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十五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科学编制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对履行好“两统一”职责、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升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发展经验,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现将县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编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情况(一)国土资源“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情况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1)耕地保有量。“十四五”期间我县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为51975.O公顷,2019年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为
2、61097.8公顷,根据2018年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耕地面积61582.7公顷,较好的完成了规划目标耕地保有量的任务,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除了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一是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二是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结余建新指标;三是通过土地整理、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耕地。每年对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的耕地通过多个参评因素指标及参数计算分析,得到自然等指数,并从国家自然质量等、国家利用质量等、国家经济质量等三个等别方面更新了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数据库。(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7年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中上级下达我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3、面积为47654.3公顷,截止2020年,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7654.3公顷,圆满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2019年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面积2710.6公顷。(3)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县新增占用耕地不高于657公顷。规划执行期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570.5公顷,完成了规划目标。因为全县土地整治工作开展较好,所以耕地补充充足。今后在建设中应进一步开拓建设用地新空间,避开地势平坦区域,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发展建设用地。(4)土地整治完成补充耕地情况。规划到2020年,县安排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657公顷。“十四五”以来,截止目前
4、我县投入16077.5万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3个,其中:已完成县、市验收项目43个,其中有27个项目已完成新增耕地省厅入库工作;已完成施工正在准备验收的项目13个;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7个。新增耕地面积共计665.1公顷,超额完成了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划目标。2、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1)“十四五”期间,对高泽昆山地区、莲海大道两侧废弃采矿点和部分关停的石子矿采矿点进行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资金治理道路两侧视觉污染严重、生态破损严重的废弃采矿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2)矿产资源管理成绩显著。全县持证矿山由2016年初的133处,压减到13处,压
5、减率达90%其中花岗石矿山压减至7处。花岗石开采企业全部采用轮锯开采技术;开展了第三轮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引导矿山企业争创绿色矿山;“十四五”期间,共收取采矿权价款(出让收益)13898余万元。(3)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十四五”期间,对山-九仙山景区及部分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整治,山-九仙山景区地质灾害点现已核销,做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测绘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县级基础测绘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基础测绘支撑队伍,为基础测绘成果管理、“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强化
6、基础测绘基准体系的更新与维护;二是加强测量标志管护工作力度,严格开展测量标志巡查工作,落实测量标志管护经费和责任,及时更新基础测绘控制网数据库,我县43个测量标志点全部纳入省标志点动态监管系统,完成CORS站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至中至小学的迁移和并网使用工作;三是加快基础测绘成果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2018年6月8日,我县国土数据转换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四是进一步完善我县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大我县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的投入。建设完成影像数据、矢量数据、三维建模及街景、地名地址等大量数据成果,完成56.89km?的0.05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
7、型(DEM)绘制。完成全县域1496km2的0.2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绘制。完成县城区40.71km2、市北开发区16.18km乡镇驻地19.77kn?范围内1:500DLG图件绘制。完成城区L29k1112重点区(A类区域)精细三维建模。对8.00km?主要区域、景区内主要标志性建筑物或构筑物等(B类区域)进行普通三维建模。主城区1246k1112外围次要街道、景点内道路(C类区域)进行街景制做。完成地名地址调查8456条;五是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逐步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加快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系统的建设,定期更新成果发布目
8、录,促进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2017年12月,全县重点项目“数字”地理信息框架建设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项目形成大量基础地理数据成果,建立起了覆盖全县域的多尺度、多类型、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其中三维建模、街景等多项成果还填补了我县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基本满足了当前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六是加强地理县情监测能力,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结合遥感影像,加强对我县城市扩展、植被覆盖、土地整治等相关地理县情的监测,针对地理县情变化的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完善地理县情监测技术标准和产品体系;七是提高基础测绘应急保障能力,设立测绘应急保障中心,负责应急数据的获取、收集、处理、发布与
9、提供,形成针对不同突发事件下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定期演练,在洪凝居委及石场乡等地多次组织了测绘应急保障演练,为高效处置各类地质灾害突发事件提供了高效有序的保障。有效整合利用测绘资源,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健全我县测绘应急保障体系,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高效有序的测绘保障服务。4、土地和矿权经营工作成效显著。自2016年至今,共供应土地11439.9亩,共中经营性用地5295.7亩,工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用地6144.2亩。土地出让收入33.34亿元(经营性用地30.18亿元,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16亿元),共化解批而未供土地面积5966.7亩。招拍挂出让采矿权40宗,成
10、交价款16860余万元。5、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有效保障(1)适时进行规划修改。2017年我县给合“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开展了国土资源部安排部署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对上级下达的新增规模进行了合理布局,有力保障了全县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2)新增建设用地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至2019年共争取上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21.5公顷,上报建设用地44批次,单独选址项目7个,总面积808.2公顷;截止2019年11月,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建设青山绿水,结余建新指标56.3公顷,其中街头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节余指标28.3公顷,洪凝街道、街头镇工矿废弃地
11、复垦利用试点项目节余指标22.1公顷,高泽街道西云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5.9公顷。(3)“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截止2019年11月立项12个,涉及22个村,拆旧49.1公顷,其中省政府立项1个,涉及4个村,市政府立项11个,涉及18个村,项目结余建新指标43.3公顷,预计2020年全部实施完毕。(二)城乡一体化及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1、“十四五”期间完成了县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布局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县海绵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县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县城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县域农村供暖专项规划、许孟绿色铸造产业园
12、总体规划、县县域村镇生活污水专项规划、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等,形成了城乡统筹、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为科学的规划监督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对各类产业、居住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严格按三级会审制度,强化规划服务意识,坚持规划公开公示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尊重民众意见,完善规划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提升规划管理社会参与度,保障公众的规划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情况“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森林”“果乡”建设,深入实施林水会战十大工程,完成新造林16.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至32.18%o1、深入实施林水
13、会战。林水会战以来,我县林业会战按照“丰富内涵、提质增效”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市场导向,统筹城乡一体,大力实施“退耕还绿、通道连绿、城区增绿、荒山披绿、矿山裸岩复绿、水系扩绿、湿地添绿、镇村兴绿、庭院妆绿、封山护绿”十大造林工程,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造林16.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片区25处。2、林长制工作全面深入。2019年制定县实施林长制工作方案,配齐落实县、乡、村三级林长,各级林长按照要求每年开展巡林工作,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县级领导全部担任县级林长,数量增加到38人,并全部设立公示牌。3、防火工作不断完善。一是改革祭祀殡葬旧习俗。从2019年开始,全面推行
14、文明祭祀,教育引导群众“压纸不烧纸”,用鲜花、纸花、树苗等物品替代烧纸等祭祀用品。在此基础上,又向前一步走,从今年植树节开始,全面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全县共建成公墓65处、墓位10518个,新去世人员实行公墓免费安葬。二是建设高山林区蓄水窖。出台加强高山救火水窖建设的五条意见,县财政安排奖补资金,在山涧、沟谷等低洼位置,建设高山救火蓄水窖1103个,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每个乡镇(街道)常年配备4升森林防火专用桶500个,有山场的村再配备100个,全县累计配备65634个,全部装满水备用,解决了高山救火缺水的问题。三是充实县乡专业扑火队。坚持新建、改建、扩建与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并重,在城区
15、和县域东南西北部,组建了5支消防救援队伍,县级专职消防员达到95名;在扩编50人、重新组建100人的森林消防大队基础上,分区域新建3支50人以上的专业扑火队伍。各乡镇(街道)还组建乡村扑火队23支、483人。所有队伍在森林防火重点时期靠前驻防、巡逻,遇有火情第一时间就近抵达现场迅速扑救。四是强化信息技术新手段。针对全县山林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实际,在重点林区、景区入口处,安装森林防火语音自动提示装置150套。在此基础上,又与铁塔公司合作,投资1078万元,建成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98处,并全部接入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监控。五是选齐配强乡村护林员。出台护林员聘用管理办
16、法,选聘护林员934人。护林员人身意外险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每人每年补贴40005000元,对管护区域没有发生火灾的护林员,当年奖励1000元,且每年按照200元的标准递增、连奖十年。强化考核奖惩,连续4年表彰“模范护林员”140名、“功勋护林员”216名、“优秀护林员”200名,发放奖金50.67万元。4、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面开展。由于我县存在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划定不够科学合理,根据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已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形成初步预案,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山-九仙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合并为山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自然资源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