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三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
《广西桂三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三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孟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3一、编制依据3二、概况31、工程概况32、地质概况33、隧道平面及纵断面设计54、隧道横断面设计175、主要工程量56、施工平面布置187、临时工程18三、场地布置及人员、机械设备到场情况7四、隧道总体施工方案91、施工方案总述92、总体施工步骤103、总体施工计划23五、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241、洞口施工252、明洞施工12六、洞身开挖281、级围岩开挖432、级围岩开挖203、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41七、洞身支护431、超前支护432、系统锚杆293、钢架施工574、钢筋网挂设595、喷射砼施工626、出碴与运输64八、二次衬砌651、立模652、钢筋制
2、安393、灌注混凝土394、灌筑混凝土71九、施工防水与排水711、洞外生活、施工排水、排污712、洞内施工排水、排污723、隧道结构排水72十、风、水、电作业及通风排尘 761、隧道施工用风762、隧道施工用水763、通风方案784、防尘措施78十一、 隧道路面及装饰781、隧道路面782、洞内装饰47十二、 隧道内排水边沟、电缆沟施工481、施工方法482、施工要求48十三、 监控量测481、现场监控量测的作用及重要性482、洞内观察493、监测项目494、量测方法及断面测点布置51十四、地质预报与特殊地质地段施工891、TSP202地震波探测仪超前地质预报932、特殊地质地段施工93十五
3、质量保证措施1001、质量自检制度1002、施工图现场核对和技术交底制度1003、技术岗位责任制1004、质量保证金制1005、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1006、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1007、测量资料换手复核记录1008、质量事故报告制度1019、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10110、经济保证措施10111、预防隧道质量通病的主要措施102十六、安全技术措施691、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存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692、预防、控制措施69十七、隧道爆破工程施工安全预防监控措施701、重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702、预控措施70十八、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121、原则、方针、政策1122、组织领
4、导及职责分工113十九、环境保护控制体系及措施123孟寨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四)公路桥隧施工技术规范;(五)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广西境桂林至三江(桂黔界)段隧道施工图;(六)现场实际考察资料。(七)上级有关部门在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工地治安、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八)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二、概况1、隧道概况孟
5、寨隧道位于三江县同乐乡孟寨村境内,该隧道为小净距隧道,略呈弧线形展布,总体轴线方向约为309,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128+725ZK129+090,总长365m,隧道最大埋深约67.8m,位于ZK128+860处;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YK128+716.28YK129+083.50,总长367.22m,隧道最大埋深约70.0m,位于YK128+899.89处;单幅隧道净空(宽高)10.75m5.0m,该隧道平面进口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出口为圆曲线。左、右线隧道纵面均采用单面坡,其中左线纵坡设计为0.5%;右线纵坡设计为0.4%。2、地质概况孟寨隧道隧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范围内中
6、线高程268.6m-338.8m,最大高差约70.2m,山体自然坡度10-40,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道所处区域地处温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分明,严寒期不长,多年平均温度16.30,年均降雨量1400mm,山区1500-1800mm,平原1300-1400mm,最大2334.1mm,最小880.1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季节和8-9月的台风季节,冬季雨量较小。 隧址区上覆为第四季更新统坡积粉质粘土、角砾及碎石,下伏基岩为震旦系下统(Z1)变质泥岩。根据本次钻探结果,结合地面地质调查,隧道区分布的地层由新至老描述如下:
7、第四系更新统(QP)1、粉质黏土(Q):黄褐色,可塑,稍湿,含有机质,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三江端洞口段斜坡地段,层厚0.7m。2、角砾(Q):灰黄色、褐黄色,稍密,稍湿,含量50-70%,粒径2mm-20mm,多呈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变质泥岩,泥砂质充填,颗粒级配较好,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斜坡地段,层厚2.5m-3.4m。3、碎石(Q):褐红色、褐灰色,密实,稍湿,含量70%,粒径20mm-80mm,多呈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变质泥岩,泥砂质充填,颗粒级配较好,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三江端洞口段斜坡地段,层厚4.9m。震旦系下统(Z1)4、变质泥岩(Z1)-1:黄褐色、红褐色,全风化,原岩组织结
8、构全部破坏,岩石多风化呈土状,局部夹泥岩碎石。该层分布较广,层厚3.5m-4.3m。5、变质泥岩(Z1)-2:黄褐色、灰黄色、褐红色,强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局部可见变余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侵染,岩芯呈块状,岩质软,岩体破碎。该层广泛分布于隧址区,揭露厚度为9.3m-31.0m。6、变质泥岩(Z1)-3:灰色、灰绿色,中风化,见变余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侵染,岩芯多呈短柱状、饼状,部分呈块状,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该层广泛分布于隧址区,揭露厚度10.9m-39.0m。RQD=75%-85%。隧道区桂林端下伏基岩为震旦系下统
9、变质泥岩,其他地段为变质泥岩,岩层产状为26834,主要发育有三组节理裂隙J1:10264、J2:2550、J3:30580,呈单斜构造,地质构造较简单。未见影响隧道稳定的不良地质构造通过,区域地质稳定。根据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隧址区分布的土体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坡积成因粉质黏土、角砾及碎石,广泛分布于隧道山体斜坡地段,根据钻探揭露,其分布厚度不均匀。粉质黏土较松软,受雨水浸泡易软化,角砾、碎石多为泥质充填,结构较松散,抗雨水冲刷能力差;作为隧道洞口仰坡土体,易产生
10、冲刷变形破坏,水土流失。在雨水浸润、冲刷侵蚀作用下,开挖受到扰动后可能失稳。粉质黏土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50kPa;角砾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00kPa;碎石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20kPa。覆盖层弹性纵波速度VP为500m/s700m/s。隧址围岩岩体为全风化、强风化及中风化变质泥岩,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如下:(1)全风化变质泥岩:根据钻孔揭露岩体情况显示,该层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多风化呈土状,抗雨水冲刷能力差,自稳能力差,施工过程中拱部易产生坍塌现象,侧壁易失稳。全
11、风化变质泥岩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50kPa,弹性纵波速度VP为500m/s700m/s。(2)强风化变质泥岩:根据钻孔揭露岩体情况显示,其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施工过程中拱部易产生坍塌现象,侧壁易失稳。强风化变质泥岩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5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20kPa,弹性纵波速度VP为800m/s14000m/s。(3)中风化变质泥岩:为洞身段围岩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钻孔揭露岩体情况显示,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壁可能失稳。根据隧址所取岩样的岩石试验成果,
12、中风化变质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13.2MPa,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0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80kPa,弹性纵波速度VP为1500m/s2400m/s。根据岩石室内试验成果,中风化变质泥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Rc统计如下表1: 各岩层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统计表 表1统计项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统计 指标岩土名称统计个数n范围值算术平均值fm标准差f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中风化变质泥岩106.70-21.3013.24.940.380.638.26备注: 表中已剔除异常值。隧道围岩分级按照分段定量评价隧道围岩级别的技术要求,本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
13、GD70-2004)第3.6.33.6.5条规定的围岩质量指标BQ值判别法,计算BQ值及其修正值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按式BQ90+3Rc250Kv计算;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按式BQBQ100(K1K2K3)计算;式中的K1、K2、K3分别为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修正系数;计算中的限制条件,计算结果的分级评价标准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执行。根据分段计算所求BQ和BQ值确定的隧道围岩级别列入表2、表3中,供设计和施工使用。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中分段划分的围岩级别与表2、3中确定的围岩级别相同。孟寨隧道围岩分级表(左线) 表2起讫里程分段长度m围岩名
14、称单轴抗压强度Rc(MPa)岩体完整性系数Kv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考虑影响因素修正系数确定围岩级别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物探测定岩体纵波速Vp(m/s)考虑影响因素状态或关系说明地下水K1主要软弱结构面K2初始应力状态K3ZK128+725ZK128+830110强风化变质泥岩 -2505001400岩体破碎,线状或淋雨状出水ZK128+830ZK128+965135中风化变质泥岩13.20.652920.200.20-25215002400岩体较完整,点滴状或潮湿状出水ZK128+965ZK129+090125强风化变质泥岩 -2505001400岩体破碎,淋雨状出水 孟寨隧道围岩分级表
15、右线) 表3起讫里程分段长度m围岩名称单轴抗压强度Rc(MPa)岩体完整性系数Kv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考虑影响因素修正系数确定围岩级别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物探测定岩体纵波速Vp(m/s)考虑影响因素状态或关系说明地下水K1主要软弱结构面K2初始应力状态K3K128+716.28K128+825110强风化变质泥岩 -2505001400岩体破碎,线状或淋雨状出水K128+825K128+955135中风化变质泥岩13.20.652920.200.20-25215002400岩体较完整,点滴状或潮湿状出水K128+955YK129+083.5125强风化变质泥岩 -2505001400岩
16、体破碎,淋雨状出水备注: 1、表中Rc值根据室内试验统计结果结合野外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2、同种风化程度的岩石因构造影响、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其K1、K2取值不同,因而分为不同围岩级别。 3、根据地震波单孔波速测井成果,级围岩段岩体弹性纵波速度为1700-2500(m/s),取算术平均值Vpm=2035m/s;根据岩块波速测试成果,级围岩段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取Vpr=3250m/s,计算得岩体完整性系数Kv=0.39;根据钻探揭露岩体完整性情况,钻孔岩芯RQD=75-85%,对应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0.56-0.67。综合声波测井及野外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Kv=0.65。
17、根据隧道围岩结构特征,结合室内岩土试验成果,隧道各类围岩物理力学指标见表4: 孟寨隧道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 表4围岩级别围岩名称(kN/m3)Rc(MPa)K(MPa/m)E(GPa)()C(MPa)c()中风化变质泥岩27.213.23503.50.33330.456粉质黏土19/1601.60.42240.1546角砾、碎石/强风化变质泥岩/备注:1、表中、K、E、C及c等数据均为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附录A表A.0.4.1所得的经验值。2、表中Rc值根据室内试验统计结果结合野外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隧道区地表水不发育,未见明显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角砾
18、碎石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角砾、碎石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因地形较陡、碎石土的赋水能力差、降雨后补给快、排泄快,水量不大。下伏变质泥岩,强-中风化岩节理裂隙较发育,但多为泥质充填,呈闭合状,连通性较差,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山体斜坡部位受地形影响,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快,水量贫乏。本次勘察大部分钻孔均未揭露至地下水,仅钻孔S129ZK03揭露到地下水,埋深约14.0m,水量较小。本隧道大部分钻孔均未见地下水,仅S129ZK03揭露到地下水,水量贫乏,故未作抽水试验,地面无地表水体经过,亦无赋水构造通过,故可采
19、用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 10049-2004)推荐的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其公式为:Q=2.74WA ALB式中: Q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正常涌水量(m/d); 降水入渗系数,根据本区情况,取=0.170.18; W年降水量,根据勘察区情况,取1548mm; A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km); L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长度(km); B隧道涌水地段L长度内对两侧的影响宽度(km);根据围岩级别、地形地貌及汇水面积对隧道分段,通过计算, 分段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如下表5: 正常涌水量分段计算表 表5分段年降水量W(mm)降水入渗系数含水体长度L(km)影响宽度B(km)集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高速公路 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