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镇干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共5篇).docx
《2025年乡镇干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乡镇干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共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乡镇干部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行动纲领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继党的二十大后指导“三农”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作为基层乡镇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系统学习文件内容,结合本镇实际,形成以下心得体会。(一)强化政治担当,锚定粮食安全核心任务文件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为首要任务,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我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耕地面积占全县15%,但近年来面临耕地“非粮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学习文件,深刻认识到必须将
2、耕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作为政治责任:1 .严守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硬措施,建立镇村两级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对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零容忍,例如,今年已拆除3处违规大棚房,恢复耕地120亩。2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文件强调“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机制”,我镇计划在2025年整合3000万元资金,完成5000亩农田改造,同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玉米单产可提升10%。3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针对去年洪涝灾害暴露的短板,我镇将修缮15处农田水利设施,组建村级应急抢收队,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二)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文件要求“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效能我镇脱贫人口占比全县20%,返贫风险依
3、然存在。结合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措施:1 .动态监测精准化: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对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户每月走访1次,确保帮扶政策“不漏一人工2 .产业帮扶长效化:借鉴文件“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要求,推广“合作社+脱贫户”模式,例如在山区村发展菌菇种植,户均年增收8000元。3 .就业服务精细化:开展“订单式培训、2025年计划培育电商主播20人、农机操作员50人,确保培训就业率超80%。二、聚焦改革重点,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资源盘活难题文件提出“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我镇32个村将于2026年到期,需提前谋划:1 .确权赋能:完成全镇L2万亩承包
4、地、800宗宅基地确权登记,探索闲置农房入股乡村旅游项目,已试点打造3处民宿集群,年收益超50万元。2 .规模经营:推广“土地托管”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流转耕地,引进社会化服务组织,降低生产成本15%以上。(二)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文件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我镇依托高山番茄、有机茶叶等优势资源,制定三步走计划:L品牌化提升:申请“XX镇高山番茄”地理标志,对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渠道,预计单价提高30%。3 .数字化赋能:建设5个数字化大棚,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现温湿度自动调控,降低人工成本40%。4 .全链条延伸:发展番茄酱加工、茶旅融合项目,推动三产融合,202
5、5年目标产值突破1亿元。三、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件要求“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我镇将实施三大工程:L道路联网:新建15公里产业路,打通蔬菜基地与主干道连接“最后一公里”。5 .物流畅通:改造8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上午采摘、下午进城”的鲜蔬直供模式。6 .数字覆盖:落实文件”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已建成基站12处,惠及2.3万村民。(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学习文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开展“三清三改”行动:1 .垃圾治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机制,配备120个智能垃圾分类箱。2 .污水整治:建设5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
6、覆盖80%以上农户。3 .生态修复:在河道两侧种植生态林300亩,打造“水清岸绿”景观带。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执政根基(一)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落实文件“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要求,我镇探索“党建+养老”模式:1 .志愿服务:组织党员结对帮扶留守老人,提供送餐、就医等“微服务,2 .智慧平台:开发“银龄通”APP,实时监测独居老人安全状况,已覆盖200户。(二)法治德治融合推进1 .普法教育: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每个村培育3-5名调解员,化解土地纠纷12起。2 .乡风培育:设立“道德积分超市工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纳入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五、强化要素保障,破解乡村振兴瓶颈
7、一)人才引育并重1 .本土人才回流:落实文件“鼓励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政策,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10万元贴息贷款,已吸引8人创办家庭农场。2 .干部能力提升: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千万工程”示范村考察,学习乡村运营、产业策划经验。(二)资金高效统筹1 .多元投入:整合财政衔接资金2000万元,申请专项债5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冷链物流项目建设。2 .风险防控:推动农业保险全覆盖,对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投保率提升至95%o六、结语:以躬身力行书写乡村振兴答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基层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作为乡镇干部,必须做到三个“坚决”。L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粮食安全、防返
8、贫作为底线任务;3 .坚决推进改革创新,以土地制度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激活乡村资源;4 .坚决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农民增收、民生改善作为工作标尺。在具体实践中,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农业强国”目标实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今年
9、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既着眼当前,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中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些要事实事;也放眼长远,着力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我们相信,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重点任务。2024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历史性突破L4万亿斤,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为稳物价、稳民心、稳大局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
10、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必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把困难想在前面。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还在不断扩大。虽然现在大家口粮吃得少了,但是肉蛋奶吃得多了,需要越来越多的饲料粮来转化。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今年抓粮食生产,一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去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对增产贡献超过八成。要把粮食增产的
11、重心转到大面积提单产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二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等。三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价格方面,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
12、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补贴方面,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保险方面,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今年还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同时,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着力稳预期、稳价格、稳市场。比如,针对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明确要求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还要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
13、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34:Io从收入来源看,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33.9%和42.4%,是农民收入的大头。文件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部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发展富民产业。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挑上致富的“金扁担”。发展乡村产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打好“特色
14、牌”,做大“土字号”,不能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避免同质化、内卷式竞争。着力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增收。2024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要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确保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和收入稳中有增。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要早发现、早帮扶,及时纾困,避免风险积累成患。要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强化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困难的类型,
15、分类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脱贫攻坚以来,国家投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资产,这是今后持续开展帮扶的重要依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当前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是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
16、底保障。对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促进这些地区振兴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生活,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资产。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的关键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让农民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重点是完善“三块地”的管理制度。第一块地是承包地。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今年要继续扩大整省试点范围,总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不能打乱重分,更不能收回集体或者借机违法调整。第二块地是宅基地。党的二十届三中
17、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要严格遵照执行,扎实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房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要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基本权益。第三块地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去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经到期,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2025年村干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以一号文件为帆,驶向乡村振兴彼岸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后,我深刻认识到这份文件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一号文件 2025 乡镇干部 学习 中央 一号 文件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