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zj.docx
《丽水市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zj.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zj.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莲都区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2010年迎来了丽水撤地建市的第10年,经过这10年的发展,莲都区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区交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目标,促发展、求真务实,抢抓机遇,负重奋进,使莲都区交通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莲都区实现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公共服务提升和区域合作突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现代交通建设,切实改善我区交
2、通运输条件的战略机遇期。为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要求,莲都区委区政府提出“一心、一组团、一轴、二片、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莲都区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从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解决交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未来五年莲都区交通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莲都区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统揽“十二五”莲都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规划。该规划是根据莲都区交通运输实际情况,在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成果基础上,分析“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
3、需求,明确“十二五”莲都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服务系统,推进交通行业现代化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交通保障。莲都区概况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128441和东经119321120081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56公里,土地总面积1502.1平方公里。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山脉之间。区内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岭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
4、连绵高峻。地型大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地型可分为河谷平原、丘岭、山地3种。其中河谷平原占总面积的12.8%,丘岭占总面积的57%,山地占总面积的30.2%。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莲都区是丽水市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莲都区辖高溪、峰源、太平、仙渡、丽新、黄村、双黄7个乡;碧湖、大港头、联城、雅溪、老竹5个镇及岩泉、紫金、白云、万象、富岭、水阁6个街道。368个行政村、22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至2008年底,莲都区总户数150
5、942户,总人口382739人。莲都区是丽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市、区),人口数在浙江省排第二位,是少数民族重点区(县)。第一章“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评价“十一五”期间,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莲都区交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服务市区、发展莲都、促进和谐”的基本定位,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和“三区”的发展战略,谋划了新思路,实施了新措施,开创了交通发展的新局面,为莲都区在“十二五”时期交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发展成就1、交
6、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是莲都区交通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行业亮点最多的时期。莲都区交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区公路水运交通累计完成投资约14.95亿元,其中公路投资13.96亿元,站场设施0.87亿元,内河水运0.12亿元。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莲都区以建设“大路网”为目标,在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县乡道提升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金丽温高速、丽龙高速、龙丽高速全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68.14公里,完成了3条县道改建,共计里程70.5公里;新建大中小桥5座;大力实施了康庄工程,共完成康庄工程建设项目177个,
7、里程676公里,完成路面硬化597.5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截止“十一五”末期,莲都区共拥有各级公路227条12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共68.14公里;国道1条,共29.57公里;省道3条,共61.38公里;县道33条,共304.7公里;乡道12条,共69.62公里;专用道2条,共19.85公里;绕城公路、连接线2条,共32.34公里;通村公路177条,676公里。“十一五”期间,莲都区共实施县乡公路安全保障工程136.778公里,边坡治理抢险工程31.2公里,县公路大中修工程60.854公里,水毁工程34.925公里,完成危险桥梁加固改造513.92米/11座;
8、完成丽和线文明公路创建整治工程33.36公里;共拆改建及修缮了5座站房。表IT莲都区公路网发展现状汇总表(2010年)类别公路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值公路规模公路总里程(公里)1261通达深度区域内乡镇总数(个)16区域内行政村总数(个)368行政村通达率(%)100公路网等级结构行政等级高速公路里程(km)68.14国道里程(km)29.57省道里程(km)61.38县道里程(km)304.7乡道里程(km)69.62水路建设:目前我区还有渡口12处,至今在使用的渡口有10处,配有渡船10艘,分布7个乡镇街道的十几个行政村。由于管理到位,创造了连续24年安全渡运的历史记录。“十一五”期间,莲都区已
9、完成撤渡建桥项目4个,分别是清湾大桥、堰后大桥、箸坑桥和小处桥。在建项目有马村桥,计划开工项目有朱坛桥。投资总额为1276万元。运输站场:目前,莲都区至周边地市的中长途客运,以及至杭州、上海等各重要城市的长途客运主要由客运西站和客运东站承担。“十一五”期间,全区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客运站场设施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客运西站升级为一级客运站,客运东站继丽水客运西站后,被省交通厅评为三星级汽车客运站。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网客货运输站场三个,分别为碧湖镇综合站场、老竹镇站场、双溪镇站场。至2009年,莲都区新建成港湾式停靠站35个,简易招呼站78个,农村配送点23个。2、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10、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为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环境。运输生产:“十一五”期末,莲都区社会客货运量、周转量逐年稳步增长。至2009年,公路完成客运量1692万人次,完成货运量3031万吨,完成旅客周转量101549万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437257万吨公里。库区码头(渡埠)完成客运量12.3万人,完成货运量113万吨公里。运输服务:“十一五”期末,莲都区客货运稳步发展,全区现拥有公路客运站5个,分别为客运西站(一级站),客运东站(二级站),碧湖镇综合客运站、老竹镇客运站、双溪镇客运站(五级站),汽车综合检测站1个。截止
11、到2009年底,莲都区城乡公交客运线路共36条,总里程为580.8公里。其中,丽水市中心城区公交路线有18条,总里程为190.5公里。城乡公交客运线路(包括次干线)有18条,总里程为390.3公里。运输装备:“十一五”期末,全区营业性客车2381辆。营运性货运车13208辆,其中牵引车766辆、厢式货车3689辆、专用汽车299辆。3、支持保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交通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效率更加高效;通过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工作,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考核的各项要求,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完善政策法规,营造交通运输发展良好环境。制定有利交
12、通运输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资源向交通领域的投入,保障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先发展。积极落实相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为综合交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创造良好条件。科技创新:大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特别是要推广那些小能耗,少污染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材料。注重交通对人类活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占用相关课题的研究,努力探讨交通效率、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者的统一。在路面材料再生和耐久性、山区公路建设以及运输管理等方面完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确保一定科研计划项目数;在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应用、山区公路建设、公路建设与养护、内河航道建设与养护等方面,完成对既有成果的总结,并积极吸收国内外同类成果;加强科技发展战
13、略研究和政策制度建设,提高交通部门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人才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建立能战斗、能吃苦,工作高效、作风过硬的交通队伍;加强对交通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运输政策、经济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形成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的行业新风;引进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既懂信息化又熟悉交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建设:交通信息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到交通建设、管理、服务的各个领域,行业内信息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通过电子政务为龙头、以有效监管为重点、以公共服务
14、为落脚点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交通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交通行政办公效率明显提图O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局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健全了行政一把手总负责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监督履职报告制度,开展责任制目标管理工作考核,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大力加强营运车辆GPS或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工作,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19座以上大、中型客车全面安装GPS或行车记录仪。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运管系统应对重大节日运输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
15、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航道通畅,秩序良好。廉政建设:在教育、监督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廉政教育覆盖率。通过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察、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综合监督体系;通过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季度讲廉、警示教育、廉洁短信提醒、普法教育等各类廉政宣教活动进一步筑牢队伍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全员执法专项教育整顿、企业服务年、行风评议等工作载体,塑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行业形象。二、总体评价“十一五”期间,莲都区交通运输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立足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高地,加快城镇发展
16、建设生态强区”这一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了先行官。1、发展成就跨区域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对外交通联系显著增强莲都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金丽温高速、丽龙高速、丽龙高速、330国道、50省道、49省道等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公路主骨架。对外运输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促进了莲都区与周边县市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至2010年底莲都区客运公交线路共36条,总里程为580.8公里。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有利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
17、设。农村公路实现量的增长,质的飞跃“十一五”时期,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了康庄工程,共完成通乡公路、路面建设项目13个,里程102.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项目177个,里程674.2公里,完成联网公路项目3个,里程3.7公里,解决了16个乡镇(街道)、368个行政村通达、通畅问题(3个原计划下山脱贫行政村实施计划外康庄工程),农村公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的条件,有效保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有利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坚持放宽搞活,进一步
18、解放和发展了运输生产力,运输市场空前活跃,使运输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金丽温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投入使用,部分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完成和主要县乡干线公路的建成投入使用,促使我区运输能力增长迅速。同时,随着交通基础建设的完善,运输水平的提高,运输质量明显提高。水运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的突破,保证了库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安全“十一五”期间,水运交通已完成投资为1276万元。其中撤渡建桥项目4个,在建项目1个,计划建设项目1个。创造了连续24年安全渡运的历史记录,保证了库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安全。交通支持保障系统不断完善,支撑交通运输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强化人才教育、持续推广信息建设、
19、全面注重安全保障、深化落实廉政建设,全区交通运输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为实现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交通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交通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的建设,开展全方位,答疑层次技术培训,同时加大人才的引进,加强交通行业管理的综合力量,基本形成区、乡两级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2、存在的问题分析2010年是丽水市撤地建市的第十年,也是莲都区撤县级丽水市设市辖莲都区的第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角度和莲都区“一心、一组团、一轴、二片、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战略要求,莲都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仍存在着一些薄
20、弱环节,突出表现在:跨区域交通公路等级总体偏低,对外交通能力仍需提高莲都区现有跨区域交通公路主要为金丽温高速、丽龙高速、龙丽高速、330国道、53省道、50省道、49省道,其中330国道、53省道、50省道和49省道公路等级均为二级,公路等级总体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现有交通运输的需求。城乡交通网络结构有待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较滞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山脉之间。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连绵高峻。因此受地形条件限制城乡交通网布局不尽合理,部分乡镇间缺乏便捷的交通快速通道,建制村之间联网公路尚未
21、形成。全区虽已开通了城乡公交线路,但由于线路网络化程度低,站点配置少,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滞后,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公路等级普遍偏低,局部路段线型较差,部分路段街道化严重,交通服务水平需提高目前莲都区农村公路等级普遍偏低,弯道多、线型不畅,局部路段线型较差,部分路段街道化严重,服务水平较低,已不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水路运输条件差,码头、渡埠设施简单,水运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莲都区各库区码头设施未及时更新,因受当时经济条件和施工条件的影响,目前码头设施简单,无法轮渡机动车辆,库区大风、大雨、大雾天气频繁,夜间更是无法轮渡。且库区的客船一直以简易渡船和木质客船从事营运。交通管理养护基础设施薄
22、弱,道路运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滞后运输服务支持保障系统是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莲都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莲都区现有交通管理养护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方式、方法较为简单陈旧,技术含量低,管理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能低。运输服务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道路运输支持保障系统信息建设滞后。第二章“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式和需求一、“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1、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要求“十二五”时期,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实施“三大百亿工程“,在全市实现”三个率先二并提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民生质量水平实现新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丽水市公路水运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zj 丽水市 公路 水运 交通 十二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