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docx
《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背景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于关注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目的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全社会注重家教家风的建设。家风家教是给孩子最大的遗产。很多人只注重物资财产的继承,却都忽视了家学家风的传承。物质财产再多,孩子没培养好也会败光,如果教育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辛辛
2、苦苦养大的孩子还会成为父母的仇人。比如前几天骂父亲“死妈的”女留学生,一方面女留学生已经成年,我们必须予以谴责,但是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不知道感恩肯定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如何评价中国留学生因每月1万生活费不够花发帖辱骂父亲的行为?学校对人的提升是有限的,一方面现在的教育还是大锅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人未来的发展还是要以社会实践为重的。所以孩子能否成材,与同龄人拉开距离的关键因素就是家教家风在精神方面,父母最重要的财产是什么?是积累的知识、经验,是一些优秀的品格和习惯。父母需要把这些都系统的提炼出来,传承给下一代。否则你积累的这些精神财富很多都浪费掉了。你把
3、这些精神财富传承给儿子,儿子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大,进一步完善。慢慢就会成为了你们家族的永久财富。你们家族也就成为了精神财富巨大的豪门望族。你的后代起点就会比别人高很多,赢在了起跑线上。同时言传不如身教,你还得做好榜样,把你成长起来的优秀品质带给孩子,形成良好的家风。都说犹太人聪明,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经商方面善于传承。中华民族不拜鬼神,只拜我们的祖宗,我们也是注重传承的民族。只不过改革开放这几年被丢弃了。现在,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这个优秀的传统是时候该捡起来了。所以父母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
4、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三、什么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其中在探讨过程中特别将上一稿家庭教育概念条款中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修改为“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就是为了进一步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更充分地体现家庭教育的特点。只有学校教育才是知识技能为主,家庭教育更重身体、品质、生活技能、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修养。具体如下:(一)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二)崇德向善: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三)不是考分高就是好学生: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四)身心健康: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五)自我保护: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
6、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六)自立自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人最大的懒惰不是身体上的懒惰,而是思想上的懒惰。做父母的,工作不能只是周而复始地搬砖,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单纯督促孩子机械地题海战术考取高分。不从多方面想办法培养孩子,让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健康独立的生活,其实就是思想上的懒惰。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总结,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全面进步,用思想上的提升代替行动上的鸡娃。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教育 促进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