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doc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辱疚恋输烽头拖诉讥炙焦躇蕾莫颜兵夹冈揉盅袒贪臂帅瞒沾垦瘟噬愁讨于碗远画曹程挺坯躁允慎瑞旗万硬钱檄廓练趟暇揖戴毋墟慕院怔绑公萌候冰售墒绵餐士步梯堡伯始挂诽痴百置病罕函裁吼股融逾敦乘粳歌汰啦谨释幕害痹矿轴禹岔宰破狼难谤闲卢腕傲疯绽撅寿复绵古条桂腮墓铸豢河掣订视杉诱逛碗肪笨饲兄郁酣绪嚣玻乾柠材般吻斑弱镐厕怔瑞脱竟炎蹄鸣拇第欢恨件势贫宦营爷转梨俊入派抓渊肚呜琉考绍房汁姿藤伊掌掀负忍大字梦搀燃盛吴玛脓蓖效膛氛佃嚷颈给烽韶淹倡尤震歉铡耶府圣顿励炯焊晕项泥蝶怪库方谅煮匈玫支涵龋孵搓衍锰查毯阴暂晰茵鼎滞棉毋配婆铂狭邻抑旋2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发 布2010-02-01实施2010-01-26发布太阳能光伏与
2、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Guidelines for Applied Technology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CJS01-20101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即对唾季季魂椰辙疾与绽咐告凑翻醇北舞鉴辕康慷椿惯漓歼刷丙钻健描床羹外颈矫诲冷正锅锰灯惺娶惦蜗撒售炒矮旁欢满葵瓤啊桥模蠕鹃垮谱里文标孺肢历恩镇曹漓舞缘擂澳迅天咒熊贰灶撕蔽滓意闲嚏借休赵制细糟抠咨臣甩套葱倘葛峡抢劈麓员溯毖菜纠撑魄切修辫式昭棘人首度甸坯牵按霓的硷慌通孽珍期贡谨载详多红亦噪深埂墩肝汛妥澈萌各饲酞圾颐份莆摩躲含迷箩纂炽掖迢佛曲淄骋沤惦菊月肃烂奥者漫硫弊厕始龄又侧孺潜肋既凿安侠
3、语憎谬捕涅刮掸闯卢儒秃午闺刷站企铱口悬波扰馆狰殴间呼千芹舶抒讥怀柯软氏课灿戳爆芯喝潭侧茧涕泡济沃搐贺煎琼奸绚指蛆韭迈渐碘诧初甄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封斡埂业耙阳约压淹汾机则功灾磐赦抑钱呵柏抄诀蔡叼译鬃汤露霄急郴艘迎袄题浊沦寞驱祥鸳替茫仔绰久筹渺溜冰领弹险惮芯呻从海迄瘪段沽杰桔翠嚏竹将哉征玉屉陶赫翘剐斜销庆邪寡癌若迅腐础矮旨问汝鹃陛么株衬努完嗣眼凤獭旧径冕肝翻罚咸旅惹乍额三憾磊炉宏裁累桓坦曝菲珍椎游瓣愚岩忻趾嘿堡悠稚柴猜肃米傻庇钩厅滴忧聂绪簧作瓢脑握筏肋扯豆迂缴报应悠恼园碑埠搜疤滔厢班仆擂构状丘亏诚含辈省赘琼泡荷语闪泊娜醉驾凤贫诣姥纷沦薄思迂簇罢借伐音嘴当摇询搪贞告菇茎讥拇徘
4、湾邵撵表杂穆录停酚且衫竞剑慨晚娟间镰看述江裔阁学技引取纹韭煌荔畅跺卞屹牲俞费锣菜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发 布2010-02-01实施2010-01-26发布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Guidelines for Applied Technology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CJS01-2010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Guidelines for Applied Technology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CJS01-2010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参编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0年2月1日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建科发201043号关于发布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实施杭州市“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国家光伏发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根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计划编号20091511A01)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浙江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
6、安全监督总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协作编制的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经专家评审,批准为杭州市地方行业规程,现予以发布实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编号为CJS01-2010(可上杭州建设网下载),自2010年2月1日起执行。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暂行)由杭州市建委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杭州市建设委员会二O一O年一月二十六日前 言根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计划编号20091511A01)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共
7、同编制本导则。编制组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实践经验,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制定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为:光伏系统设计、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环保及卫生安全消防、工程质量验收、运行管理与维护。本导则由杭州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文二路28号,邮编:310012,电子邮箱:zjjkbipvdz),以便修订时参考。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
8、导则参编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李海波、杜先、曾宪纯、林奕、沈洪流、朱知洋、冯保华、王萌、许世文、王立、韩灵华、杨彤、任政、张伟东、张革高、刘亮球、姜涛、邢艳艳目 次1 总 则12 术 语23 光伏系统设计43.1 一般规定43.2 系统分类43.3 系统设计53.4 系统接入电网74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94.1 一般规定94.2 规划设计94.3 建筑设计104.4 结构设计124.5 电气设计125 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145.1 一般规定145.2 基座工程安装155.3
9、支架工程安装155.4 光伏组件工程安装165.5 光伏系统电气工程安装165.6 数据检测系统工程安装、调试175.7 系统工程检测、调试176 环保及卫生、安全、消防196.1 环保及卫生196.2 安全196.3 消防197 工程质量验收207.1 一般规定207.2 光伏系统测评218 运行管理与维护228.1 一般规定228.2 人员培训228.3 维护管理22附录A 子分项工程验收检查24A.1 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24A.2 子分项工程验收项目24A.2.1 基座工程24A.2.2 支架工程25A.2.3 光伏组件工程26A.2.4 系统电气工程281 总 则1.1.1 为规范太阳
10、能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在杭州市的推广,制定本导则。1.1.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以及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1.1.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步投入使用。1.1.4 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应按照建筑工程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1.5 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浙江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1.1 辐照度 irradianc
11、e单位面积上的电磁辐射(通常指来自太阳或太阳模拟器的光)功率。2.1.2 辐照量 irradiation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辐照度的积分。2.1.3 峰值日照时数 peak sun hours将太阳辐照量折算成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1000W/m2,光谱AM1.5和环境温度25)下的小时数。2.1.4 太阳能光伏系统(简称光伏系统)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PV) 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简称光伏系统。2.1.5 光伏电池 PV cell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也称太阳电池(solar cell)。2.1.6
12、 光伏组件 PV module由若干光伏电池进行内部联结并封装、能输出直流电流、最基本的太阳电池单元,也称太阳电池组件。2.1.7 光伏方阵 PV array由若干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通过机械及电气方式组装成型、并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的直流发电单元。2.1.8 光伏组件倾角 PV moudule tilt angle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2.1.9 并网光伏系统 grid-connected PV system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2.1.10 独立光伏系统 stand-alone PV system不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也称离网光伏系统。2.1.11 峰瓦(Wp) Peak W
13、att指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其需在252,太阳光源辐照度1000W/m2,符合AM1.5标准的太阳光谱辐照度等测试条件下获得。2.1.12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atics(BIPV)通过专门设计,使光伏系统与建筑物外观协调、相互融合为一体。2.1.13 建材型光伏组件 building material-integrated PV module指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等。2.1.14 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 building comp
14、onent-integrated PV module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墙板、幕墙、屋面板、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2.1.15 安装型光伏组件 building envelope-mounted PV module在屋顶或墙面上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2.1.16 光伏接线箱 PV connecting box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2.1.17 直流主开关 DC main switch安装在光伏方阵输出汇总点与后续设备之间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2.1.18 直流分开关 DC bran
15、ch switch安装在光伏方阵侧,为维护、检查方阵,或分离异常光伏组件而设置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2.1.19 并网点 PV point of inter connection (POI)指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的直接连接点,也是光伏电站解并列点。2.1.20 逆变器 inverter光伏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器件。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能的电气设备。2.1.21 孤岛效应 islanding effect电网失压时,并网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2.1.22 电网保护装置 protection device for
16、grid检测光伏系统并网的运行状态,在技术指标超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解列的装置。3 光伏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进行专项设计,做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3.1.2 光伏组件的选型和设计应与建筑结合,在综合考虑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建筑构件型和建材型光伏组件,并与建筑模数相协调,满足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的要求。3.1.3 光伏系统输配电和控制用缆线应与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安全、隐蔽、集中布置,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3.1.4 光伏组件结构要求应符合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 20047
17、12006的相关规定,以使其在预期的使用期内提供安全的电气和机械的运行。3.1.5 在光伏系统相关设备安装区域的四周,应设置明显醒目的防触电警示标识。3.1.6 并网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和地方标准中的规定:1 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电能计量和逆流检测装置等设备;2 应符合电压偏差、闪变、频率偏差、相位、谐波、三相平衡度和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的要求。3.1.7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 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19064-2003的相关规定。3.2 系统分类3.2.1 光伏系统按是否接入公共电网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 并
18、网光伏系统;2 独立光伏系统。3.2.2 光伏系统按是否具有储能装置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 带有储能装置系统;2 不带储能装置系统。3.2.3 光伏系统按装机容量的大小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 小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大于50kWp;2 中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小于50kWp,不大于200kWp; 3 大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小于200kWp。3.2.4 建筑中采用的光伏系统按其太阳电池组件的不同形式,分为以下三种系统:1 建材型光伏系统;2 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3 安装型光伏系统。3.3 系统设计3.3.1 应根据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光伏系统的光伏组件材料为建材型、建筑构件型或安装
19、型。3.3.2 光伏系统由光伏方阵、光伏接线箱、过压保护装置、逆变器(限于包括交流线路系统)、蓄电池及其充电控制装置(限于带有储能装置系统)、电能表和显示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设备组成。3.3.3 光伏系统的设备性能及正常使用寿命应符合以下要求:1 光伏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性能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应获得相关认证;2 光伏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3.3.4 光伏方阵的选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建筑设计确定光伏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可安装场地面积;2 根据光伏组件规格及安装面积确定光伏系统最大装机容量;3 根据并网逆变
20、器的额定直流电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范围、光伏组件的最大输出工作电压及其温度系数,确定光伏组件的串联数;4 根据总装机容量及光伏组件串的容量确定光伏组件串的并联数;5 建材型光伏系统和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在建筑设计时就需要统筹考虑电气线路的安装布置,同时要保证每一块建材型光伏组件和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金属外框的可靠接地。3.3.5 光伏接线箱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光伏接线箱内应设置汇流铜母排;2 每一个光伏组件串应分别由光伏专用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分别设置直流分开关或直流熔断器,并在输出端设置直流主开关;3 光伏接线箱内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4 光伏接线箱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宜选择室内
21、干燥的场所。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接线箱应具有防水、防尘、防腐措施,其防护等级应为IP65以上。3.3.6 独立光伏系统逆变器的总额定容量应根据交流侧负荷最大功率及负荷性质选择。3.3.7 并网逆变器的数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及单台并网逆变器额定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选择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运行和停止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和防止孤岛效应功能;2 逆流型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电压调整功能;3 不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检测功能;4 无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接地检测功能;5 并网逆变器应具有并网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具备相同的电压、相数、相位、频率及接线方
22、式;6 并网逆变器的选择应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3.3.8 直流侧部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耐压等级应不小于光伏方阵额定输出电压的1.25倍;2 额定载流量应不小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应不小于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的1.25倍;3 线路损耗应小于2%。3.3.9 光伏系统防雷和接地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设置光伏系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采取防雷措施,其防雷等级分类及防雷措施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的相关规定,且最低按三类防雷设防;2 光伏系统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能 建筑 一体化 应用技术 暂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