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规划.docx
《“十五五”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前言4第一章规划基础5第一节发展成就5第二节存在问题12第三节面临的挑战13第四节面临的机遇14第二章总体要求15第一节指导思想16第二节基本原则16第三节发展目标18第三章规划任务25第一节城市道路工程系统25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9第三节城市供水工程系统31第四节城市雨水工程系统33第五节城市污水工程系统35第六节城市照明工程系统39第七节城市电力工程系统41第八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42第九节城市燃气工程系统45第十节智慧城市管理系统47第十一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48第四章保障措施52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52第二节注重政策引导53第三节加大资金保障力度54第四节强化监督管理55第五节力口强
2、宣传引导57附件58附件1:市政事业建设相关指标体系标准值的比较59附件2:“十五五”期间道路与桥梁重点建设项目60附件3:“十五五”期间城市公共交通重点建设项目63附件4:“十五五”期间供水工程重点建设项目64附件5:“十五五”期间雨水工程重点建设项目65附件6:“十五五”期间污水工程重点建设项目66附件7:“十五五”期间照明节能领域重点建设项目67附件8:“十五五”期间电力市政设施重点建设项目68附件9:“十五五”期间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重点建设项目69附件10:“十五五”期间燃气领域重点建设项目70附件11:“十五五”期间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重点建设项目.71附件12:“十五五”期间城市管理
3、领域重点建设项目72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十五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的体现,根据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壮族自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20262035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62035年)等有关规划编制,旨在明确未来五年我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擘画未来五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发展蓝图,是指导全市市政公
4、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范围:临桂区、象山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雁山区(以下简称“六城区”)。规划内容:涵盖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照明、电力、燃气、环境卫生、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领域。规划年限:2026年一2030年。第一章规划基础“十四五”时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容市貌得到持续改善,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大力保障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
5、提高市政设施管理水平,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市政公用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完成了一大批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机场路香江饭店路口立交、芦笛路铁路下穿接线、甲山路铁路下穿接线、17座人行过街天桥、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地下通道等立体交通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重要节点的交通拥堵状况;完成市城市道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白改黑)、东二环路整修、漓江桥扩建、八一桥改扩建、相人山路道路改造、西城大道、王城周边道路改造等项目,显著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减少安全隐患,车辆行驶更加顺畅舒适;龙门大桥、321国道至雁山段、福利路(二期)、芳香东路、金桃路、万福东路、
6、山水大道、宏谋大道、凤凰路、平桂路、沙塘大道(一期)等工程相继完工后,城市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经过5年的建设,市城区道路长度和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市政道路总长度1076公里,路网密度为8公里/平方公里,全市交通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工程成效显著,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城市面貌得以整体提升。(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年平均供水量1.52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期间增长26.45%;最高日供水量51.59万立方米,比“十二五”期间最高日供水量增长26.94%,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新增供水管网769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为99
7、4%o近三年基本管网漏损率保持在10%以下,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十四五”以来,我市实施了城北水厂(二期)供水工程、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供水工程、琴潭加压站及机场路加压站和市第二水源工程(包括引水工程和西城水厂)、城北水厂(一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供水需求和临桂区供水水压不足问题,也彻底解决了我市无备用水源的问题。(三)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至2025年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6%,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由“十二五”末期的35.85万吨/日提升到40.35万吨/日,排水管网由“十二五”末期的581.743公里提高到652.95公里。通过实施雁
8、山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理工程、市华润地块片区雨水治涝工程、市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等治污排涝项目,全市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涝系统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六城区共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生活污水约30万吨,产生污泥量约为180吨/日(80%含水率)。“十四五”期间,我市在采用好氧发酵堆肥与安全填埋的方式处置污泥的同时,积极开拓污泥干化掺烧处置途径,六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超过预期规划目标。(四)城市照明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完成靖江王府片区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改造亮化、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城市灯光亮化、六城区30个重要部
9、位节点的154个楼宇和公共节点建筑照明提升等项目;推进市城市照明提升改造项目,更换各类路灯线缆14300米,修复损坏路灯5500盏,保证主干路装灯率100%,亮灯率99%,将机场路2688盏高耗能的高压钠灯全部更换为节能的LED灯,每年节约118万度电;完成了40余条市政道路园林修枝、路灯透亮项目,我市路灯照明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五)城市燃气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天然气门站2座,调压站2座,天然气储配站4座,天然气加气站3座,天然气母站1座,铺设高压管道24.7公里,中压管道655.5公里,低压及庭院管道1498.61公里。为市城区1679个居民小区的29.93万户家庭、1462家工商企业及
10、286辆大型客运车辆提供天然气,年销售天然气约1亿标准立方,六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O完成燃气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与自治区平台实现了数据对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和远程实时监控;各燃气储配站和燃气供应站点开展了基础更扎实,措施更严密的防恐防爆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稳定完成了“十四五”预定的目标。(六)城市市容环卫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市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逐年提高至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卫作业市场化稳步推进,市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率达75%,其中象山区、秀峰区、七星区环卫作业市场化率已达100%。每年组织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深度清洗,向城中村
11、城乡结合部、无物业管理小区延伸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常态化。统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完成了200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于2018年点火发电,年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54.75万吨、“再生”电量2.1亿度。该项目完工运营,大幅度提高了我市垃圾处置水平,对保持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精选21家管理规范的公司从事建筑垃圾处置业务,建立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能进能出制度,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建筑垃圾处置数字监控平台,确保建筑垃圾管理良性运行;加强扬尘管控,采取优化清扫保洁工艺、道路洒水喷雾
12、降尘、严格落实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等有效措施进行防尘降尘。(七)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以“绣花精神”实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落实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在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不改变用地性质、对环境影响小的前提下,将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分类分级进行重点改造。至2025年,我市完成260个无物业管理小区、In个城中村的改造提升和362座市政公厕新建改建等项目建设,极大改善了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得到提升。(八)“城市双修”试点工作2017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2017年至
13、2019年期间,我市实施了八大类(生态修复三大类、城市修补五大类)共39个“城市双修”示范项目(事项),内容涵盖漓江岸线(城市段)生态保护、水体及山体修复、城市绿化提升及旅游慢行绿道建设、城市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市政公用设施提升改造等。2019年7月,我市完成“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一些长期困扰发展的“城市病”得到治理,城市面貌得以进一步提升。漓江截污工程及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为“城市双修”中的实施项目,2019年市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专项补助资金4亿元,项目建设顺利,黑臭水体截污工作基本完成,完成市区畜禽养殖场迁移,完成道光河和部分灵剑溪河道垃
14、圾清理淤泥整治,市民满意率大于90%o经过几年的整治,我市截污和治理后水域的水质均达到预期目标,市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对保持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综合执法工作有新突破狠抓“两违”治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存量拆违1057.31万平方米,五年计划完成率为106.52%,已提前完成自治区对违建治理五年计划任务。狠抓户外广告专项整治,五年来持续拆除各类违法户外广告,还市民整洁干净的市容市貌。狠抓燃气行业治理,2016年9月建立市燃气行业常态化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15、制定了共享单车治理、非法占道经营等市容市貌攻坚专案并组织实施。对共享单车、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多次约谈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考核中连续3次亮黄牌的企业取消投放资格。对非法占道经营问题,坚持疏堵结合;推进夜市市场和临时市场建设,先后建成芦笛夜市、尊神庙夜市、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夜市街、漓江学院夜市街、燕湖夜市等市场,疏导了一批流动摊贩到市场内经营,有效减少了非法占道经营情况。(二)创新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启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作,助推形成“大城管”模式。2016年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案卷总数达212.20万件,处置率99.92%,按期处置率99.7%,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
16、意度不断提高。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立“桥梁视频监控和超载报警系统”和“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系统采集的动态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全面评估鉴定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依据,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先后建成了城市内涝防治与应急处理系统、地下管线普查信息系统、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城市供水生产管理系统及供水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燃气监控预警系统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等信息系统,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空前提升。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数字监控平台,将我市所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和建设项目接入监控平台;全市110条洒水道路全部实现了卫星地图测量和实地跟车测量。(三)城市管理地方立法不断完善自20
17、15年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十四五”期间我市先后颁布施行了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条例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等3部地方性法规,编制出台市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暂行办法市夜市市场管理办法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逐步搭建起城市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依据。第二节存在问题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受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市市政公用设施陈旧和不够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路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较多断头路,重要节点交通不畅通,城市行路难、停车难;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安全性比较差,供水管网不够合理、覆盖范围小,服务
18、承载能力不强;燃气行业法规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污水处理和环卫设施老旧,配置没达到国家标准。二、财政资金有限,难以维持设施的完好率目前,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资金基本使用城市维护费,由于总额有限,市政、林业园林等部门管养经费都要从中列支,市政管养单位每年得到的资金有限,只够用于小修小补,导致现有市政公用设施大多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市政公用设施的更新改造缓慢,难以维持设施的完好率,制约了行业发展。三、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统筹协调难度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涉及电力、电信、市政、人防和林业园林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建设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容易出现项目建设不完整的现象,各
19、种市政管线后期反复开挖路面,既造成重复投资,又影响道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给周边居民生活留下安全隐患。第三节面临的挑战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涉及面广、领域宽泛,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三大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面临着不少外部挑战。一、城市的发展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徵里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发展从经济导向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对城乡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公共安全危机加大,各类矛盾风险进入高发易发阶段,对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提出更高要求。市政建设行业的深化变革将对业内各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0、例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及使用清洁能源等。二、居民对服务质量要求提升与管理模式单一的矛盾随着我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对生活品质与社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进一步要求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扩大市政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在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提升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实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为我市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市政策优势叠加,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1、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抢抓新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市要以此为契机,本着“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当前正面临着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到2030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的优惠和倾斜政策,结合全市“五网”建设大会战和新基建建设,适
22、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注重发展”与“民生福祉”并举,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同步建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化参与的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第二章总体要求“十五五”及今后更长时期,肩负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
23、话精神和对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总目标,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四个新”总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提升我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政公共服务质量。第二节基本原则一、系统规划分类施策充分认识市政公用设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市政 公用设施 建设 城市管理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