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docx
《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摘要:浙东白鹅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地方品种,具有快速生长、耐粗饲、早熟性、美味肉质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原产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现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该文系统介绍了浙东白鹅的品种资源、中心产区生态条件、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议。尽管浙东白鹅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种质资源挖掘、繁殖能力提升、养殖空间扩展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通过加强良种繁育、推动标准化养殖、完善产业体系等手段,促进浙东白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浙东白鹅原
2、产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平原丘陵、东部丘陵盆地及宁绍平原地区,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优良地方鹅品种之一。该品种于1989年被收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并于2014年正式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型白鹅品种之一,浙东白鹅以其早期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鲜美、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全国白鹅主产区广受青睐。目前,浙东白鹅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保种、选育、养殖技术推广、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浙东白鹅的品种资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浙东白鹅有
3、效开发利用和推动浙东白鹅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或借鉴。1浙东白鹅的品种资源概述1.1品种来源浙东白鹅起源于浙江省的东南沿海平原丘陵、东部丘陵盆地以及宁绍平原区域。虽然分布在不同地区有象山(大)白鹅、奉化白鹅、绍兴白鹅和定海(舟山)白鹅等不同称谓,但由于它们的体态外貌、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等特点相似,统一称之为浙东白鹅。浙东白鹅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农业实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700年前的晋朝时,书法家王羲之就特别喜欢鹅,并在浙江绍兴留下了“以字换鹅”和“鹅”字碑刻等故事。而在15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以浙东白鹅为
4、对象,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就吟咏了家喻户晓的咏鹅诗。20世纪60年代,奉化县选送白鹅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以奉化白鹅命名,并被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象山、舟山(定海)、奉化和绍兴等地养殖的白鹅在外貌特征、生物习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极为相似。因此,统一称为浙东白鹅。1982年,该品种被录入浙江省畜禽品种志,1989年被列入我国家禽品种志中(登记号Q-03-01-006-01)o2014年时,它正式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中的一员,2023年被纳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o总之,浙东白鹅经过漫长的驯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的共同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个地
5、方性鹅品种。它以早期生长速度快、耐粗饲养、成熟早、肉质鲜美、口感极佳,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和洁白美观的外貌而闻名,受到全国白鹅主产区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种鹅养殖量超过100万只。1.2中心产区自然生态条件浙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省的东部沿海和临近地区,如宁波、舟山和绍兴等。该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0123,北纬29-30oo浙江东部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面向东海,背靠大陆。其地势以平原、丘陵和少数山脉为主,并具有典型的河口和海湾地形。小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丘陵地区溪水常流为浙东白鹅提供了游水的好场所。止匕外,浙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之间处于过渡带,并呈现出四季分明
6、温暖湿润的特点。夏季温暖多雨,冬季相对较温和,年均温度适中而降水充沛。全年平均气温约在1619C,夏季平均温度可达2830C,冬季平均温度则在59。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2000nun,并每年日照时数约为17102100ho该地土壤主要由河口淤积土和沙质土组成,非常适合稻谷及其他水生植物生长发育。广泛存在的湿地植被及河岸林带为鹅类等水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并创造了安全的繁殖环境。1. 3体型外貌浙东白鹅是一种体型中等大小、属于中型白鹅品种的成年鹅。成年公鹅通常重达56kg,母鹅重约45kgo具有挺拔且健壮的体形,颈项修长纤细,身体长且宽阔,胸部肌肉发达且深厚,背部平直,腹部宽广下垂,没有咽袋
7、头顶突出的肉瘤高耸,呈半球形覆盖于头顶,使公鹅相较母鹅更为凸显。全身羽毛在幼年阶段呈现鲜明的卵黄色,而在成年后完全转变为洁白无瑕的纯白色,且质地细腻光滑。喙、胫和蹊在幼年时呈橘黄色,成年后转变为橘红色,与羽毛形成明显对比。成年公鹅时昂首挺胸、发出宏亮声音,具有好斗性格;而成年母鹅则温驯、声音低沉(图1)。a.母鹅Femalegooseb.公鹅Malegoose图1成年浙东白鹅Fig.1AdultZhedongwhitegoose1.4生产性能浙东白鹅在早期生长阶段展现出了快速生长和高屠宰率的特点。70日龄时公鹅、母鹅平均体重分别为4.29、3.78kg止匕外,该品种在70日龄时的屠宰性能见表
8、Io浙东白鹅肉具有优质特点,蛋白质含量丰富,肌肉脂肪含量较低,口感嫩滑。同时,还富含必需氨基酸,脂肪中高比例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脂肪酸。这些独特特点使得浙东白鹅肉在口感上具有甜美多汁、油而不腻等优势。表1浙东白鹅70日龄屠宰性能Table1SlaughterperformanceofZhedongwhitegooseat70daysofage项目Items性别Sexes公母体重Bodyweight/g4286.22347.773778.14316.58屠宰率Dressingpercentage/%88.7587.53半净膛率Percentageofhalf-evisceratedyi
9、eld/%8L9981.78全净膛率Percentageofevisceratedyield/%76.0475.44腿肌率Percentageoflegmuscle/%12.9112.57胸肌率Percentageofbreastmuscle/%10.9810.49皮脂率Percentageofskinfat/%20.6319.91浙东白鹅具有明显的繁殖季节性。在自然条件下,种鹅的产蛋周期从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平均每年产蛋3235枚,平均蛋重为140-150g。全年平均受精率在85%93%,受精蛋孵化率达到85%-90%o浙东白鹅种鹅的利用年限为45年,初始产蛋较少,从第2年开始稳定在32
10、37枚,第3年达到3542枚,第4年保持在3540枚,第5年维持在3233枚。浙东白鹅的羽毛质量也很优良。每只鹅的羽毛产量为100180g,羽绒绒朵长度约为2030Hln1,千朵绒重为2.32.8g,蓬松度达到15cm,并且含绒量在25%35%。1.5生物学习性浙东白鹅具有高度群居性,偏向形成庞大群体生活。因此,这种群居特性使得鹅适合大规模放牧和圈养,并且管理相对容易。在规模化饲养时,每个鹅群的数量可控制在5002000只。尽管有群居习性,浙东白鹅也展现出一定的领地意识,尤其是在繁殖季节中,公鹅会保护自己的领地以防止其他公鹅的侵扰。浙东白鹅属于食草水禽,拥有强健的肌胃和较长的消化道,以及发达的
11、盲肠。其对青草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可高达45%50%,尤其在消化青饲料中蛋白质方面表现出卓越能力。因此,主要以植物叶片、茎部、种子和一些小型水生动物为食。浙东白鹅适合在拥有充足草地和水源的环境下放牧饲养,并且特别适应水域丰富并拥有大量水草资源的地区。浙东白鹅具备适应多种气候条件的能力,包括湿润的沼泽地、农田和开放水域等环境。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也可以实行旱养。即使在接近的低温下,仍能够在水中正常活动,并保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浙东白鹅的喙呈扁平状,其采食行为主要以摄食为主,没有噫囊。每天需要频繁采食,每隔2h需进食一次,而食物排空时间则为45ho浙东白鹅表现出高度警觉性,对于陌生声音或潜在威胁会发出
12、警告叫声,以保护群体。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公鹅会保护和守护产蛋和抱窝的母鹅免受干扰。每年产蛋期为一个产蛋年,分为34窝,每窝产蛋7-10枚,产蛋结束后巢喂15-20d,然后开始下一窝蛋的繁殖。一个产蛋年通常为4次产蛋和巢喂行为,部分情况下为3次,并且也存在12次或5次及以上的情况。2浙东白鹅的产业现状1. 1保种场建设当前,浙东白鹅保种单位共有2个,分别是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和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前者为国家级保种场,后者为省级保种场。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于1995年建立,位于象山县涂茨镇。该研究所以象山县的6个主要规模种鹅场的后代为保种群来源,并建立了146个单父本家系的保种群,公鹅和母
13、鹅的比例为1:4o目前的保种群数为730只,其中公鹅146只,母鹅584只。家系保种的世代间隔时间确定为34年。2019年,该保种场被纳入国家级浙东白鹅保种场的第4批之一,编号为C33110120多年来,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畜牧兽医局等单位合作,在浙东白鹅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评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成功地保留了原有品种的特征和特性,并完成了浙东白鹅全基因组的绘制。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拥有4个养殖基地。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浙江省象山县涂茨镇、东陈乡、新桥镇、定塘镇、贤庠镇、西周镇、鹤浦镇和墙头镇建立了多个浙东白
14、鹅保种群体。目前已培育出超过20万只种鹅,每年可产出约600万700万只鹅苗。为了实现群体保种,该公司采取公母自由配种的方式,并将群体数量控制在1000只左右。每隔34年进行一次世代间隔时间的群体保种,并通过随机留种方式确保下一世代的群体多样性。2020年,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被纳入宁波市种质资源场,并定期进行遗传性能测定评估以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料库。以象山县浙东白鹅保种场为核心,构建了3个一级种鹅场以及3个二级繁殖场,形成了由原种保护场、良种繁育场和商品种鹅场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体系。2. 2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了充分发挥浙东白鹅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的优点,
15、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与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浙东白鹅的选育研究。经过为期7年的选育工作,经过5个世代的传承,于2004年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选育核心群的产蛋性能提高了4.7%,年产蛋数从31.5个增加到33个,并且窝均产蛋数达到了9.35个。背长也提高了11.6%,70日龄时背长达到了10.88cm。同时,杂毛率下降了8.03倍,从55.1%降至6.1%,整齐度得到明显提升。随后经过4个世代的个体选育,70日龄体重公、母鹅平均增幅分别为10.03%、16.28%,背长分别为3.28%、2.2%,母鹅产蛋量增幅达到15.38%.。2018年,宁波农业科学院联合上海市农
16、业科学院和宁波鹅贝儿禽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浙东白鹅新品系选育工作。采用家系和个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共建立了180个家系,进行了3个专门化品系的选育。预计到2025年,母系母鹅平均每年产蛋数将达到36枚,受精率达到91.82%,受精蛋的出雏率达到89.76%o父系70日龄时,公、母鹅平均体重将分别达到5.24和4.72kgo止匕外,浙东白鹅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利用方面也获得了显著优势。与四川白鹅、扬州鹅、豁眼鹅和太湖鹅等小型高产鹅进行杂交后,明显改善了其生长速度、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与欧洲高效快大型鹅品种如霍尔多巴吉鹅、莱茵鹅和罗曼鹅进行杂交,提升了高效快大型家禽
17、的皮脂厚度和肉品质,满足了市场需求并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在育种方面,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江南白鹅配套系”,该配套系具备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以及优质的肉质等特点。该配套系在2018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和鉴定,为我国肉鹅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种支撑。3. 3产业发展现状从2004年至今,浙东白鹅产业得到了快速持续发展,展现出明显的品种资源优势,并且成功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转型,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技术研究推广、生产合作和加工销售。在2004年之前,浙东白鹅产业规模较小,以小户散养为主,多采用母鹅自然抱孵的方式生产鹅苗,效率较低
18、随着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的突破和推广,以及饲养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出现了多家大规模的种蛋孵化厂。这些孵化厂能够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求,并且使得浙东地区白鹅种鹅存栏量在2010年达到了约26万只左右。象山县持续加强白鹅遗传资源的保护,不断强化品种选育和提存复壮,升级和完善养殖技术,统筹推进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浙东白鹅产业的快速发展O在此期间,浙东白鹅成功被纳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等认定,得到了广大市场对其早期生长迅速和肉质鲜美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动了该产业向规模化转型发展,在主要产区的种鹅存栏量、肉鹅出栏量以及加工产品方面持续增长。到
19、2016年,浙东白鹅苗销往全国各省市,如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海南等地,并培育出多家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南育北繁南养南销”的产业格局。同时,在杭嘉湖区块、杭甬与甬台温区块以及金衢丽区块等重要的浙东白鹅产业区域,建设了10个重点县和50个重点乡镇。到2018年,浙东白鹅原产区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00O万只,并有超过50万只种鹅存栏量;销往外省市的鹅苗销量也达到500万只。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仅象山县浙东白鹅种鹅存栏数量达到53万只,养殖量更是高达128万只。止匕外,该地每年销售的苗鹅超过100O万只,并已将销售网络扩展至海南等14个省份。整个产业
20、链的年产值也已达到了5.6亿元。2. 4产业发展模式浙东白鹅养殖模式已成功实现从小规模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浙东地区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向,如“反季节”繁殖、“稻-草-鹅”、“种草养鹅”、“林下养鹅”和“冬闲田养鹅”。同时,推进了“公司+基地+养殖户”、“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盟+保险”六位一体的大白鹅产业链帮扶新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以技术研究推广、生产合作和加工销售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多年来,浙东白鹅产业在象山县这个主要原产地实现了持续发展。为了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象山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政策和资金
21、方面提供支持,引入技术进行研发,以科学构建浙东白鹅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其次,建立了象山白鹅种鹅养殖、苗鹅孵化和肉鹅养殖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养殖场设施设备水平,并进行示范推广。止匕外,还加大了金融贷款和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中增加了种鹅养殖保险,并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白鹅种蛋目标价格保险,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并稳定产业经济。同时,与国内各科研院校等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宁波市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设立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专家工作站。这些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通过增强全产链条之间的联结与协作,进一步增强了品牌效益,使
22、整个白鹅产业更具竞争优势。3存在的问题2.1 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近年来,尽管浙东白鹅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通过本品种和专门化品系的选育以及持续的提纯复壮,但仍存在繁殖能力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浙东白鹅在季节性繁殖特性和就巢行为的相关因素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尤其在解决就巢性极强的问题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改良工作。止匕外,在浙东白鹅主产区尚未推出成熟的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并且仍未有效解决繁殖能力低下的问题,这导致了苗鹅成本持续居高不下。与此同时,苗鹅市场的波动也对肉鹅养殖户造成了巨大影响,年均价格跨度巨大。这种现状不仅加剧了肉鹅养殖户的亏损风险,也限制了肉鹅养殖规模的扩大。浙东
23、白鹅具有早熟性和头上肉瘤发育早的优良特征。然而,目前对于这些优良性状的挖掘和利用工作仍存在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对浙东白鹅关于性早熟和头上肉瘤发育过程、生理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挖掘,限制了该品种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2.2 良繁体系尚不完善浙东白鹅凭借其优良的肉质、快速的早期生长速度及较早的性成熟优势,广受市场青睐。然而,当前其良繁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浙东白鹅的基因库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机制。止匕外,缺乏科学的选配标准和遗传评估体系,使得优良基因的有效传递受到限制,进一步制约了品种的优化和提升。现有的繁殖技术在浙东白鹅良繁体系中存在明显短板。现代繁殖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东 种质 资源 挖掘 创新 利用 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