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交流课堂PPT.ppt
《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交流课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交流课堂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交流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策略与方法交流 (百日思考百日思考)杨梅杨梅1.2015年全国考试大纲与去年全国考试大纲对比,在“考试性质”和“考试内容”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2015年全国考试说明与去年全国考试说明对比,在“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年年高考,高考,指导方向不变,指导方向不变,命题范围不变,命题范围不变,考试题型不变。考试题型不变。2.一、现阶段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一、现阶段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1.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历史概念不清,知识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历史概念不清,知识不系统。不系统。2.答题技巧方面存在审题不到位,迁移知答题技巧方面存在审
2、题不到位,迁移知识能力差,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识能力差,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3.二、备考重点:二、备考重点:1、主干知识、主干知识高考试题考的是对历史概念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本质高考试题考的是对历史概念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并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掌握的史实解答问题。试的理解,并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掌握的史实解答问题。试题难度更多体现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题难度更多体现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2015年考生的复习重年考生的复习重点不要放在漫无边际地挖掘知识点上,而应注意提高主干知点不要放在漫无边际地挖掘知识点上,而应注意提高主干知识的运用水平。识的运用水平。主干知识是关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
3、要人物、重要制主干知识是关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等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后期历度等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后期历史复习要狠抓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时间、史复习要狠抓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个体或群体)、过程(或内容)、评价(意义、地点、人物(个体或群体)、过程(或内容)、评价(意义、影响等)五个要素掌握历史主干基础知识。影响等)五个要素掌握历史主干基础知识。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三次科技革命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其对社会经济、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可以设题
4、考政治、国际关系、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可以设题考查。查。4.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是提供给一定的新材料、新情景,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是提供给一定的新材料、新情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自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自19891989年首年首次在历史高考试卷出现,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次在历史高考试卷出现,不断发展完善、创新,并在并在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中期成为历史高考三大题型之一,随后又向年代中期成为历史高考三大题型之一,随后又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对
5、于材料式的问答题即材料解析大题考生普遍认为对于材料式的问答题即材料解析大题考生普遍认为“难难”。关于材料解析大题的能力要求:阅读理解历史。关于材料解析大题的能力要求: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材料解析大题的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材料解析大题的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审、找、答审、找、答 二、备考重点:二、备考重点:2、答题技巧答题技巧5.
6、一)(一)审审读题读题.问题入手,先读设问,后读材料。问题入手,先读设问,后读材料。.通晓全部材料,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等通晓全部材料,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等 .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语,寻找答题途径。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语,寻找答题途径。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注意注意: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养成读题即拿笔圈划重点词语的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养成读题即拿笔圈划重点词语的习惯。留意分值,确定要点数。重视材料间关联,抓住中心。注意习惯。留意分值,确定要点数。重视材料间关联,抓住中心。注意材料两头和省略号前后。材料两头和省略号前后。6.(二)(二)找找线索线索.从材料内容本身从材料内容本身
7、找取有效信息。找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神合教材。找取相似点神合教材。.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找取相关点。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注意注意:常用命题语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常用命题语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即高考试题设问的角所学知识回答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即高考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境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境问度和情境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境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在教材之中。概括材料同时迁移知识,从时题所依托的知识却在教材之中。概括材料同时迁移知识,从
8、时间、空间范围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归纳整理即可作答。间、空间范围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归纳整理即可作答。7.(三)答规范、看清题号,控制范围,字迹工整,分层表述。、看清题号,控制范围,字迹工整,分层表述。、答案简明扼要,适度拓展,见好就收。求宽度不求深度。、答案简明扼要,适度拓展,见好就收。求宽度不求深度。、结合史实,言之有物。段落化、序号化。、结合史实,言之有物。段落化、序号化。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注意注意:评卷过程是快速的寻找采分点,而采分点是评卷过程是快速的寻找采分点,而采分点是由关键词构成的,如果考生用词不准确,也可能意思表达了但由关键词构成的,如果考生用词不准确,也可能意思表达了但因缺少关
9、键词而得不到分。注意用规范的历史学科语言来回答因缺少关键词而得不到分。注意用规范的历史学科语言来回答历史学科问题,尽量使用约定俗成的说法或教材上的语言,不历史学科问题,尽量使用约定俗成的说法或教材上的语言,不要自己造新词,避免口语化。指导学生多看近年高考试题答案,要自己造新词,避免口语化。指导学生多看近年高考试题答案,感悟并模仿规范的学科语言。感悟并模仿规范的学科语言。8.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古代中古代中国的政国的政治制度治制度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的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10、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 目的目的对象和内容对象和内容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影响影响:积极积极;消极。消极。2、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 概念概念特点特点影响:对当时;对后世。影响:对当时;对后世。与分封制的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中央集秦中央集权权 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形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史实,了解中郡县制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条件条件 内容(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11、秦律;选拔和考察官吏的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秦律;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制度)特点特点 作用:积极;消极(当时;后世)作用:积极;消极(当时;后世)汉到汉到 元元政治政治 制度的演变制度的演变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中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中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一省制)一省制)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郡县制(郡国并行);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行省制;由两级制到多级制
12、由两级制到多级制。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明清君主明清君主 专制的加强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内阁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和目的、背景和目的 2、明朝的内阁、明朝的内阁 3、清朝的军机处、清朝的军机处 4、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三、复习方法与策略三、复习方法与策略1、依据、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解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回扣教材。,回扣教材。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例如:古代中国
13、的政治制度。9.同时在同时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知识掌握基础专题知识掌握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上进行深入理解。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延、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中华民族续到今天,中华民族“认祖归宗认祖归宗”的风俗与此有密切联的风俗与此有密切联系。系。2、着眼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着眼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古代制度的创新为我们今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古代制度的创新为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作用。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作用。10.中国现
14、代史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 政治政治 经济经济 外交外交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思思想想 文文艺艺 教教育育 科科技技 新中国新中国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1949-19521953-1956十年建设十年建设1956-1966十年文革十年文革1966-1976徘徊时期徘徊时期1976-1978新时期新时期1978至今至今2、通史复习、通史复习古代史(中国与世界);近代史(中国与世界);现代史(中国与世界)。古代史(中国与世界);近代史(中国与世界);现代史(中国与世界)。通过制作通史表格对不同时间段的阶段特征予以梳理,提升历史整体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制作通史表格对不同时间段的阶段特征
15、予以梳理,提升历史整体的广度与深度。三、复习方法与策略三、复习方法与策略11.3、多元史观(范式)复习、多元史观(范式)复习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革命史观 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是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是史学家研究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史的范型和模式,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走向多元,多元史观提高历史学习的框架新认识。多元史观提高历史学习的框架新认识。三、复习方法与策略三、复习方法与策略此外此外,也可用视角变换法复习工业革命、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二轮 复习方法 交流 课堂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