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海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海阳市人民政府二0一七年八月海阳市人民政府文件舞海政土(206号关于报批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成果的请示烟台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国土资厅 函(2014) 123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市完 成了海阳市及各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工作。规划调整完善原则和指导思想符合国家土地 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保证了 调整完善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各项 指
2、标不突破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请予审批。目录前 言 1第一章 总 则 2第一节目的与依据 2第二节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6第三节主要任务 7第四节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8第二章 区域概况 10第一节地理位置 10第二节自然概况 10第三节社会条件 12第三章现行规划目标与实施情况 13第一节现行规划目标与指标 13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4第三节规划实施成效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8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 24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与新任务 24第二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5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 28第四节规划控制指标调整 31第五章规划空间管控优化 36第一节土地利
3、用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36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39第三节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42第四节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保护红线 45第五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48第六节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49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57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目标 57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调整方案 57第七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62第一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62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安排 65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69第八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71第一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控 71第二节各镇(街道)发展定位 71第三节加强城镇用地规模控制 72第四节
4、省批街道土地利用调整完善情况 73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0第一节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80第二节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 81第三节完善规划行政保障措施 82第四节完善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83第五节完善规划技术保障措施 84第六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85第七节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 86附表 88附图 107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前言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 2010 年 8 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海阳市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措施, 在控制和引导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特别
5、是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省人民政府、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安排部署, 建立规划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制度,确保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 2 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省国土资发 2016 10号)等方针、政策,依据规划中期评估和 2014 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编制本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本次土地利用
6、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采用 2014 年现状数据,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 2020 年,规划范围包括海阳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地,面积为 1909.69平方公里。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与依据一、实施调整完善目的(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在完成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 2014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适时调整耕 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和可操作性。通过规划调整完善将更好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二)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的战略新常
7、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 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正由要素驱动向改革创新驱 动转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现行规划调整完善既为当前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三)服务“十三五”时期发展新任务与新目标的“落地”海阳市作为烟台市“三带隆起”战略中南部经济崛起带的重要板块, 肩负着“要为烟台走在全省前列多做贡献”的使命。为完成“十三五”期 间“二四四五”,即实现“两大跨越”,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突 破“四大工程”,实施“五大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打造量质 并举、量增质优的海阳经济“升级版”,实现
8、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维护规划可操作性,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做好现 行规划调整完善十分必要。(四)坚持生态环保,着力打造持续发展新形象的新需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 社会效益相统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的新需求,开 展现行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二、实施调整完善主要依据(一)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山东省实施中华人
9、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6、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8、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10、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67号);11、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永久基本农 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2号);1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省国土资发201610号);13、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
10、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1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15、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1号)。(二)规程规范标准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2012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6、乡(镇)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8、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三)相关规划成果等基础资料1、烟台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烟国土资字2016214号);2、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2014年海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5、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6、海阳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7、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8、烟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
12、报告研究(2016-2020年);9、海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10、海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5年);11、2014年海阳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成果;12、海阳市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1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1088号);14、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海阳市留格庄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烟政函201092号);15、关于龙口市等11市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批复(烟国土呈2016345 号);1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长岛县等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13、 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鲁政土字2016411号);17、其他相关资料。第二节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一、基本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现行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以烟台市下达指标为依据,局部调整 完善现行规划;增加耕地,适度缩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一步优化建设 用地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保护优先,质量优先强化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优先理念,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 田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城乡建设 用地扩展边界线,严格管控,强化规划约束。(三)节约集约,优化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 镇低效
14、用地再开发,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布 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海阳市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强化调整完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 足海阳市实际,重点做好中心城区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统筹协调市域城 镇布局、城乡空间体系、重大设施布局等,逐步改变市域内城乡二元化格 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五)多规合一,公众参与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矿产资源规 划等相关规划,做好与上下级规划的衔接;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公众 的监督作用,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指导思想(一)依据“四个坚持”,优化国土空
15、间格局依据规划实施评估和二调变更成果,坚持生态优先、耕地保护优先, 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总量管控、存量盘活,优化城乡建设 用地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规划控制指标与结构布局;坚持多方 协同、“多规合一”、划定“三条红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二)实施区域发展新定位、新战略,保障发展用地围绕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现“两 大跨越”,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四大工程”,实施“五大 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战略, 调整用地格局, 保障城乡发展用地。(三)保近期、保重点,提供好基础支持与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16、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严肃性,突出重点、保障近期、远近结合,为保障重点区块、项目用地, 提供良好基础服务。第三节主要任务(一)坚持保护耕地优先规划期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达到烟台市 下达指标,质量有所提高。(二)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期内,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提高永久基本农田质量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坚守永 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规划期内,严格落实城市开发边界,落实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的新要 求、新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城乡 用地结构和布局,切实提高土地
17、利用效率。(四)调整现行规划目标与约束性指标依据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和2014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调整现 行规划,重心由保障向保护转变,由指标控制为主向空间管制为主转变, 由增量为主向存量为主转变。(五)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实施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集聚区项目、海洋经济产业带和生态廊道等 用地,为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保障。第四节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从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结果来看,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 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现行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不够充分,规划修改调整 相对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利用总体规规划的法律严肃性和权威 性。因此
18、急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现势性和 有效性。为保证今后几年城乡建设用地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项目、民生项目等所需用地得到落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结 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同步 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 行特殊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 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10第二章区域概况第一节地理
19、位置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海之滨,位于东经120。50至12129和北纬36 16至37 10,居烟台、青岛、威海三个城市的中 心地带。东邻乳山、牟平,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 丁字湾与即墨相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海阳市北临烟台,东接威海,西近青岛,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 威青高速公路、烟海高速公路、204国道烟上线、308国道文石线、 202省道威青线、210省道烟凤线、306省道海莱线和307省道小莱 线纵横交错;120公里之内有烟台、威海、青岛三处机场和三处大型 港口,境内还有国家二级开放口岸凤城港等渔商港口,已建成两个万吨级泊位,海陆空交通十分方便,区位优势显
20、著。第二节自然概况一、地形条件海阳市地形总趋势为中间高,四周低,北部高,南部低。中部以 招虎山脉为主体,形成境内屋脊,平均海拔 174米;西部山低坡缓, 丘陵、平原交错,平均海拔 97米;北部山低坡陡,丘陵势缓,间有 河谷平原,平均海拔140米;南部地势低缓,海拔多在50米以下。二、地貌条件海阳市地貌形态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大类型。北部以丘陵区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为主;南部以河谷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东南部以低山区为主, 分布于招虎山和玉皇山一带。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外围,在全市广为 分布,沟谷较开阔,多呈“ U字型;平原主要由分布于各河流山间 河谷的河
21、谷冲击平原和分布于南部沿海一带的微倾斜平原组成,地形平坦。三、土壤条件海阳市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盐土4个土类,下分10个亚类,续分20个土属,148个土种;具有土层薄、质地粗、结构 差、肥力低、易流失的特点;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 花生、蔬菜。四、气候条件海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寒 暑显著,昼夜温差小无霜日期长;雨量集中,夏季多雨,干湿季和季 风进退均较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光照充足,气候资源丰富。五、水文条件海阳市河流均属于山东沿海诸河入海水系。多砂石河,源短,流 急、涨落急剧,冲刷力强,河水涨落剧烈,季节变化明显。多数河流 属季风雨源型
22、河流。海阳市大部分水资源分布在沿河、 冲积小平原地 带,全市总供水量可达到1.60亿立方米。六、植被条件海阳市境内植被种类比较复杂,乔木以赤松、黑松、刺槐、楸树 为多,灌木以紫穗槐、麻栋为多ii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七、旅游资源海阳市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发展成形的有海滨一线、招虎山山 地旅游区、民俗旅游路一线等特色旅游板块。其中,滨海一线旅游资 源富集、资源品位高;招虎山山地旅游区包括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顶山风景旅游区、海阳朱吴红樱桃民俗旅游区、丛麻院、天籁大峡 谷等五个相对独立的景区;民俗旅游路一线(包含盘石镇、朱吴镇), 民俗旅游路连接多个景区,沿线
23、风光独特,可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较多; 市区旅游区除东村河、黄山等自然类资源外,主要以现代城市人文景 观为主,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八、矿产资源海阳市地域广阔,境内矿种较多,已发现的有铁、镒、钛、铜、 铅、锌、铝、错英石、岩金、沙金、银、硫铁矿、磷、重晶石、滑石、 大理石、花岗石、水泥配料粘土、砖瓦粘土、板石、水晶、石墨、石 棉、建筑用砂、建筑石料、建筑用卵石等,计有 27种矿产(包括亚 类,不含地下水),149处矿产地。第三节社会条件2014年,全市总人口 65.86万,地区生产总值324.80亿元,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0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138.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阳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