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演变分析汇编.docx
《新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演变分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演变分析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演变分析汇编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等教育结构始终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受到政府、学界的广泛关注。中等教育阶段普职两类教育规模保持大体相当的格局,是多年来我国持续推行的重要教育政策,其在确保国家合理人才供给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中等教育结构;政策;演变 作者简介:马延伟(1976-),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与管理;戴潜挺(1970-),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
2、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职校长领导力开发研究”(编号:GYG2202x010),主持人:马延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分别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普职两类教育、两类学校担负着各自的使命,普通高中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也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直接从事生产、服务的各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管理人员,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同时还担负着社会培训等服务功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等教育结构始终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
3、视,其政策的起伏演变也彰显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曲折道路。 一、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 在建国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学制改革逐步成型。在中等教育阶段,形成了各类中学并举的格局,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还有干部补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中学,一些工矿单位还自己办了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建立起政府办学和企事业单位办学并举的良好局面,很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恢复生产的人才需求。 “文化大*”爆发后,技术中学、职业中学被批判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产物”,农业中学、半工半读中学被定性为“资本主义的双轨制”,几乎全部被砍掉,导致中等教育由多样化走向单一化,形成畸形的单一普通中等教育结构。以江苏省为例,1965
4、1978年,普通高级中学增加8倍多,在校高中学生增加了10倍,高中毕业生增加了13倍;4500多所农业中学全部停办;中等技术学校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普通高中学生和中等技校学生的比例从1965年的约为2:1变为1978年的50:11。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到1976年,我国中等技术学校(包括中等師范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仅占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总数的1%左右2。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回忆,“文化大*”时期,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挫折,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批中专、技校、职业学校撤并或改办为工厂、合并到工厂。如上海市27所技工学校,文革一开始就被全部撤并。职业学校大量校舍被侵占
5、教育教学实习设备、图书资料损失殆尽。师资队伍遭到破坏,大批教师、干部下放劳动,有的被长期关进“牛棚”改造。这些都给了职业教育无法估量的损失,使职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3。 “文革”结束后,由于中等教育畸形发展普通中学,造成中等层次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以上海为例,每年有20万左右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学只招收2万人左右,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这些毕业生除了具备一些文化知识之外,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到生产岗位以后,只能从头学起;而生产服务部门迫切需要的中等技术人员长期未能得到补充。据有关部门统计,不少工业部门技术人员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极低,最高的不到10%,低的甚至只占3-4%。而工业发达的国家
6、当时这一比例能够达到20-30%。行业急需的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财务会计等初中级技术人才没有来源。农村的技术技能人才则更为匮乏,建筑、财经、农机、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卫生等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却没有学校去培养4。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所导致的人才结构的单一,已经严重掣肘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政策演变 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我们培养培训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也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周密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5。同
7、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要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自此,在党中央的直接推动下,开启了改革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重大历史进程。 (一)多种途径大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指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为了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并举,全
8、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并举,国家办学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的方针。确定了五个主要改革途径:一是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二是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三是鼓励各行各业、集体及个人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四是办好技工学校;五是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多管齐下,目标在于“要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在整个高级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大大增长”。 (二)城乡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各有侧重 1983年5月,国家先后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调整工作部署上,考虑城乡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差异,相关政策也各有侧重,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模和改革途径上都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 中等教育 结构调整 政策 演变 分析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