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小儿腹泻.ppt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泻小儿腹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一、概念一、概念 腹泻病(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diarrheal disease)是由多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化道综合征。6 6个月个月2 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 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
2、因之一。19821982年,石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腹泻.二、病程分类二、病程分类1 1、急性腹泻病、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l diseaseacute diarrheal disease):):病程在病程在2 2周以内周以内2 2、迁延性腹泻病、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arrheal disease)(persistent diarrheal disease):病程在病程在2 2周周-2-2个月个月3 3、慢性腹泻、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chronic di
3、arrheal disease):病程在病程在2 2个月以上。个月以上。三、临床分类三、临床分类1 1、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2 2、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 症状性腹症状性腹泻病泻病 过敏性腹泻病等过敏性腹泻病等.四、流行病学四、流行病学 小儿腹泻病为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我国居第二位。1986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糼卫生示范县及北年对广东等七省妇糼卫生示范县及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京市的流行病学
4、调查,发现5 5岁以下小儿急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年发病率为性腹泻年发病率为201.46%201.46%,平均年发病次,平均年发病次数为次数为次/人,平均死亡率为人,平均死亡率为0.510.51。19881988年年2121省入户调查发现省入户调查发现5 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为每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为每年次年次/人,平均为每年次人,平均为每年次/人。人。发病两个高峰期。发病两个高峰期。夏季腹泻:夏季腹泻:发生于发生于6 6、7 7、8 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 菌与痢疾杆菌,菌与痢疾杆菌,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发生于发生于1010、1111、1212月,为,主要致病菌为月,为,主要致
5、病菌为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1岁以内婴儿;岁以内婴儿;小儿照看人卫生差;小儿照看人卫生差;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既往经常患腹泻病;既往经常患腹泻病;饮用水不洁;饮用水不洁;禽畜放养。禽畜放养。五、易感因素五、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了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
6、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道功能紊乱。易感因素易感因素2、机体防御功能差:、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lgM、lgA)和胃肠道分泌型)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均较低均较低;新生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使
7、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患肠道感染。易感因素易感因素3、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家畜乳中虽有母乳中某些成家畜乳中虽有母乳中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六、感染因素六、感染因素1 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2 2、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如
8、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3 3、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七、非感染因素七、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1)喂养不当)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时;饮
9、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腹泻。非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2)过敏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或)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积肠
10、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积滞引起腹泻。滞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八、发病机制八、发病机制(一一)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并积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并积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繁殖,
11、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使肠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使肠蠕动增强,引起腹泻。蠕动增强,引起腹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轻型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可缓,以胃肠道症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