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docx
《山东省《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2025年2月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评价时跟踪监测计划的编制。省内其他园区可参照执行,有特殊要求的园区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HJ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442.1-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
3、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1209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B37/T4471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境保护目标指园区内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及需要特殊保护的对象。3.2 基本因子GB3095表1、GB3097表1、GB3838表1、GB15618表1、GB36600表1中规定的基本项目,GB/T14848表1中的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3.3 特征因子根据园区的产业定位,入区
4、企业行业类别、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排污许可等确定的可能导致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等受到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一般应为有现行环境质量标准或相关标准要求的因子。4一般要求4.1 基本原则4.1.1 代表性原则能够准确反映园区环境质量水平,客观评价园区环境质量现状。4.1.2 可比性原则能够准确反映园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历史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4.2 工作程序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图1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工作程序5跟踪监测计划主要内容5.1 基本要求园区跟踪监测计划应体现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性。综合考虑园区规划产
5、业及现有污染源等因素选取特征因子。5.2 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5.2.1 环境功能区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为准确掌握园区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调查园区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地下水、土壤、声环境等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查园区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5.2.2 污染源现状调查调查园区入区重点企业类型、分布并附图;调查园区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及排污许可自行监测执行情况,梳理园区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地下水、土壤、声环境等环境要素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5.2.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调查调查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地表水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市控断面、近岸海域例行
6、监测点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企业自备井、地下水监控井、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点位等环境要素例行监测点位的基本情况。5.3 跟踪监测计划编制要求5.3.1 环境空气调查园区及周边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等内容。环境空气基本因子为GB3095表1中六项基本污染物,可引用现有监测点数据,监测数据的引用须符合HJ2.2的要求。特征因子根据园区入区企业及规划产业定位进行筛选。监测点位的布设应依据园区区块分布、产业布局、园区面积、排放强度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每个区块布点原则上应包括对照点和监控点。对照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园区主导风向上风向,监控点设置在主导风向下风向的园
7、区边界,兼顾排放强度最大的污染源及大气预测主要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处。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控点无法反映园区环境质量的,可酌情增加点位。监测频次一年不少于1次,应在污染较重的季节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采样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天,每三年应有一期7天有效数据。5.3.2 地表水调查园区及周边地表水系分布、水体功能、水力联系、水工设施等,调查园区雨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口设置等内容。地表水监测基本因子为GB3838表1规定的24项监测因子,特征因子根据园区水污染物特点以及园区纳污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工业企业排放的特征因子进行筛选o底泥监测因子按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DB37/T4471)确定。园区纳
8、污河流设置有例行监测断面的,优先引用例行监测断面监测数据,例行监测断面不能满足评价要求的应补充监测;点位设置原则上应包括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河流底泥可在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各设置1个监测点位。地表水监测频次原则上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对于不达标因子应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和河流水质改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加密监测工作。底泥监测频次每三年1次。5.3.3 地下水调查园区水文地质情况、水文地质单元分布情况、地下水类型、流向、补径排条件等。基本因子为GB/T14848表1规定的20项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特征因子根据调查范围内地下水水体功能、分散式水源地调查结果、评价区域地下水超标因子、重点
9、行业和企业特点自GB/T14848表1中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以及表2中非常规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园区产业布局、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流向,至少布设3个监测点位,地下水流向上游布设1个对照点,下游布设2个监测点,对于面积较大、企业分布较多的园区,下游2个监测点不能反映园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适当增加监测点位。园区内企业自行监测点满足要求的,其监测数据可引用。对于不达标因子应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开展有针对性的加密监测工作。周围有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可适当增加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原则上至少每年枯水期监测1次。对于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园区,监测工作可适当从简。5.3.4 土壤调查园区及周边用地类型。土壤监测布
10、点综合考虑评价范围内园区产业定位、功能区分布、土壤重点管控企业位置和土壤类型以及评价范围内固定污染源大气沉降、主要风险源垂直入渗和地面漫流等情况。基本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选取GB15618、GB36600表1规定的基本项目,特征因子根据评价范围内重点行业和企业特点进行筛选。园区内企业自行监测点位满足要求的,监测数据可引用。原则上在园区内每个土壤类型及功能分区分别设置1个柱状样监测点,监测频次每三年监测1次。对于不达标因子应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开展有针对性的加密监测工作。5.3.5 近岸海域调查园区周边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等情况。基本因子为GB3097表1规定的监测因子,特征因子根据园区
11、水污染物特点进行筛选。近岸海域以收集例行监测数据为主,对于有直接排海口的园区,例行监测点位不能满足要求时,按照海洋功能区类别及影响情况补充监测。对于不达标因子应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和海洋环境改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加密监测工作。5.3.6 声环境调查园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等情况。重点考虑园区内及周边200m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监测频次至少每年监测1次,每次监测2天,每天昼夜间各1次。5.3.7 生态环境调查园区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园区内及周边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分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以及总体变化趋势,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涉及污水排海的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园区跟踪监测计划编制指南试行 山东省 产业园 跟踪 监测 计划 编制 指南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