线简单、工作最少,省去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接线和拆线的麻烦。PLC的编程逻辑提供了能随要求而改变的“接线网络”,这样生产线的自动化过程就能随意改变。这种性能使PLC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用于连接现场设备的硬件接口实际上是PLC的组成部分
11、模块化的自诊断接口电路能指出故障,并易于排除故障与替换故障部件,这样的软硬件设计就使现场电气人员与技术人员易于是用。1.2.4 可连接为控制网络系统PLC可连成功能很强的网络系统。网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网络,采用主从方式通信,传输速率从几千波特到上万波特,传输距离为5002500m;另一类为高速网络,采用令牌传送方式通信,传输速率为1M10Mbps,传输距离为5001000m,网上结点可达1024个。这两类网络可以级连,网上可兼容不同类型的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从而组成控制范围很大的局部网络。1.2.5 易于安装,便于维护PLC安装简单而且功能有效,其相对小的体积使之能安装在通常继电器控
12、制箱所需空间的一半的地方,在从继电器系统改换到PLC系统的情况下,PLC小 的模块结构使之能安装在继电器附近并将连线向已有接线端,其实改换很方便,只要将输入/输出设备连向接线端即可。在大型安装中,长距离输入/输出站点安放在最优地点。长距离站通过同轴电缆获双扭线连向CPU,这种配置大大减少了物料和劳力,长距离子系统方法也意味着系统不同部分可在到达安装场地前由PLC制造商预先连好线,这一方法大大减少了电气技术人员的现场安装时间。从一开始,PLC便以易维护作为设计目标。由于几乎所有器件都是固态的,维护时只需更换模块级插入式部件,故障检测电路将诊断指示器嵌在每一部件中,就能指示器是否正常工作,借助于编
13、程设备可见输入/输出是ON还是OFF,还可写编程指令来报告故障。PLC的这些及其他特性使之成为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有益部分。一旦安装后,其作用立即显现,其收益也马上实现,向其他智能设备一样,PLC的潜在优点还取决于应用时的创造性。1.3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本一致的。他通过执行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任务。但是,在时间上,PLC执行的任务是串行,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任务的执行有所不同。PLC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程序执行过程的周期中,程序对各个过程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对采样的信号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结果输出到生产过程的执行机构中。所谓I/O刷新即对PLC的输入进行一
14、次读取,将输入端各变量的状态重新读入PLC中存入内部寄存器,同时将新的运算结果送到输出端。这实际是将存入输入、输出状态的寄存器内容进行了一次更新,故称为“I(输入)/O(输出) 刷新”。由此可见,若输入变量在I/O刷新期间状态发生变化,则本次扫描期间输出端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或者说输出队输入产生了响应。反之,若在本次I/O刷新之后,输入变量才发生变化,则本次扫描输出不变,即不响应,而要到下一次扫描期间输出才会产生响应。由于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所以它的输出对输入的响应速度要受扫描周期的影响。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这几个因数:一是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二是每条指令占用的时间,三是指令条
15、数的多少,即程序的长短。对于慢速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常常不是主要的,故这种方式不但没有坏处反而可以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因为干扰常是脉冲式的、短时的,而由于系统响应较慢,常常要几个扫描周期才响应一次,而多次扫描后,瞬间干扰所引起的误动作将会大大减少,故增加了抗干扰能力。但对控制时间要求较严格、响应速度要求较快的系统,这一问题就需慎重考虑。应对响应时间作出精确的计算,精心编排程序,合理安排指令的顺序,以尽可能减少周期造成的响应延时等的不良影响。1.4 PLC的编程语言PLC提供了较完整的编程语言,以适应PLC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利用编程语言,按照不同的控制要求编制不同的控制程序,这相当于设计和改变继
16、电器的硬接线线路,这就是所谓的“可编程序”。程序由编程器送到PLC内部的存储器中,它也能方便地读出、检查与修改。PLC提供的编程语言通常由三种: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图等。梯形图(LAD)编程语言是从继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PLC梯形图PLC的梯形图与电气控制系统梯形图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在使用符号和表达方式上有一定区别。PLC的梯形图使用的时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都是由软件实现的。梯形图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是所有编程语言的首选。指令表(STL)编程语言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助记符语言,他是可编程控制器最基础的编程语言。所谓指令表编程,是用一个或几个容易记忆的字符来代表可
17、编程控制器的某种操作功能。顺序功能流程图(SFC)编程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方法,亦称功能图。使用它可以对具有并发、选择等复杂的系统进行编程。许多PLC都提供了用于SFC编程的指令。每一种编程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每一种特殊的控制要求,根据编程者的熟练程度正确合理应用编程方法。1.5 PLC在电梯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加工设备、船舶上货物的装卸装置、电梯的运行等都由PLC控制,只要把预定的控制任务编成程序,用一串指令的形式存放到存储器中,然后根据输入各种指令,经过模拟量、数字
18、量等输入输出部件对生产过程和设备进行控制。 PLC在电梯中的应用也已很成熟。PLC作为主控制器,一方面要采集电梯的各种输入信号,包括电梯的位置、状态、内外指令的按钮信号、门锁信号、门区信号、井道内的强迫减速信号、防冲信号以及消防信号等。另一方面要把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计算和处理给出电梯的楼层信号和速度信号,并驱动相应的开关门信号、方向继电器和抱闸继电器,以控制电梯的运行。我们利用PLC内的条件跳转和主控指令,把对电梯的控制程序划分为几个程序段:检修控制、正常加速和稳速段、减速爬行段、以及开关门阶段。当给电梯送电时,PLC就开始扫描电梯的所有输入、输出信号,检测电梯的安全回路是否接通、厅门轿门是否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PLC 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