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 学习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
《3篇 学习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 学习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在政策给力、保障充分、“热度”十足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也值得重点关注。思政教师需要在海量资源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返璞归真,回归课程的本质如何讲好道理。讲理的关键在于“亲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专业知识只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上限”。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师生关系度”量表,来评测课程
2、获得学生认可的概率。第一档为入门一一课堂关系,教室里有师生互动;第二档为及格一一电话关系,互相留过手机号码;第三档为中等一一微信关系,有好友朋友圈社交;第四档为良好鼠标关系,兴趣爱好一致共通;第五档为优秀一一键盘关系,观点感受能够同频。思政课是“讲道理”的课,面对的挑战更多,先通情能更好达理。教学,特别是思政课教学,是在说理,大家对改变认知容易有天然的抵触情绪,这项工作很像是登山。一方面,我们要自身先完成这个艰辛的攀爬过程,要悟原理、找道理、通情理、明事理、寻哲理;另一方面,自己爬上去并不等于工作结束,思政教师应该是一名登山向导,要助力学生向前走、向上走才行。好向导要准备登山逻辑路线图。登山地
3、图要逻辑清晰,示意明了,能帮助学生理清全貌、抓住关键。它可以是“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框架,也可以是“从感性一到理性一再回归感性”的模式。路线图难易必须适中。好向导要提供登山记忆受力点。学习的受力点是记忆,这要求材料的组织者善于拆解、拼搭、组合、凝练,就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几句简单的口诀,精准地击中痛点,及时地提供支持,让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更友好、更易用、更容易留存,才能让受众在感受到难度时愿意坚持。好向导要规划登山金句观景台。人人都有进步的愿望,同时也有分享的社交需求。金句像是登山中的打卡点、观景台。“新质生产力”“ChinaTrav力”(中国游
4、我的阿勒泰”热词不单能让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还能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一面高质量“背景板”,由此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可能就会转变,从可有可无变成收藏点赞。好向导要建设登山情绪加油站。信息接收方本来就是容易疲劳的,特别是在需要阐释的内容相对比较难的时候,讲述太“平”是抓不住人的,找到合适案例,在说理和案例中穿插情绪加油打气、及时助力,才能帮助受众“走完全程”。好向导要设计登山观光升降梯。把一个道理讲清,是个需要反复升维和降维的过程。升维的方向是总结凝练,是从个别到一般,从服务一时一地少数人的方法,变成多人多地多时间可用的普遍性方案;降维的方向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高大上的理论到生动鲜活的实
5、践。要让一段攀登的旅程不止有高度,还能有深度和广度,需要通过案例打造观光升降梯,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从前往后看、从后往前看、从内往外看、从外往内看,让受众能从更多的角度、维度、高度去观察和思考。这不但能够丰富攀登旅程的趣味性,也能把道理讲得更透彻,让攀登者觉得自己的付出更值得。一堂好课需要情绪,否则会陷入车厢货物阵容很“豪华”,但却没有列车牵引部分,无法启动的尴尬;但又不能只有情绪,掉进用爱“发电”,用鸡汤“治病”,用段子“提神”的低质单循环。只有把时代情绪凝结为时代精神,让时代精神转换为担当责任,才能“赢得”对象,而非简单“迎合”流量。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不止是
6、在课堂上讲,不仅只由思政教师来教。“大思政课”要做的,不仅是“资源供应方”,更应是“方案落地商”,是调动各方力量,帮助受众登上一座座“山”,搭起一座座“桥”,去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飞跃。思政教学群体的工作,或许就是在修路搭桥的种种场景中克服各种难题,通过讲理帮助大家理清思路,通过动情助力受众振奋精神,通过增智为解决问题提供路径。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这份纲领性文件,我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系统性,
7、也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一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把教育的战略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的出台,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在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其质量和水平直
8、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建设教育强国,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推动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教育强国建设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质量。人们渴望接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高度重视。二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和20
9、35年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为实现这些目标,纲要部署了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
10、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三是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四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五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3篇 学习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 学习 领会 教育 强国 建设 规划 纲要 2024 2035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