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规划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我省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我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开放强省的重要指引。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建设开放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第一节“十四五”发展现状
2、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我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为“十五五”开放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先后跨越5000亿、6000亿两大台阶,最高至6654.8亿元,年均增长7.7%,稳居中部第一、进入全国十强。外贸市场更趋多元,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13%、12.7%、23.5%o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60.4%,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到32.9%。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交易额6408.8亿元、年
3、均增长35.3%,获批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4个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实际吸收外资90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36倍和1.57倍。外资结构不断改善,一、二、三产吸收外资占比为3%、49.2%、47.8%,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成为外来投资热点。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十四五”时期新上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452个、占比41%,引进合同利用省外资金超10亿元项目2264个、占比8.3%,在豫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分别达189家、172家。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
4、额105亿美元,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派出劳务人员23.5万人次。累计设立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吉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成为国家级园区。组建国际产能合作联盟,成员单位57家,市场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更趋成熟和回归理性,“走出去”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联通世界,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加强,开通货运国际航线41条,通航国际城市46个,客货运吞吐量自2017年以来持续位居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综合运营
5、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郑州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首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并在海内外复制推广,业务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买全球、卖全球”加速推进。已开通9条至沿海主要港口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周口港、潺河港、信阳港等河海联运开通运营。开放平台功能体系更加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放门户作用更加凸显。中国O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416项制度创新成果,48项改革创新项目、23个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形成多点布局、多主体运行、多模式联动发展格局,获批国内首个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
6、累计设立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及9个功能性口岸,功能性口岸内陆地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纳入国家目录的开发区总数居全国第三,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外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务实合作。成功举办多届中国O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全省招才引智大会。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14次会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27轮谈判、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等国际性会议。加强
7、科教文卫、农业等多领域对外合作,已建成181家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涉外办学在校生总人数约3.8万人,建成4个重点国际医学合作项目。友好城市124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开放制度环境显著优化。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出台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率先建立评价结果与各地、各部门绩效、评先树优、干部考核“三挂钩”机制。实施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审批事项从113项减至36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省、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86%,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
8、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能级大幅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郑州航空口岸实现7义24小时通关。加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外商投诉结案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但同时,在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省开放先发优势不断减弱,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部分地方对开放工作存在路径依赖,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意识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开放经济质量水平不高,开放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活力后劲不足;开放通道建设仍存短板,开放平台集聚要素资源能力较低;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第二节“十五五”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
9、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快重塑,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放型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这既对我省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倒逼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开放新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
10、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我省深化与国内重要地区互补合作,进一步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同时,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商品和要素等由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有利于我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重塑对外开放新优势。从省内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要求,为我省开放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居民消费潜力较大,投资增长后劲较足,在新
11、基建、能源设施、综合交通、流通体系、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对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端生产要素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有利条件。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中国O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加速推进,为我省拓宽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综合判断,“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阶段,开放发展仍具有后发优势,开放型经济仍处在快速增长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的理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战略谋划,凝聚开放
12、共识,形成开放合力,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两个确保”目标,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内陆和沿海同处开放一线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优化内资外资两种资源,激活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准确把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13、持续完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快打造要素高度集聚、平台高度集成、通道高度便捷、体制高度灵活的内陆开放高地,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引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找准自身定位,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实现服务全局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O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好改革与开放、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坚持创新驱动。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创新的思路抓
14、开放,加快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竞争新优势。坚持改革推动。加强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坚持重点突破。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以“小切口”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第三节主要目标对标对表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十五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省开放发展主要目标如下。到2035
15、年,基本建成开放强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基本确立。“十五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占全国比重进一步增加,一般贸易占比、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占比及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总体发展水平居中西部前列。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保持稳定增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升,在豫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显著增多。双向投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融入新发展格局实
16、现更大作为。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立体开放通道体系进一步完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优势更加彰显。内需潜力充分释放,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成效进一步显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经贸合作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引领作用凸显,中国O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扩展区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大幅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形成10个以上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口岸体系更加健全、布局不断优化,对开放基础支撑作用进一
17、步提升。专栏1:,十四五”河南省开放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基值2025年预期对外贸易1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亿元6654.810000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亿元394.35803外贸新业态进出口占比%30利用外资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200.6230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亿元10327.3120006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20左右对外投资7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亿美元105120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49.750平台通道9开发区实际利用省(境)外资金额亿元增速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IO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45.1370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贸易自
18、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开放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核心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各类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第三章发展布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开放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服务国内大循环更加有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有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争做示范。第一节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抢抓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中新自贸协定升级、非洲自贸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创新、招商引资提质、装备产能出海、科技创新合
19、作等专项行动,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在融入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培育新优势,建立健全跨省对话常态机制,加强战略、规划、机制对接,推动在标准、市场、政策体系、资质互认等方面有效衔接。着眼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优势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三门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质增效,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豫鲁毗邻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同打造中原一长三角经济走廊,大力承接粤港澳大
20、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深化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拓展豫沪、豫苏、豫浙交流合作,加强与湖北、安徽、陕西、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合作,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第二节优化省内开放布局立足全省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加快推进全域开放。做强全省开放龙头,坚持国际化、现代化方向,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提升集聚、裂变、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
21、消费中心城市。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推动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潺河、济源与郑州融合发展,建设全省开放发展引领区。支持平原示范区、武陟、长葛等地高标准建设郑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特别合作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增强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洛阳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形成省内开放合作重要支点,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建设
22、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支持商丘、周口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建设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支持各县(市)融入开放强省建设大局,积极融入周边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县域产业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批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中小城市。第四章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打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第一节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
23、度型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强开放规则机制创新。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用好区域累积规则、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原产地规则和关税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扩大与协定国的贸易规模,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升级,探索打造RCEP地方开放型经济合作试验区。研究对标中欧CAI、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中立、争端解决、绿色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改革创新,促进“边境上”开放与“边境内”措施与制度的对接与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快形成与国际
24、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加强对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研究对接,创新探索数字经济监管框架和监管流程,加快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第二节提升规制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加快推进标准衔接,对标CPTPP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等规则,探索推动技术标准升级,实施标准体系认证,推进出口产品标准化发展;对标CPTPP环境条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推行产品碳标准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调整完善产品合格评定机制,争取允许境外合格评定机构开展境内认证、检测和检验业务试点。坚持开放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鼓励省内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探索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开放型 经济 新体制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