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系列侦察卫星.doc
《尖兵系列侦察卫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尖兵系列侦察卫星.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尖兵系列侦察卫星鲜为人知却很重要的返回式卫星工程总投资:工程期限:1975年2009年1975年11月26日,对于中国的航天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在太空飞行47圈,回收舱于11月29日按地面遥控站发出的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安全降落于贵州六枝地区并回收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人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1958年,美国人紧随其后,也将自己研制的卫星送上了太空。此后,在美苏之间展开
2、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围绕空间技术的竞争。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发展应用卫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从这一战略方针出发,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卫星的回收技术,就随之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早在60年代,国家已经原则上批准把返回式遥感卫星作为发展重点。返回式侦查卫星简介通常,卫星发射入轨之后,就在太空执行任务,并不需要返回地面。如通信、导航。气象卫星都是如此。但是有的卫星却需要回到地面,如侦察卫星获得的情报。科学实验卫星携带的实验品等。这就是返回式卫星。研制返回式卫星是卫星发展史上的一
3、个重要突破。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具有足够推力的运载工具、功能完备的卫星本体、完善可靠的航天测控网,以及卫星的调姿、制动、防热、软着陆、标位及寻找等等。首先,卫星返回之前先要调整飞行状态,即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卫星脱离原有轨道的速度叫做再入速度。再入速度与地平线所形成的俯角称为再入角。卫星重返大地对再入角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须在35度。因为如果大大,卫星将会陡直地进入大气层,会引起较大的空气阻力和摩擦加热;如果大小,则卫星将仍在原轨道上运行,再入速度与再入角都靠一支小型助推火箭来控制。火箭的点火时间、推力方向、推力大小与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到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的
4、准确度。这就要求有灵敏而可靠的火箭制动(反椎)发动机。其次,卫星在降落过程中,要摩擦生热。尤其是当它降到离地面60一70千米时,与大气层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其表面发生燃烧。为此,必须采用适当的防热设施,来保证回收舱在再入大气层时能够维持内部的正常温度。这就需要有特殊的耐高温材料。再次,卫星返回地面需要很长的运行区间,必须不间断地对卫星进行精确测量和全程跟踪,并根据实测轨道参数对卫星的程序控制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为此就要建立更大范围。更多功能的地面测控网。最后,卫星降落到离地10-20千米时,尽管速度已经大大减小,但仍然有200米秒左右。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撞击地面,卫星必然粉身碎骨。因此,
5、必须使用减速伞来再次降低速度。通常先要打开一顶较小的副伞,初步减速;当卫星降落到离地面只有5千米的高度时,再打开主伞,使卫星速度小于10米秒。降落伞的打开必须非常准时,否则卫星就不能够安全着陆。除此之外,卫星降落后,还必须能够准确标示出自己的位置,以便于地面人员寻找。标位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卫星上安装信标机,在离地面20-30千米时发出无线电信号,地面收到信号后测定卫星的方位和距离;二是在卫星上安装灯光信标,在着陆时发出强烈的闪光,以引起搜索人员的注意。当地面人员利用这些标位信号发现卫星后,即根据卫星所处的位置,分别采取陆上、海上和空中回收等方式将卫星回收。返回式卫星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作为
6、观测地球的空间平台。返回式卫星所获取的各种对地观测信息资料,可以带回地面进行分析处理和详细研究。二是作为微重力试验平台。利用微重力条件,在空间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生产和制造地面难以获得的材料和物品。三是作为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先导。因为宇航员必须采取与返回式卫星相似的方法返回地面,只有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才能为载人航天打下基础。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尖兵系列中的返回式型号针对苏联及西欧的侦测,后期才开始大范围的对美侦查,以DF-5的服役为起点,我国假想敌开始真正的由苏联转向美国。这是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与长征
7、二号运载火箭在发射架上吊装对接时的场面。解放军总参谋部是真正用户尖兵系列卫星的决策与使用权同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其各个型号作为我军战略武器系统中结构功能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作战目标的发现、识别、定位以及打击毁伤效果评估等重要任务,据用户需求而立项研发,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完善。返回式胶片成像卫星为航天遥感事业首开先河,三十多年来发展了五个型号,技术成熟,成果斐然。尖兵曾计划换装高温辐射防热系统。尖兵一号(FSW-0):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卫星,19741987年间发射10次,9次成功发射与回收,在轨时间35天,胶片地面分辨率10米,用于地面固定目标的发现与识别。采用了棱镜扫描全景相机,获得第一
8、批对地摄影相片,但解析度较低,且畸变严重。卫星采用模拟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没有轨道控制系统,因此轨道衰减较快,留轨时间短,亦影响了返回落点的精度。尖兵一号甲(FSW-1):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测绘卫星,用于固定目标定位与制图。主要用途为摄影测绘。相比于要求高分辨率的照相侦察,摄影测绘所需的图像侧重较高的几何精度与较小的畸变,以符合定位与制作地图的要求,因此采用了画幅式大幅面相机,分辨率为1020米。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亦没有轨道控制系统。19871993年间发射5次,4次成功回收。在轨时间8天。目标定位精度百余米。返回式一号甲卫星由返回舱和仪器舱(包括过渡段)两大部分组成。于198
9、7年9月9日至13日进行了首颗卫星的飞行试验,安全返回。于1988年8月5日至13日成功进行第2颗星的飞行试验,安全返回;1990年19月5日至13日进行第3颗星的飞行试验,安全返回;1992年10月6日至13日进行02批第1颗星的飞行,安全返回。该型号前两颗星获得的目标定位信息使得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DF3A、4A、5A)系统真正形成了战斗力。尖兵一号乙(FSW-2):第二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及遥感卫星,采用直接扫描式全景相机或称为节点式全景相机,摄影分辨率达4米。并开始利用剩余的载荷能力搭载其它空间实验。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亦设有轨道控制系统,能每隔数天调整轨道,因此留轨时间得以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尖兵 系列 侦察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