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人体PPG脉搏波形态学特征与人体生理关系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人体PPG脉搏波形态学特征与人体生理关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人体PPG脉搏波形态学特征与人体生理关系研究.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姓 名 专业班级 13电子1 论文题目 人体PPG脉搏波形态学特征与人体生理关系研究 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13电子(1) 姓名: 课题名称、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课题名称:人体PPG脉搏波形态学特征与人体生理关系研究主要内容:中医的脉理复杂,脉象丰富多样,理论和实践都比较精微。一般的中医师难以精通脉理,由此,也导致了如今的诊脉乱象,一千个人诊脉就有成千上百种诊断结果。对此,轻则误诊,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后期治疗的难度,重则危及病人的性命。为此,我设计了人体脉搏分析仪,为传统中医的网络诊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前端的信号采集电路将脉搏波的信号采集后稍作处理后,
2、将数据传给嵌入式系统,微电脑运用我们设计脉搏波分析算法进行脉搏信号处理以及联云大数据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报告以及脉搏波的波形图分析图等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至医生的PC上。最后,医生通过之前的“望”、“闻”、“问”以及现在的“切(脉)”四诊的结果综合分析后方可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基本要求:(1) 能够分析出心跳速度。(2) 能够采集出来准确的波形。(3) 能够分析出脉搏波的所对应的数值以及患者的血管弹性情况。进度安排 学期周次工作内容执行情况 第五学期8-13选题、市场调研、查找资料完成14-16技术可行性分析、方案论证与确完成17-18选择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撰写开题报告完成第六学期1-8
3、订立元器件、软硬件设计和调试完成9-15综合调试、论文修改、图纸修改完成16-18验收、论文定稿、答辩完成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评阅教师评语评阅教师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目录摘要5ABSTRACT6引言7第一章 概述81.1 研究的意义81.2 脉搏波的医学理论基础91.2.1 脉搏波理论发展历程91.2.2 脉搏波概述111.2.3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131.3 课题研究背景141.3.1 脉搏波信号的检测141.3.2 光电式脉搏波原理161.3.3 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 171.3.4 脉搏波的分析处理方法18第二章 利用K值研究人体脉搏波的生理意
4、义212.1 脉图面积法21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的提取与模型分析212.2 K值与人体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262.3 传统K值法研究的缺陷与改进方法312.3.1 K值法的缺陷312.3.2 改进方法322.4 K值与人体生理关系相关实验数据分析37第三章 硬件设计及电路原理图423.1 MCU的选择423.2 脉搏传感器的选择433.3 LCD的选择453.4 主要电路设计463.4.1 STM32F103ZET6及外围电路设计463.4.2 电源电路设计493.4.3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503.4.4 SD卡电路设计51第四章 算法及软件设计534.1 MDK开发环境介绍534.2 嵌入式系统
5、软件流程544.2.1 设备自检564.2.2 软件滤波564.2.3 传统脉搏波算法584.2.4 独特脉搏波算法584.3 LCD驱动设计65第五章 人体脉搏波生理信号检测分析系统的实现675.1 人体脉搏波生理信号检测分析系统的外观设计675.2 人体脉搏波生理信号检测分析系统的测试69第六章 结论716.1 总结716.2 展望71致谢72参考文献73摘要人体生命体征信息是指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是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缓急以及病情诊断的依据。 脉搏波信号是人体众多信号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 携带有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信息,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 ,现已成为中西医共同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脉搏
6、波形态学特征与生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脉搏波波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性特征量K值的新的提取方法,通过PPG及模型理论的分析、动物实验、临床实测和运动负荷测试,证实、和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血管外周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粘度等生理因素,是心血管疾病临床检查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因而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脉搏波;形态学;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脉搏波波形特征量ABSTRACT The vital signs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pri
7、orities is to determin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basis of diagnosis.Pulse wave signal is the body in many signal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ith rich in the human body health information, has been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has now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8、the comm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n order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wave is put forward a based on the pulse wave graph area change the pulse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xtraction method of the K value through the analysis o
9、f PPG and model theory, animal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motor load test, confirmed that the K value can well reflect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human cardiovascular system peripheral resistance, flexibility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blood viscosity, blood vessel walls is an impo
10、rtant physiological index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thu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Keywords:Pulse wave;Morphology;PhotoPlethymoGraphy;The Pulse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引言按照中医理论,随着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简称为脉搏。在中医四诊中,脉象诊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手腕的寸、关、尺三部按
11、不同的轻重(沉、中、浮)可获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但是长期以来中医理论对脉象的描述都是根据医师的个人判断,容易造成脉象概念模糊、笼统。这种凭借主观经验结合其他表象诊断的检测手段,难以给出量化的、较为确定的诊断结果,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医脉诊应用、发展和交流的制约因素。将信号处理技术运用于脉象分析,提取其中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参量,将有助于脉象研究的客观化,为中医诊断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而脉搏波的传播特性等是与心血管系统中的力学参数变化密切相关的。大量实验和计算结果证明,在动脉血管弯曲、分叉和狭窄部位最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发达国家死亡率占第一位
12、的重要疾病,在我国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 21 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如何防治这类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对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诊断、分析,这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是极有意义的。另外,中医脉象和心血管系统血液运动、血管壁运动及脉搏波的传播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脉搏波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并将其与传统中医的脉象诊断相结合,以求利用无创检测方法对人体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这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第一章 概述本章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脉搏波的医生理论基础、课题研究背景、脉搏波的测量以及分析处理方法,最后简
13、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1 研究的意义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我国城市人口中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由此而致的心肌梗塞、脑中风、猝死等恶性后果时就有发生,而且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也呈下降趋势。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42%,女性将增加13%。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为遏制这一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和我
14、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心血管疾病人群防治已刻不容缓。心血管疾病之所以在许多国家中都是人们致死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仅在其自然病程发展的后期阶段才有临床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主要的损害发生前,临床医生较少有机会对患者进行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初期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虽然患者还没有自觉症状,但其血压、血流、血管阻力、血管弹性和血液粘性等一系列血流参数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并首先反映在脉搏波的幅值与波形变化中。 因此通过检测分析脉搏波信号来诊断人体心血管血流参数是恰当的途径,这就为研制新的医学医疗仪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基础。由于脉搏波检测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且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是无创
15、性的,因此其在心血管临床医生检查、治疗、用药、康复和保健等方面都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脉搏波医学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人体脉搏分析仪,该仪器在心血管健康监测、早期病变预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为广大临床医生心血管疾病的检测、诊断、监护及确定治疗措施提供一个简捷方便和准确可靠的重要诊断手段,而且使人们在没有专业医生帮助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检查出心血管血流参数以及其它参数的异常变化,从而将心血管疾病潜在的危险及早诊断出来,再针对检查出的异常参数予以治疗,使其恢复正常,达到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1.2 脉搏波的医学理论基础1.2.
16、1 脉搏波理论发展历程对脉搏波的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从18世纪初开始至今,其研究历史已长达几个世纪。而国内学者对脉搏波理论研究则始于解放后。脉搏波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从理论描述到模型分析以及线性化理论到非线性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见表1-1。表1-1 脉搏波理论发展历程发展阶段分析模型及理论研究者 理论描述首次发现和认识到血液循环现象Harvey W(17世纪初)首先论证了动脉弹性腔的意义Newton I(1700年) 线性理论提出Windkessel模型(弹性腔模型)Hale S(1733年)发表了理想流体的弹性管内波传播速度公式Young T (1808年)提出血管阻力模型, 解释
17、了动脉中平均血压下降的原因Poiseuille JLM ( 1840年)发现主动脉和外周动脉压力波波形的差异M ahomed F ( 1872 年)发表计算脉搏波传播速度的杨-莫恩斯公式M oens AI 和 Korteweg DJ( 1878 年)建立了相当于动脉系集中参数模型的风箱理论( 弹性腔模型)Frank O ( 1899 年)提出第一个血流脉搏波传播的分析模型M organ GW 和 Kiely JP ( 1954 年)提出线性分布参数模型( Womersley 理论)Womersley JR ( 1957 年)提出双弹性腔模型Goldwyn R 和 Watt T ( 1967 年
18、)提出一个完整的线性化脉搏波模型Atabek HB ( 1968年)对心血管弹性腔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柳兆荣( 1980 年)非线性理论提出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 阐明动脉脉搏波传播的非线性特性Euler L ( 1755 年)提出多项式血管壁应力应变表达式Vaishnav RN 等 ( 1972 年)提出一个包含血管和外周组织运动的非线性脉搏波传播理论伍时桂等( 1986 年)提出大血管中非线性压力波满足的孤波方程Sigeo Y ( 1987 年)首次在心脏和血管动态耦合的基础上, 研究了人体动脉中压力和流量脉搏波的传播王英晓等( 1998 年)建立了非线性血流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理论模型谢
19、官模等( 2001 年)1.2.2 脉搏波概述 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曾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当心脏周期性收缩和舒张时,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出发沿动脉管系传播,这种波就是脉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管系中传播,并在下游不同位置的各级分支中不断反射,使脉搏波不仅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流经各级动脉及分支中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黏性等的影响,因而从下游外周动脉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强度和波形随不同的生理病理因素变化将会有很大差异。这个反射波信息与原来从心脏出发的
20、脉搏波相叠加后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波性特征,使脉搏波中蕴含着极丰富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信息。大量的临床实测结果证实,脉搏波的波性特征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脉搏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波的形状)、强度(波的幅值)、速率(波的速度)与节律(波的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特征,如从脉搏的节律变化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从脉搏波波形异常来辅助诊断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房室间隔缺损等;从波幅的变化提示诊断生理性或者病理性高动力状态和高血压等疾病。 脉搏是人体活动最重要、最灵敏和最可靠的信息来源。脉搏波压力及波性特征变化是评价人体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状态的重要
21、依据。无论是中医切脉或西医心血管疾病检查,都试图从脉搏波的压力与波形变化中提取各种生理、病理信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脉搏波所作的大量临床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总而言之 ,研究脉搏波传播机理对以下几方面是重要的:( 1)从纯粹生理学的角度看,需要搞清楚正常健康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液流动规律;( 2)从病理上而言,弄清病理过程的起源及影响,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问题;( 3)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设计定量的测量方法,解释测量参数,例如心音、血压、血液粘度等;( 4)治疗方法、假体器官装置(如心瓣膜)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以及外科技术(例如透析机、心脏体外反搏技术、冠状
22、动脉旁路外科手术);( 5)为其他生理和病理流动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6)推动其他相关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1.2.3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 一个完整的脉搏波波形包括升支和降支,一般应包含A、B、C、D四个主要特征点,如图1-1所示,其中A为主波、B为潮波、C为重搏波峰、D为重搏波谷,四个特征点在脉搏波压力曲线上的高低起伏变化反映了人体不同生理病理变化。图1-1 脉搏波典型波形 上升支是左心室射血时动脉壁的突然扩张所引起的。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血压迅速上升,管壁被扩张,形成脉搏波形中的上升支,如图1-1的OA段。上升支的斜率和幅度受射血速度、心输出量以及射血所遇阻力的影响,若射血时遇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人体 PPG 脉搏 波形 特征 人体生理 关系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