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x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工程概况工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 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l隧道为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整板基础,跨度 22nl长 约540ml引道为钢筋混凝土 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拟采用整板基础, 跨度22日长约460ml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本监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道路沿线基本情况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 除),桥宽10m,全长900m 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
2、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 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 长途客运站。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图1-1XX路隧道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错,交通极为繁忙管线现状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 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 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 水箱涵、煤气、给水。人防埋深约 9m- 12nl为钢筋混凝土
3、结构,其净空尺寸为 3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特征WW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 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度,极端高温度,极端低温度。地貌单元 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 22.94m29.05m之间变化。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T)和第四系湖(塘) 相沉积(Ql )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al+pl)、 志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各岩土层具体的分布埋藏条件、 野外鉴别特征列 于下表
4、表1-1岩土层性质特征描述表地层编 号岩土 名称年代 成因层顶 埋深 (m)层厚(m)颜色状态湿 度压 缩 性包含物及分布特征土石 等级(1-1) 杂填土Qml0杂密实干主要有沥青及混凝土 组成的地坪、具卜夹 碎石、片石等,全场 区分布。I(1-2) 素填土Qml0褐 黄褐松散稍 湿高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夹少量碎石、砂等, 场地大部分地段分 布。I(1-3)淤泥Q3灰 灰黑流 软塑湿高含有机质、腐殖质、 有臭味,场区局部分 布。I(2-1 ) 粉质粘 土Q4al25灰 褐灰可塑稍 湿中 高含铁镒氧化物、云母 片及白色高岭土条 纹,场区局部分布。n(2-2)Q4al7灰可塑稍中含铁镒氧化物、云
5、母n粉质粘 土褐 黄褐湿片及白色高岭土条 纹,场区部分地段分 布。(3-1 ) 粉质粘 土Qal+pl11黄褐硬塑稍 湿中 偏 低含铁镒氧化物及条纹 状高岭土,场区绝大 部分地段分布。m(3-1a )粉质粘 土Qal+pl11141黄褐可塑稍 湿中含铁镒氧化物及白色 高岭土条纹,场区局 部分布。n(3-2) 粉质粘 土夹粉 土、粉砂Qal+pl96褐黄可塑很 湿中含铁镒氧化物及其结 核,混有少量粉土、 粉砂,场区大部分地 段分布。n(4)粉 砂Qal+pl1616褐黄中密饱 和中含氧化铁、云母片, 粘粒含量高,混有少 量粉土、粉质粘土, 整个场区均有分布。m(5-1 )中砂Qal+pl2137
6、2黄中密 密实饱 和中 偏 低含云母片及粘性土, 局部地段夹砾石,部 分钻孔揭露。m(5-2) 角砾夹 中粗砂Qal+pl334017黄密实饱 和低局部夹少量卵石,部 分孔揭露。m(6)卵 石夹粗 砂砾.4Q3al+pl2943黄密实饱 和低卵石成份以砂岩及石 英砂岩为主,磨圆度 一般,部分孔揭露。m(7-1 ) 粉质粘 土Qpl178灰 褐灰可塑稍 湿中 偏 低仅个别利用孔出现m(7-2)粘土Qpl+el24257褐黄硬塑稍 湿低仅个别利用孔出现m(7-3)粘土Qpl+el3511灰 青灰硬塑 坚硬稍 湿低仅个别利用孔出现m(8)强 风化泥 岩、石英 砂岩S2f未穿 透灰绿 黄绿坚硬稍 湿低
7、仅利用孔揭露m场地各土(岩)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相关设计参数见下表:表1-2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地层编号及名称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综合建议值fak(kPa)Es(MPa)Nfk(kPa)f ak(kPa)Es(MPa)(2-1)粉质粘土10438595(2-2)粉质粘土1988180185(3-1 )粉质粘土38015390380(3-1a )粉质粘土200(3-2 )粉 质粘土夹 粉土粉砂粉质粘土170170粉土172粉砂15180(4)粉砂22210210(5-1 )中砂30340340(5-2 )角砾夹中粗砂41420420(6)卵石夹粗砂砾480Eq=(7-1 )粉质粘土250(7
8、2 )粘土400(7-3 )粘土550(8)强风化泥岩、石 英砂岩500m=场地地下水特征本场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及弱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地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 散水的渗透补给,水量同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 水静止水位在地表下之间。弱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 4)、(5)、(6)单元饱 和砂类土层中。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情况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U型槽及挡土墙)组成,隧道设计范围为 K0+00 K1+,暗埋段宽22ml敞口段宽度从18.4m22m渐变。隧道K0- K0+230 段(长225.85m)为隧道南敞口段;K0+
9、230-K0+770段(长540m)为隧道暗埋 段;K0+770-K0锻(长228.85m)为隧道北敞口段。隧道实际全长 994.7m,其 中暗埋段长540ml敞口段454.7m。基坑隧道部分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内支撑支护形式,桩间采用喷射混凝 土封闭找平,桩顶设冠梁,设1道和2道支撑。基坑开挖深度引道及敞口段 0 深;暗埋段深。基坑南北两端引道部分放坡开挖,挡土墙支护。基坑安全等级 为二级。XX路隧道施工从2007年6月开始拆除高架桥,8月份开始施工支护桩。期 问我们根据支护桩的施工进度开始埋设测斜管、钢筋计和土压力盒。2008年2月份支护桩施工基本完成,开始开挖。期间监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
10、布设冠梁位移 沉降监测点。并开始布设支撑、立柱、联系梁的应力监测元件。2008年8月份 基坑开挖完毕、结构施工完毕,施工方对基坑进行了全面回填。 期间监测工作进 行各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编制监测报告工作。 基坑回填完毕后,监测工作结 束。XX路隧道基坑在 K0+15A K0+300和K0+46A K0+870设置一道钢支撑,在K0+30O- K0+460设置两道钢支撑。下图是基坑施工断面图(图 1-1),断面位于 基坑K0+460位置。22m图1-1基坑施工断面图第二章监测依据和监测方案设计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1、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59-199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
11、26-9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BJ/T 8-9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8、WW政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武昌火车站XX路隧道支护施工图监测精度设计本基坑工程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合设计规定基坑边坡容许变形值(40mm、预警值(32mm,确定按照二等变形观测等级进行测量。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rm ,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rm o监测选用仪器表2-1仪器投入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厂家及型号精度数量监测项目1全站仪NIKON0.2
12、 ”1位移2水准仪Leica0.05mm1沉降3测斜仪航天部33所CX-06A8(mv/角秒)1桩体深部位移4应力读数仪金坛土木仪器厂1hz1土压力、钢筋计、轴力计监测过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呈长条形,分为中铁一局和中铁十一局两个标段进行 施工,两个标度的施工进度不同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依次布设各类观测点。 监测工作从2007年9月13日开始安装监测桩的钢筋计、土压力盒和测斜管,共 计布设监测桩7个(其中1根被破坏),位移、沉降监测点77个,测斜管13根 (其中5根被破坏),轴力计10组。至2008年8月30日基坑全面回填,基坑监测工作结束时,共进行了 50余次观测,提供了 44次观测报
13、告。图2-1为基坑平面图图2-1XX路隧道基坑平面图第三章监测数据分析桩顶位移监测桩顶的位移和沉降观测,从桩顶冠梁做好时开始进行。水平位移采用坐标法 进行观测。施工方先施工基坑两端引道及敞口段, 完成并回填后向中部推进。引 道及敞口段开挖深度浅,施工进度较快。根据观测结果,该段位移变形较小,加 上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后期停止了该段的观测项目。下面我们根据观测数据来 对桩顶的位移情况进行说明。图3-1a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曲线图(基坑东侧)46 口47 口48口 4-07B51 B 52B53 B54口55口 ,B3 BB5 B-T B7 B8 *-N11B;2 B 13B57B58B 1415
14、B 59 B6061F*dB61B62 B63B 16-B 17- 18“、B.19B 20B66TB 67B68B69,_3 _.BF-b25 BL72 B 73 B3 70 B71BB.27B;8M9B30 B74 B 7531 B 32北3B35B37 B41图3-1b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点布置图(基坑东侧)从图3-1a中可以看出,监测点位移量较小,在开挖初期位移量增长较快,安装支撑后变形速度减小,后期变形平稳,B35正处于两个施工开挖段的分界点, 故在开挖后位移量变化较大,同样在此点处支撑安装后变形速率减小达到稳定。对应基坑东侧,基坑西侧的监测点位移变化趋势与东侧相同,但基坑西侧平
15、均位移量(9mm小于东侧位移量(15mm。见图3-2。图3-2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量(基坑西侧)基坑东西两侧地质情况相同,开挖支护情况相同。不同的是基坑的东侧紧邻 宏基客运站,车流量是基坑西侧的 23倍,车流形成的动荷载是东侧位移量大 于西侧位移量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期,施工至中铁一局标段和横穿隧道的地铁站交接处,监测点 B24B25; B66- B67之间的基坑开挖到底,但冠梁和支撑都没有安装。期间我们 对此处进行了严密监测,增加了 B67-1、B67-2两个观测点。图3-3a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曲线B 44B 1B 45B2B 55 b56-B 57b 5859B 12 B 13
16、B14B15B B16 B176082 B 83 .B39 B 40=-B67-2B67-16163B 62- BB B 30f7a B :B 76 .B;4.q51 1819_i B I9b 20, B 21B6667B68B 69 BB 86B 85”:B 43B 42图3-3b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点布置图图3-3a表明,此处监测点位移量最大,没有超出报警值(32mm,处于安全 状态。该段基坑开挖时南北两端已经回填,开挖深度 9日开挖段长度20m该段 支护桩呈悬臂状态,桩顶大部分位移在基坑开挖到底这段时间完成。 由于基坑从 开挖到底到回填时间较短,所以此处位移量不大,变形稳定。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监测 总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