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高等教育学笔记27页.doc
《广西版高等教育学笔记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高等教育学笔记27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教育概述 教育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构成要素: (填空)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 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 科学安排的 课程、 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明确的、 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因素 (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 建立在 完成中等教育 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 是一种 高深知识和
2、专业知识 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人才) 具有相当 学术性 的(承担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 是有一定 标准、机构和程序 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高等教育的特征(填空)教学内容的 高深性 (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教学内容的 专业性 (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三、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目的体系 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 总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 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专门人才,发展 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 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 育人功能 :
3、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 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 品德培养、知识传授 来实现人的各方 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 影响社会的 政治稳定 和 政治变革 。首先,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 其次, 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发展; 最后,作为 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 ,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首先,培养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
4、件; 其次,帮助形成新 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 ,以适应现代 经济生活 和现代 生产节奏 ; 最后, 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 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 最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 高等教育结构: 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关关系。 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8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专业性和广博性的关系?(课本思考与练习)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
5、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没有大题出现)一、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齐国的 稷下学宫 ;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 阿加德米学园 。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课本思考与练习,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 ) 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莱米大学、蒙彼利埃大学19 世纪前称为传统大学(中世纪大学) ,19 世纪后称为现代大学 中世纪大学特点: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相当距离的体现: 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主张由
6、学者自己处理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 学术自由的治学观 (大学学者享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 坚持学术的独立性, 不介入实际的政治活动)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学生制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 在教学、考核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 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 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 提倡理性与科学, 反对愚 昧和无知,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功能转向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现代大学的诞
7、生:)德国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 术自由”、“科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大学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代表: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开始,莫雷尔法案:授权政府统购赠地划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当 地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产生:夏商时代,
8、有大学、小学之分。 大学的开始:汉代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创立的“京师同文馆”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表现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新的使命-致力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进而发展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科学教育在倡导之初就包含有将其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用意,科学技术也需要在实践
9、中得到验 证。三个职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基础。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 科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社会服务 与时间是 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才和通才的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专才教育:大学按照 学科和社会分工 情况,在 教学和学术研究上 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 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缺点: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的片面性。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
10、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 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缺点: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已非易事,而 融通更难。高等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通博与专精相结合,这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难题。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主要区别于受教育者覆盖面的宽窄。英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高校成为统治阶段服务 的机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属于大众教育,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包括部 分的国家未来的管理者。今天,在世界和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马丁
11、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 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 等教育阶段。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平等包括 3个方面内容(瑞典著名的教育专家胡森) 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 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 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通过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所培养学生数量;外部效率: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关系: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第四讲高等学校活
12、动的主题一、高等学校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几方面规定: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等) 条件性知识的发展。(必要的教学科学知识,比如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产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表达、交往、机智、研究、反思评价、创新等)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教师是一定社会中的人,成长与
13、专业发展难免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教师任职所在的学校对教师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个人经历: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等对教师影响。自我更新:强调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阶段。时限: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特点: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虚拟关注”阶段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萌芽。“生存关注”阶段时限:新任教师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
14、动中的“生存技能”“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期,决定留任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时限:特点: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 业发展为指向。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在职前所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 师范训练,以及职后为了提升自我价值重新 “回炉”进行深 造两个方面。专家引领 由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给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伴互助 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个人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高校
15、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育人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社会服务 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社会。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 :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的大学:教授、副教授比例大 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大学:讲师比例大 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比例依次增加。学缘结构:是指 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 情况。在高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二、高等学校学生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 ,是具有 认识能力 和 实践能力 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学活
16、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 3 个基本因素:家庭 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学校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同辈群体在同辈群体当中,学生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的特点:(了解一下)身体的特点处于17-23岁,身体发育已经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心理特点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性大。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学习生活特点主动性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大学
17、生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性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关系,外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成长与外部的环境有机联系起来。独特性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也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创造性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三、高校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教育关系师生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主体知识:客体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友好的认知关系是情感关系的基础,而和谐的情感关系是认知关系的润滑剂。道德关系双方都能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
18、的关系。高校师生之间“主体间性”关系。不局限于表面的言语交谈,而是双方在场、相互吸弓I、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彼此 聆听和讲述的关系。互相尊重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共同分享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彼此批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知识, 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真理和获得智慧。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 认为 知识是课程中 不可或缺的要素, 强调要以 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 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代表:永恒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
19、论 学生中心论: 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 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代表:经验主义。 社会中心论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 而是 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 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教学内容的内涵 ( 了解 ) 学校传输给学生的( 9 个)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 和。有形的教学内容(静态) :各门学科的概念、原理、观点、以及事实,教科书的方式。 无形的教学内容(动态) :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等。师生交往,学生主动构建。二、高校课程的组织 高校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 根据 教学内容
20、的组织 划分: 学科课程:(由一系列不同的类别的学科所组成,理论基础是学科中心论。 ) 活动课程:(以经验为中心的理论流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类型,也叫经验课程) 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内容。 ) 根据课程的 表现形式 划分: 显性课程:(人们经过课程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全面的内容以及周密计划的课程。 ) 隐性课程:( 学校通过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 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 根据课程的 功能 划分: 公共基础课: (侧重于通识知识的传授,比如:外语、体育课。 ) 专业基础课
21、程: (侧重于专业基础性知识的传授。 ) 专业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化,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 根据 修习的要求 划分: 必修课程:(使学生达到培养目的所开设的,学生必须选修的课程。 ) 限选课程:(某一专业开设的若干门选修课程中学生必须选修的课程。 ) 任选课程:(指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任意选修的课程。 ) 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 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除了专业的设置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专业目录下选择 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都可由高等学校自主开展建设工作。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基于 对课程资源的选择 和 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 ; 课程设计就
22、是 对目标和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 确定。旨在 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形成课程的 设计结果 。我国目前大学类型? 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 我国课程方案:体现为 教学大纲 ,指导老师上课,主要对象是老师; 美国课程方案:体现 课程标准 ,对学生做出课程说明,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一些。都包含三个部分内容: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选定教材。关于 课程设计方案 实施的三种认识忠实取向 :(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方案的过程。 )相互调试取向 :(可根据学校或班级情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 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变。 )创新取向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在情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高等 教育学 笔记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