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技术规程(江西省2023版).docx
《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技术规程(江西省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技术规程(江西省2023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数据处理与监测预警等。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基础开挖深度3m(含)以上,或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安全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GB50201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30建
2、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SL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5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45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JGJ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水利水电工程基坑foundationexcavationin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engineering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基础由地面或由围堰内的原始地形线向下开挖形成的坑状基础,简称“水利基坑”。3.2基坑安全监3则safetymonitoringoffoundationexcavation施工期间,
3、对水利基坑自身建(构)筑物及其边坡的稳定性、渗流安全性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等进行的实时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及数据分析。4基本规定3.3 项目法人根据实际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水利基坑实施安全监测。安全监测宜按下列流程进行:a)项目委托;b)监测单位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与资料收集及分析;c)监测单位编制安全监测方案;d)监测单位进行安全监测仪器设备的校验与率定;e)监测单位进行安全监测设施的埋设安装;f)监测单位进行安全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g)监测单位编制及提交过程安全监测报表;h)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单位提交安全监测工作报告。3.4 监测单位应根据要求编制安全监测方案,并报监理机构审核和
4、项目法人批准后实施。监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b)建设场地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c)监测目的;d)编制依据;e)监测范围和安全监测等级;f)监测对象及项目;g)监测基准点和安全监测点的埋设方法及保护措施;h)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D监测时限及监测频次;J)监测预警方案及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k)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处理;D监测信息反馈制度;m)监测仪器设备与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11)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措施。4. 3水利基坑安全监测对象包括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基坑周边环境等,根据需要可对基坑内新建主体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监测。5. 4基坑自身风险等级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按表1划分,周边环境风险
5、等级按表2划分,基坑监测等级根据基坑自身风险等级和周边环境风险等级按表3确定。表1基坑自身风险等级基坑自身风险等级划分标准I开挖深度10mII5mS开挖深度VlOnIIII31110开挖深度5111表2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标准I基坑影响范围内存在重要建(构)筑物、重要桥梁与隧道、河流或湖泊,或基坑影响范围内土方边坡高度大于15m(含)或石方边坡高度大于30m(含),或基坑影响范围内有3级围堰。II基坑影响范围内存在一般建(构)筑物、一般桥梁与隧道、高速公路或重要地下管线;或基坑影响范围内土方边坡高度大于IOm(含)、小于15m,石方边坡高度大于15m(含)、小于30m;或基坑影
6、响范围内有4级围堰。III基坑影响范围内存在城市重要道路、一般地下管线或一般市政设施;或基坑影响范围内土方边坡高度小于Iom或石方边坡高度小于15m,或基坑影响范围内有5级围堰。注:基坑影响范围为23倍基坑开挖深度的区域。表3基坑监测等级基坑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IIIIIII一级一级一级II一级二级二级III二级二级三级5基坑监测项目5.1 巡视检查5.1.1 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每天均应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5.1.2 巡视检查的内容包括施工工况、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周边环境及监测设施等信息,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附录Ao5.1.3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
7、通知项目建设方及其相关单位。5.2 仪器监测5.2.1 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监测项目按表4确定。表4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支护/支撑结构(边坡)顶部水平位移2支护/支撑结构(边坡)顶部竖向位移3深层水平位移4支护/支撑结构应力5锚杆应力6支护结构侧向土压力7孔隙水压力8地下水位9基坑周边河湖水位注:为必测项目,为选测项目。5.2.2基坑周边建筑物监测项目按表5确定。表5周边建筑物监测主要项目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周边建(构)筑物竖向位移2周边建(构)筑物水平位移3周边建(构)筑物倾斜4周边建(构)筑物裂缝5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注:为必测项目,为选
8、测项目。5.2.3围堰工程监测项目按表6确定。表6围堰工程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围堰表面位移(竖向和水平)2土石围堰围堰浸润线3渗流量4防渗墙应力应变5混凝土围堰接缝6堰体及堰基应力应变7渗透水压力注1:为必测项目,为选测项目。注2:其他型式围堰可参照执行。5.2.4基坑周围开挖边坡监测项目按表7确定。表7开挖边坡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坡体表面位移(竖向和水平)2坡体内部位移3坡体裂缝4坡体地下水位5坡体孔隙水压力6坡体渗流量7锚杆(索)应力注1:为必测项目,为选测项目。注2:开挖边坡有挡墙、抗滑桩等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依据GB50330确定。注3:有爆破
9、开挖的边坡根据需要开展爆破专项监测依照GB50201执行。6基坑监测点布置6.1 一般规定6.1.1 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类型、形状、位置、内力及变形等,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够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6.1.2 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围堰和开挖边坡的薄弱环节应加密监测点。6.1.3 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且不应影响施工作业。6.1.4 监测点的布置有设计要求的应满足设计要求。6. 2基坑及支护/支撑结构监测点布置6.1.1 支护/支撑结构(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应
10、布置在基坑周边中部、转角及端部等,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官共用一个监测点;b)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20m50m,关键部位宜适当加密,且每边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6.1.2 支护结构(边坡)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中部、转角及端部等;b)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20m50m,且每边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c)监测点埋设深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且应大于支护结构深度。6.1.3 支护结构应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平方向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b)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最大处,竖向间距宜为24m。6.1.4 支撑结构应力监测点布
11、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或主控支撑上;b)每层支撑结构的应力的监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且各层支撑结构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c)钢支撑监测点宜布置在端部,并应避免钢支撑受力后监测点陷入墙体内;d)混凝土支撑监测点宜布置在端部角或者边上,并避开节点位置。6.1.5 锚杆应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周边中部、转角及端部等;b)监测数量应不小于锚杆总数l%-3%,且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c)每根锚杆的监测点宜布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较大部位。6. 2.6支护结构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土质条件变化较大的支部位
12、b)平面上每边监测点数不少于2个;c)竖向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且土层中下部宜加密。6.2.7 孔隙水压力监测断面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竖向布置上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25m,且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6.2.8 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宜布置在转角、搭接、相邻建(构)筑物处;b)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且每边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6.2.9 河湖水位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监测点宜布置在汛期和枯水期能够进行监测的位置,且不易遭受破坏的部位;b)基坑上下游监测点数应各不少于1个。6.3基坑周边
13、建筑物监测点布置6.3.1周边建(构)筑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构)筑物的角、中点、接驳处的基础或梁柱等部位,监测点间距Iom15m处或隔23根柱,且每边监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b)周边建(构)筑物的倾斜监测点应布置在建(构)筑物的角点、变形裂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处;c)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点应布置有代表性裂缝和新增裂缝的裂缝首末端、裂缝的最宽处,每条裂缝的监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6.3.2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布置在基坑周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部位,剖面与基坑周边垂直,每个监测剖面上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6.4围堰监测点布置6.4.1围堰表面
14、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宜共用一个监测点。b)土石围堰监测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横断面宜布置在最大堰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堰体与穿堰建筑物接触等部位,监测横断面间距50100n1,监测横断面数不少于2个,轴线长度大于150m时监测横断面数不少于3个;每个监测横断面的监测点不少于2个,堰高超过50m时不少于3个。c)混凝土围堰监测断面宜选在围堰顶部,至少布置1个纵断面,监测点数不少于2个;轴线长度大于150m时,监测点间距50100n1,且监测点数不少于3个。d)其他型式围堰监测点布置参照执行。6.4.2土石围堰堰体浸润线的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石围堰堰体浸润线
15、监测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横断面宜布置在最大堰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堰体与穿堰建筑物接触等部位,断面间距50100n1,且断面数不少于2个,堰轴线长度大于15Om时断面数不少于3个;相近高程的监测点应形成监测纵断面。b)每个监测横断面的监测点布置在围堰渗进、渗出及浸润线变缓处,监测点数不少于3个,堰高超过50m时不少于4个。6.4.3土石围堰渗流量监测点应布置在堰后地形相对偏低、适合收集并排出渗漏水的部位。6.4.4土石围堰防渗墙应力应变监测应设置23个监测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35个监测高程,在同一个监测高程的防渗墙上下游面约IOcm处沿铅直方向各布置1个应变监测点,在同一个监测高程的防渗墙中心
16、线处布置1个应力监测点。6.4.5混凝土围堰应在围堰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和裂缝扩展的处布置接缝监测点,监测表面裂缝或内部裂缝。6.4.6混凝土围堰应力应变监测点布置可参照SL601执行。6.4.7混凝土围堰渗透水压力监测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横断面宜布置在最大堰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帷幕或防渗墙下游侧等部位,断面数量不少于3个,每个监测横断面的监测点数不少于2个。6.5开挖边坡监测点布置6.5.1 开挖边坡监测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数根据边坡设计等级布置,1级边坡宣布设个23,23级边坡不应少于1个;每个监测断面上表面位移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其他监测项目的测点数不宜少于1个,但对于地下水位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水电工程 基坑 安全 监测 技术规程 江西省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