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养老院设计说明书.doc
《清波养老院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波养老院设计说明书.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设 计 说 明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成都市苏坡乡清波村1、6、7组红线范围内。二、项目拟建规模: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总建筑为9567.92平方米。三、建设内容:多层公寓、医疗室、活动室、餐厅、地下车库、景观绿化等设施及配套工程。第二章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已批准的规划红线和设计条件通知书2、建筑项目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规划条件通知书4、成都市清波养老院工程设计招标文件5、国家及成都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
2、00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二、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本设计以舒适、可发展、经济适用做为设计理念;作为一所专为老年人设计使用的建筑,建筑本身针对使用人群,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建筑的合理性、便捷性、多样性、生态性和容纳性融于建筑设计中,设计出充满温情的房子。从类别上考虑,作为老年人建筑,建筑整体上简洁大气,色泽柔和;从其实用功能上考虑,房间尺度适宜,阳台开敞,日照充分,内庭明朗别致,能很好地满足目标人群的生活起居所需;整体以现代风格作为设计风
3、格,建筑的立面以色泽温和的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立面风格将简洁现代与温和复古融合,视觉观感独树一帜。三、规划布局:基地呈菱形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最有利的建筑朝向,周边建筑的整体形势和有限的基地资源,建筑整体格局层半围合U型,利用建筑纵横向的次第进退,营造出建筑丰富的层次感和张弛感。东侧楼体主体三层局部四层,是养老院临街的主要形象展示区域,囊括了门厅展示,办公综合、活动庆典、休闲品茗等多方面功能为一体;北侧为七层楼体,西侧为五层楼体,一层包括食堂、洗衣房、医疗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淋浴间等;二层为棋牌室、健身房、理发室、阅览室、公共卫生间、储藏室等,三层及以上均为标准房间;四、交通流
4、线分析:项目建成后将东面及东侧临路,人流主入口在基地东侧中部侧临路处,车行主入口在东南侧临路处。总体规划实行人车分流车,利于老年人出行安全。形消防车道环形设置,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备能方便快捷到达进行施救。五、绿化体系:绿化平面布局较灵活自由,内庭中部留有足够的硬质铺装,尽可能能够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休闲活动、强身健体所需,尽管布局自由灵活,在有限的内庭空间,设计出曲折有度,层次丰富趣味各异的绿色空间,满足老年人对绿色的喜爱;内庭景观作为横向生长的绿色空间,同时纵向绿色空间在本次设计中也是一大亮点,作为聚居的老年人,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趣味和疗养宜居的需求,我们利用平台绿化和屋顶绿化,将绿色
5、空间扩展到整个建筑中,形成极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打造纵横立体交织的一个老年人绿色建筑。六、噪声与日照:保证退距的同时尽量增大距离,楼与楼之间,楼与街道间栽植树木吸音;将功能性用房设于底层,居住用房远离街道;日照设计上主要使用房间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居住用房。第三章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及其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遵照现行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及技术规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
6、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二、建设场地自然条件: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2、基本风压W0=0.30kN/m2,地面粗糙度按 B类。 3、基本雪压S0=0.10 kN/m2。 三、主体结构设计及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混凝土环境类别,露天构件、屋面、卫生间
7、厨房、与土体接触或露天的地下室构件(底板、顶板、侧壁、水池等)为二a类,其余位置为一类,施工所用的建材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1、结构设计:本工程为37层建筑,建筑结构总高度最高为22.05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为5.1米,纯地下室也采用框架结构,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2、结构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及抗震等级详上述内容所示。结构设计将严格执行各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遵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的抗震设计原则。对整体结构,严格控制结构整体的位移比、位移角、刚度比、楼
8、层承载能力比等各项结构设计性能指标,通过反复试算调整,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结构构件,严格控制构件的轴压比、配筋率、配箍率、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肢距,保证结构抗震能力。同时,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并采取增设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保证填充墙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3、材料选用(1)混凝土:基础、地下室底板、侧墙、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其中地下室底板、侧墙、顶板要求采用抗渗混凝土土,抗渗等级为P6;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2)钢筋:HPB300级(fy=270N/mm2):多用于梁、柱箍筋以及构造用现浇板分布筋。HRB400级(fy=360N/mm2):多用于基础、
9、地下室侧墙、框架梁柱、现浇板受力钢筋。(3)填充墙: 0.000以下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若有电梯井道侧壁填充墙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M5.0混合砂浆;外墙、卫生间、设备管井填充墙采用MU10.0页岩多孔砖,M5.0混合砂浆砌筑;其余填充墙采用MU5.0页岩空心砖,M5.0混合砂浆砌筑。第四章 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国家现行有关给排水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
10、142006(2014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等。 二、设计范围1、建设规模: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苏坡乡清波村1、6、7组,是一栋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9567.92平方米,耐火等级为二级。2、本专业的设计范围为本地块红线范围内的室外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单体建筑的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栓消防系统及建筑灭火器配置。下面将分别对各系统作详细介绍。三、给水系统本工程的生活日用水量约需15m3,最大时为1.6m3;整个项目拟从城市供水干管上引入两根DN150给水总管,在整个区域内构成室外环状
11、管网,以提高本工程的供水安全。在室内的给水设计上,采取结合城市水压情况来进行给水系统的设置,对城市水压能保证的楼层采用由城市直接供水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供水水质,又节约了能源; 建筑供水系统分区:该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全部由市政管网供水为保证生活用水的水质卫生,给水管材采用钢塑复合管,生活给水系统中的阀门采用铜芯阀门,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式新型龙头。 四、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分别对生活污水和雨水分系统组织,分别排出,医疗单独排放。生活污水集中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医疗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至市政污水系统。对屋面雨水的排除,设计上将进行精心组织,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管,使雨
12、水顺畅、安全地排至室外,确保本工程的使用安全。五、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按10年设计重现期设计,雨水排水系统和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设计重现期,根据当地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50年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强度为4.18/s.100m2。六、消防系统本项目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体系,该建筑室内外消防用水均由均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给,本项目同一时间设计火灾次数为1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规定要求,设置以下室内消防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手提式灭火器。本工程消
13、防用水量为:室内15L/s,室外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0小时,消火栓给水采用市政水源直接供水。室外给水管道上设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1、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竖向为1个区,保证消火栓栓口静水压不超过1.0MPa。室内消火栓按每一着火点均能保证火灾时有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进行布置。2、灭火器每层按规范配置有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第五章 电气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供配电系统
14、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50395-2007);国家
15、和地方现行的其他设计规范及标准。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二、设计范围: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电力及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宽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三、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监控机房、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主要通道照明等用电属于二级负荷,其余动力与照明用电属三级负荷。四、负荷估算:1、本工程在地上设一座箱式变电站。2、按如下变压器装机密度对本建筑负荷进行估算:办公室、检查室80VAm2,卧室40 VAm2。3、安装变压器台数:1台变压器:1X400KVA采用集中设置EPS作为备用电源,容量20KW。五、防雷与接地保护1、防雷保
16、护:本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计。a、在屋面设置不大于10M X10M或者12MX8M网格避雷带,用于防直击雷。所有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或设备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b、利用建筑物柱内的主筋(2根16)作为引下线,上下焊接贯通至基础钢筋,并与底板钢筋可靠焊接。建筑引下线间距18M。利用建筑物底板、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2. 接地保护: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在楼进线位置设总等电位连接,进出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进户处就近接入总等电位接地箱。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电气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及弱电系统的
17、工作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六、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设火灾报警系统,在一层靠近出入口处设消防控制室,内设总线制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系统设有火灾自动探测、自动和手动进行疏散广播及独立的消防通信对讲系统等功能。联动控制柜可手动直接控制重要消防设备的启停,并能显示消火栓、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湿式报警阀等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消防电话系统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可通过对讲电话总机、现场电话座机和电话插孔在消防控制中心与现场消防员联系。七、有线电视: 每间卧室设一个电视插座,采用SYWV-75-5P电缆。在靠近市政进线位置设一光接点机房,电视信号接市有线电视网,用
18、24芯多模光纤穿管埋地引来,光接点机房设前端设备箱,设备由有线电视台提供。经分配后,用同轴电缆分别引至各用户点。八、电话、宽带网络系统:本工程宽带网络系统可支持语音、数据传输,在一层设一光端程控交换机,办公区域按510 m2设一个语音、数据双端口,每间卧室设不少于一个数据端口,采用CAT UTP6类双绞线,由市政引来的单模光纤至交换机,经交换分配后至各用户端口,系统设计由弱电专业公司完成。电话信号接入程控交换机,经跳线后,用CAT3类大对数电缆分别引至各栋楼。九、监控系统:本工程对主要出入口,公共走廊、重要机房等场所进行监控,通过视频切换控制器的接口可在报警发生时自动切换出相应部位的摄像机图像
19、并能记录和重放,监控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十、电气消防设计1、电源(1)本工程的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2)设蓄电池组作应急照明的应急电源。2、应急照明:1)在下列部位设置应急照明(火灾时可于消防控制室集控):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2)在下列部位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2) 在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3、宿舍和食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第六章 暖通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国家及地区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老院 设计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