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虚实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doc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虚实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虚实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ICHUAN UNIVERSITY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请书成果名称虚实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生物科学类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完成人姓名 林宏辉、赵云、魏炜、冯虎元、王甜、安黎哲、兰利琼、王茂林、岳碧松、孙群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成果科类理学类别代码E 推荐序号C5!m Q32 |5成 果网址推荐单位名称推荐时间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4月25日填表说明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 个汉字。2成果科类按照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 2012 年)(教高 2012 9 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 写。 综合类成果填其他。3 .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
2、abed,其中:ab :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 填写。哲学 01,经济学 02,法学03,教育学 04,文学 05,历 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 11, 管理学 12,艺术学 13,其他 14。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d :成果属本科教育填 1,研究生教育填 2,其他填 0。4 .推荐序号由 5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 1 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5 .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 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
3、畅通。6.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7. 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 ; 完成时 间指成果开始实施 (包括试行 ) 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 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8. 本申请书统一用 A4 纸双面打印(封面去掉“附件 3”字样), 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4 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复印无效。指定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 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成果简介(可加页)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获奖 时间奖项名称获奖 等级授奖 部门2018虚实结合,提升学生创新
4、创业能力一一生物科学类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创新模式的研究一等奖四川大学2017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 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的综合改革一等奖四川大学2017虚实结合”的生物科学与 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一等奖四川大学2016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 源促进生物科学与技术创 新人才培养一等奖高等学校国家 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联席会2015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 革和实践一等奖兰州大学2014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综 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甘肃省人民政府2012生物科学野外实践基地建 设与方法创新一等奖四川大学2012利用科研优势构建创
5、新平 台,科教融合协同培养生 命科学本科创新人才一等奖四川大学成果 起止 时间起始:2010年1月实践检验期:4 年完成:2013年12月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战略。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本成果依托 生物学国家级教学 团队、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等雄厚的人才培养资源,以 生物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 中心为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建立了能够促 进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 新模式:(1)突破传统的生物学实践教
6、学体系的框架限制,建立起 虚实结 合、学科交叉、校企融合、国内外联合 的本科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实 践教学体系。(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技术与手段 ,同时建立起 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实践 创新能力的提高。(3)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建立了全天候开放共享 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虚拟实验仪器设备操作和虚拟实验技 术训练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之前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培训。虚拟工厂实训平台弥补了涉及大型工业化及 毒害污染等常规实验室无法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不足,突破了学时 与场地的限制。与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合作开发建
7、设的贴近生产实际的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满足了学生在生物技术上下游环节的训练。(4)建立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跨度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类型 丰富、独具特色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该基地跨越亚热带森林区、温 带山地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原湿地区和干旱荒漠地区,涵盖了典型 立体气候条件、多种生态环境类型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新实习内 容、加强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改进实习手段,为培养生态文明素养 高、野外实践能力强的生物学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成果切实解决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僵化、教学模式陈旧,无法适应社会对跨学 科、交叉复合型以及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刚性
8、的管理 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不高。(2)由于学时及条件等限制,高消耗、剧毒、大型工业化、综合 性实验无法开设;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生物技术上游向下游技 术转化的训练缺乏,造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3)类型单一的野外实习基地、陈旧的实习内容、落后的实习手 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1)突破学科和部门限制,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科研平台联合培养 本科创新人才。校内利用相关学科的各级重点实验室作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 性实验项目开展的平台。
9、校外,与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 应用物理所等联合培养各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与国外(境外)一流 高校及著名科研机构合作,选派优秀学生以暑期学校、短期实习的方 式进入其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 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实验课中引入探究式、研讨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设计性 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也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 提出自 己的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实验完成后就不同方案获得的结果进行横 向对比评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科研素养的目的。利 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生物高新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持,将前沿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
10、术、生物制造技术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次模块化的虚拟教学资源。利用虚拟实验教学资 源开展多样化教学,“虚实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 应用的转化,满足了学生在生物技术上下游环节的训练。(3)建立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和成绩评定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 学习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替代办法,鼓励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导 师的课题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以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以 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等替代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学分。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每门实验课成绩均由 实验(预习)设计报告、实验报告、总结反思以及实际操作等综合评 价构成。开
11、展了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改变传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评审模 式,规定了多样化毕业论文的形式及认定工作程序。鼓励学生将实习 实践、科技创新创业等活动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内容。(4)建立了一个峨眉山一一若尔盖一一玛曲一一祁连山一线面向国 内外开放的野外实习基地。该实习基地海拔高差近3000米,直线距离1200公里,包含了中 国西部地区多种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持续完善野 外实习基地数据库,编写实习教材,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 野外实习动植物多媒体展示厅和虚拟数字展厅供学生在实习前预先学 习。改进实习手段,开发了可在平板电脑上运行的野外实习数据采集 软件,数据采集过程实现了
12、摄影摄像、GPS和储存分析等多功能的协 作。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本成果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以生物科学类 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构建了促进生物科学与技术 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成果创 新点主要包括:(1)培养体系创新:建立了“虚实结合、学科交叉、校企融合、国内外联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 前沿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向实验教学内容的转化,拓展了实 践领域,突破了实验教学学时与场地的限制,推动了信息化条件下自 主、探究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我校理工医多学科办 学的优势,建立了
13、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创新型、复合型 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与国外(境外)一流高校及著名的科研机构 合作,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国际竞争力。(2)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推行了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技能的训练向既 注重实验技能,更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转 变。推行了注重过程考核的新的成绩评方式,新的评价机制一改以往 仅仅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分标准的模式,而是强调考查学生的实践 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字仿真实验平台和沉浸式工 厂化生产场景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 新创
14、业能力。野外实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 “课题型、研究 型”的分组实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 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3)管理机制创新: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求的新型教学管理体制。在学校大的人才才培养框架下,我们出台的 一系列配套管理文件,如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替代试行办法、高 质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工作管理办法等,消除了对学生 自主发展的制度束缚,给予人才培养更多的灵活度与自由度,全面激 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1. 主要成效(1)教改成果丰硕:出版教材36部,新编实验教学讲义10种,发 表教研教改论
15、文112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 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 一等奖2项。(2)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本科生作为主编出版专著: 余溟鲲独立主编出版专著四川大学江 安校园昆虫艺术图鉴,本科生李袁硕作为第二主编出版专著四川 大学校园植物鉴赏。 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数量逐年递增: 共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 家级83项,省级37项;本科生共计发表研究论文 249篇,其中SCI 论文191篇,以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4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成绩卓著: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斩获2个国际 金奖,7个国际银奖;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5项、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级 教学 成果奖 申请书 虚实 结合 提升 学生 创新 创业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