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docx
《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0923号)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一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重点面向航天
2、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培养从事相关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工艺研究和生产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 .具备所从事领域需要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文资料的能力。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2年。其中课
3、程学习时间为1年,实践和毕业论文(即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1年。毕业论文工作贯穿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4年,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三、培养方式与要求研究生培养要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保证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除校内导师外,还将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开展联合培养。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参与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为所指导的研究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并协助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1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
4、工程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注重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和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工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或工程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相关文件的制定与审核等工作,并在所完成的工程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或技术创新设计报告等)。2 .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安排2-3门的专项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强学生应用技术基础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集中实
5、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放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去完成,结合企业的生产、设计、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开展教学。3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与合作培养,吸引企业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提高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可以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在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开设定制班,校企双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为保证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人员的学习和培养质量,其所在单位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5 .建设一支适应研究生教育需要、专兼职相
6、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导师队伍,积极探索团队培养、集体指导等研究生指导形式,通过定期交流研讨培养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各位导师的专业学术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原则,增加专业实践类和工程实践类课程,突出实践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突出职业素养、突出航天特色。其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工程实践四大模块,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位必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为学位选修课程,工程实践为学位必修环节。1 .公共课程要求10学分,由英语(含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其
7、中公共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专业英语可结合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文献综述及其他教学环节完成)、政治理论课(2学分)、数学基础课(3学分)和航天工程概论(2学分)等课程组成。英语课的重点是培养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基础课的重点是培养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2 .专业基础课程指学科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每门课程23学分,要求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要求覆盖面广,侧重于本领域共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工程与工艺技术,体现工程领域本身的特征和应有的知识结构。3 .专业技术课程指研究方向主干课,可根据研究方向设置课程,每门课程1.52学分,要求6学分。专业方向课应
8、充分体现当今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着重开设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课程。4 .工程实践要求8学分,包括工程实践项目(5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1学分)等。工程实践要针对该工程领域、研究方向和工作岗位实际设计出23个工程实践项目专题。5 .部分实践性、工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课程应包含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采取任务或项目驱动方式进行。6 .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和相关前沿技术讲座,由授权工程领域学科组(指导小组)负责考核。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可以参见下表。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公共英语公共英语723I
9、考试专业英语241II学课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322I位程数学基础课483I必航天工程概论322I考查修专1.5-6门(28学分);I-II考试课业2.每门不超过48学时,23学分。基础课程专L每方向34门(26学分);II考查学业2.每门不超过32学时,L52学分。位技选术修课课程必工工程实践项目5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I-IV考查修程学分、论文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与学术交环实流1学分节践五、培养计划与要求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工程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依据。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在考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研究生个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院 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 工作 暂行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