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九章黄棕壤和黄褐土.ppt
《土壤学第九章黄棕壤和黄褐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第九章黄棕壤和黄褐土.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带和亚热带各种森林土壤之间的地理发生关系红壤黄红壤黄壤赤红壤黄色砖红壤砖红壤燥红土褐红壤相对干旱相对湿润北南热量黄棕壤黄褐土3327东部湿润区西部半湿润区第九章 黄棕壤和黄褐土第一节 黄棕壤一、形成条件夏季高温多雨、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干旱,又有暖温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416,无霜期为230250天,10积温一般48005000,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梅雨季节明显,年平均降雨在10001200 mm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复杂,主要是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页岩、千枚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的残、坡积物,第四纪晚更新世下蜀系黄土丘陵、阶地等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
2、理化性状1、有机质积累过程3、粘化过程: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淋移粘化过程为主。2、弱富铝化过程:钾矿物的快速风化,SiO2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211或11型的粘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二)剖面形态特征O层Ah层:呈红棕色或亮棕色。质地多壤质土,粒状或团块状结构,疏松,根系多向下逐渐过渡。Bts层:棕色,该层虽因母质不同而色泽不一,但一般棱块状块状结构,结构面上覆盖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有铁锰结核,由于粘粒的聚集,质地一般较粘重,有的甚至形粘磐层。C层:基岩上发育的黄棕壤,其母质仍带基岩本身的色泽。(三)基
3、本理化性质1.颗粒组成:一般为壤土粉沙粘壤土,但粘化层则多为壤质粘土粉沙质粘土。2.矿物分析:粘粒指示矿物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等。3.pH、盐基饱和度:pH5.06.7,盐基饱和度30%75%。4.微形态特征:土壤B层一般都具有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分布于孔隙壁上,表明淋移粘化明显。5.腐殖质和养分亚类及其特征1.普通黄棕壤(781hm2;43.30%)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两岸(包括上海、南京)以及湖北北部、河南的南部和陕南的低山丘陵区。年降雨量从1000 mm-1200 mm(大巴山)至1500 mm(大别山)OAhBtsCAhBmtsCv分布于江苏、安徽、长江两侧及浙江北部、湖北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 第九 棕壤 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