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管理制度.docx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安全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一、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21.2修订)二、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021.2修订)三、 患者转科、转运制度及流程 (2021.2修订)四、 手术患者身份确认与交接制度(2021.2修订)五、 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2021.2修订)六、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七、 护理查对制度(2021.2修订)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九、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十、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十一、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十二、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十三、 交接班制度十四、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十五、重点药物观察
2、制度十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十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十八、压疮管理制度十九、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二十、危重病人抢救制度(2021年6月修订)二十一、特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021.2修订)二十二、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二十三、输液、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与流程(2021.2修订)二十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二十五、管道安全护理制度二十六、标本采集管理制度(2021.2修订)二十七、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2021.2修订)二十八、病床、轮椅和平车安全使用制度(2021.2制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和程序(202
3、1.2修订)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登记表上的身份信息。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与患者核对住院登记表上的信息: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与之是否相符。(2)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在实施介入
4、治疗或有创诊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直呼患者姓名而获取患者的应答;对意识不清、新生儿、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已姓名的患者,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4)对重点病房的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病危、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者、镇静期间等患者一律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5)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一律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在腕带上填无名氏、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需填写住院号和科室。(6)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
5、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患者身份识别程序: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021.2修订)1.ICU、急诊、无名、意识不清、病危、语言交流障碍者、镇静期间等患者使用大红色腕带;儿童、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产妇、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2.腕带上标注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药物过敏,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3.佩戴手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核对方法:(1)一般情况下由护士与患者共同核对;(2)特殊情况(意识障碍、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行为能力等)有家属陪护的,由护士与家属或患者委托授权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患者 安全管理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