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研究方案.doc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研究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研究方案一、 研究课题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二、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实基础,奠定根基。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将幼儿教育列为专章,突出强调了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应当充分体现出生活即是教育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改革
2、也在不断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大的重视。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而且越来越严重。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教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2.有助于教学顺应幼儿天性,更好地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探索和创造。3.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4.有助于幼儿智力
3、全面发展,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2.小学化: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倾向于小学模式的现象。3.去小学化:指能够有效地、更好地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发生,让幼儿教育回归到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路程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四、课
4、题研究价值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这一错误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
5、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皮亚杰也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游戏是小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小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小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小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五、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育 小学 课题 研究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