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doc
《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征求意见后修改稿)一、功能定位湖州方志馆总体定位地情馆。通过地情展示和方志收藏,力争建设成为集地情展示、方志收藏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资治教化、城市展示、方志收藏、研究交流等功能,使之成为再现建制沿革的载体、浓缩地域文化的平台、展示古今名流的窗口、彰显时代风采的长廊、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收藏地方文献的宝库,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认识湖州、了解湖州的必到之地,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地情研究者常去之地。二、展示要求展示理念上,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通过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的图片、场景、实物以及动漫、沙盘、雕塑、道具等组合展示手段,对方志反映的
2、湖州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诠释,以充分展现展馆的主题、观点、思想和内容,力求科学性。展示内容上,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展示内容涵盖湖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但考虑场馆面积及建筑结构,主要突出三个方面,即重点反映湖州自然地理状况、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反映湖州地域特色文化和历代杰出人物,反映改革开放辉煌成果。沿循发展脉络,突出节点事件,用“脉”体现全面性,用“点”体现生动性。展示手段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传统布展方式的同时,适当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模型陈列、计算机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强化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三、结构布局布展场址为湖州老城区北
3、部项王公园内的望湖楼,可布展总面积近1500平米。根据望湖楼内部的结构特点,基本布局为:一楼主要为序厅和建置沿革(文明之源、太湖之州、历史沿革),地下一楼为地域文化、杰出人物和方志之乡,二楼(夹层)为改革开放,主要展示辉煌成就、改革足迹和城市名片,三楼为临时藏品展示与学术交流研究,四楼为志书和地方文献收藏与阅览。建成后参观流线为:一楼入口处进入一楼(序厅、建置沿革),经电梯到地下一楼(地域文化、杰出人物、方志之乡),经楼梯或电梯到二楼(改革开放),经楼梯或电梯到三楼(临时藏品展出和学术交流区),经楼梯或电梯到四楼(志书和地方文献收藏与阅览区),再经楼梯或电梯返回。四、风格特色以志书形式立风格。
4、所展示的内容只要历代湖州志书类书籍中有记载的,以多种形式标明出处与来源;同时,一楼及地下一楼的布展中以古色线装书为统一色调与背景。以重大事例显特色。尽量选取与主题相合的相关重大事例、掌故、事件,以展示湖州地域文化和杰出人物等。以临展和可调整性增活力。二楼展示的改革开放部分,以能视情隔四五年调整充实完善一次,便于更换更新;三楼作为藏品临时展出区,便于经常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藏品展出,也可组织一些文史方面学术交流或学术沙龙,更多体现活泼性。此外,在有限的空间里,坚持代表性与特色性相结合,与湖州现有展馆保持适当的错位。在运用现代表现手段上兼顾好设备的维护性和实用性。(一)序 厅面积为现门厅前三分之二左
5、右。北侧为主背景,西侧为投影墙,南侧保持自然采光,作适当处理。东侧从南至北为入楼梯口、电梯口、入第一篇章门口,中间墙体作适当处理。地面(青石地砖?一楼、地下一楼同,二楼以上地面?)、天花板(?下同)0.1 主题在序厅北侧墙正中墙壁上标出:展湖州之史,揽地方之胜湖州方志馆(颜真卿字体)墙面背景:在淡雅的湖州山水图背景中节录唐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名句:“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夏属扬州,秦属会稽,汉属吴郡,吴为吴兴郡。其野星纪,其薮具区,其贡橘柚纤缟茶纻。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临淄之富不若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一。”0.2 前言镌刻在一白色大理石(制作成书卷
6、式)上,置于主题前正中位置(前言内容:湖州,是一座有着2260年建置史的江南名城,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山水清远、物产富饶,素有“吴越古邑、东南望郡”之称,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248年,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始置菰城,秦改乌程,三国称吴兴,隋名湖州,二千多年来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鱼米之乡、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等地域文化,一代代优秀的湖州儿女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为资政教化、传承文明,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方志馆。本馆主要分建置沿革、地域文化、杰出人物、方志湖州、改革开放等五大篇章,以动漫、雕塑
7、板展等表现方法,展示湖州之主要地情。)0.3中型电子屏一个 内容:今昔湖州简介(二)太湖菰城 古邑变迁(建置沿革篇)前言文字: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中心,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通南京,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历史悠久,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浙江最早有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的建置史,历来物阜民丰,钟灵毓秀,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第一单元 太湖之州(在起首上标示但不用太大,下同)1.1 湖州市区位及交通图(图的范围北至长江,东至海边,西至南京,南至钱塘江南)1.2 湖州市山水形势图1.3 湖州市自然与生物物产分布图展示方式:上图下柜,柜内为重
8、点介绍统一的背景,展示图的材质(材质一般同赵孟頫纪念馆,下同)?下柜内大小、高度(?下同)柜内展示内容:1.1内:立体的飞英塔微型图,太湖边月亮酒店等微型图;1.2内:微型的立体的苍卞及太湖山水图,莫干山形势图及太湖、东西苕溪、頔塘和卞山、莫干山、天目山、西南诸山简介;1.3内,展示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的实物及简介。西北角,建一个2米(视实际空间可放大至3米)见方左右的全市沙盘模型(配予光电)。第二单元 文明之源2.1 湖州市古遗址分布示意图2.2 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邱城遗址、钱山漾遗址、毗山遗址、瓷之源、下菰城遗址等现场、或发掘、或主要
9、文物展示图,展示图或单独或组合(三四张错位组合)。展示方式:上图下柜,柜内为重点介绍。上主要展示根据考古复原的七里亭遗址、瓷之源、下菰城遗址图等,下柜展示合溪洞遗址、邱城遗址微型图及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邱城遗址、钱山漾遗址、黄梅山火烧山等原始青瓷窑址群、下菰城遗址简要文字介绍。(文字介绍内容:湖州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浙江最早有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早在旧石器时代湖州的先民就在太湖之滨繁衍生息。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再到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文化,是一个连绵不绝的发展过程,折射出湖州悠久历史的丰富内涵。)浙江人类之源七里亭遗址 位于长兴县,属我国南方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
10、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遗址剖面分上、中、下三个大文化层,已发现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700多件,其中十余件可拼合的旧石器标本,能直观地复原古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经测定,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12.6万年一直延续到99万年,贯穿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少100万年,早于安吉县溪龙乡的“浙江旧石器考古第一点”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将浙江人类活动史前推了20万年,是迄今为止浙江人类历史之源。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首次发现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遗址合溪洞遗址 位于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石头山的合溪洞。洞内出土了大量的动物碎骨、烧骨,遗留敲
11、砸和切割痕迹的碎骨、石器,还发现了一颗晚期智人牙齿化石。遗址是浙江首次发现并发掘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遗址,最晚年代大约在2.8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湖州古城之源丘城遗址 位于太湖度假区滨湖街道小梅口,面积3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下层距今6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中层距今5000多年,属崧泽文化;上层是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成“吕”字形的墙垣,为春秋时期吴国屯兵时所建。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的丘城。是马家浜文化发掘最早、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遗址。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保单位。世界丝之源钱山漾遗址 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距今4000多年,分布面积
12、约23.5万平方米。历次发掘出土陶质的鼎、罐、壶、盆、钵等器皿,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石质刀、斧、锛、犁以及长达1.8米的木桨等生产工具,粳灿稻谷及家蚕丝织物等,其中丝织物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蚕丝织物之一。该遗址填补了良渚文化至马桥文化之间的空白,因类型独特、地位重要,而被考古界命名为“钱山漾文化类型”。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水利之源毗山遗址 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毗山村,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历次考古发现了崧泽文化墓葬、马桥文化时期宽达15米的人工河及大面积的居住建筑遗迹,出土青铜礼器残片、烧灼过的龟甲、马桥文化时期的鸭形壶、石刀等重要器物。是浙江境内目前保存最
13、大、最为完整、堆积也最为丰富的马桥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世界瓷之源黄梅山、火烧山等原始青瓷窑址群 位于吴兴区东林镇和德清县武康镇等东苕溪沿线的毗邻地区,已发现窑址60多处,主要分布在湖州青山与德清龙胜两个区域,典型的有商末周初的吴兴区南山和黄梅山窑址,西周末至春秋时期的德清县火烧山窑址,战国时期器型丰富、制作精美、工艺高超的德清县亭子桥和冯家山窑址。亭子桥战国窑址出土的多数产品已经在物理性状上达到成熟青瓷水平,将我国青瓷史提前600多年。获得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89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保单位。 湖州建置最早的古城下菰城遗址 位于吴兴区道场
14、乡金盖山南麓,总面积68万平方米,分内外两道城垣,平面均呈圆角等边三角形,外城现存周长2000米,内城1350米。考古试掘判断此城始筑于商代;文献记载楚春申君在此置县。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青楼连延十里,城内又有小城重城屹然,略不聩毁,则知当时工役之兴不苟矣!”下菰城是湖州行政建城之肇始,也是浙江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古城垣遗址。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第三单元 建置沿革3.1 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图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图展示方式:上图为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下为湖州古地图电子展示,共约15至20张,为一楼东南角
15、约1.5至2米见方面积。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年 代建 置夏代初(前21世纪)禹划九州,地属扬州;史记载境内有防风国,在今德清县武康镇、三合乡;商代末期 (前12世纪)地属句吴;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地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地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地属楚国;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隶属会稽郡,改菰城县为乌程县,以乌巾、程林二氏善酿得名;秦朝后期隶属鄣郡,秦分会稽郡西部地区设鄣郡,治鄣县(今安吉西北鄣吴镇),同领乌程县?;汉元封至中平年间改鄣郡为丹阳郡,改鄣县为故鄣县属丹阳郡;后分故鄣县南、东
16、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阳郡。又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吴王孙皓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阳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取“吴国中兴”之意,治乌程,隶属于扬州;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并入乌程)。时吴兴郡领乌程、东迁、长城、武康、故鄣、安吉、阳羡、余杭、临安、於潜、原乡等11县;隋仁寿二年(602)置湖州,因滨太湖而得名,治乌程,领乌程、武康、长城、绥安4县;唐武德至乾元年间湖州、吴兴郡之名几度更替,后定湖州,领乌程、长城、武康、安吉、德清(之前天授二年分武康
17、东境17乡置武源县,后改称德清县)5县;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封钱镠为吴越王,湖州隶属于吴越;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时湖州领乌程、归安(由原乌程县东南划出十五乡始置)、长兴(五代梁时改长城县为长兴县)、安吉、德清、武康县;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安吉州为湖州路,时领1州5县,即长兴州(原长兴县由县升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称湖州府,时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后增长兴州、安吉县;明洪武二年(1369)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原长兴州由州复县);明正德二年(1507)湖州府领安吉州(
18、原安吉县由县升州,领孝丰1县,仍隶湖州府)、孝丰(弘治二年析安吉南境九乡置孝丰县)、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时湖州府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入湖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湖州府,所属各县直辖于省,境内设有吴兴(由原乌程、归安二县合并而成)、安吉、孝丰、德清、武康、长兴六县;后属钱唐道(1914年置,1927年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年月建 置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1949年5月设第一专区,驻湖州,辖湖州市、嘉兴市及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等12市县
19、同年10月改名嘉兴专区,迁驻嘉兴。1950年5月撤销湖州、嘉兴两市,分别划归吴兴县和嘉兴县管辖,嘉兴专区辖10县;1951年5月恢复湖州、嘉兴市建制,嘉兴专区辖12县市1953年1月嘉兴专区划入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共辖2市17县;同年湖州市和嘉兴市由地辖市升省辖市由专区领导;1955年2月昌化、於潜划归建德专区,嘉兴专区辖17县市1957年11月临安、余杭划归建德专区,嘉兴专区辖15县市1958年2月湖州市、嘉兴市改县属市,归吴兴县、嘉兴县领导,旋改为地辖市,与县合署办公,归专区领导;4月撤武康划归德清县;11月撤孝丰划归安吉县,撤崇德划归桐乡县,撤嘉善划归嘉兴县,撤
20、海盐划归海宁、平湖两县;12月嘉兴专区驻迁湖州,辖10县市;1961年7月复设嘉善县,12月复设海盐县,嘉兴专区辖12县市。1963年1月撤销湖州、嘉兴市,改设为镇,受县领导。1978年9月更名嘉兴地区,辖吴兴、长兴、安吉、嘉兴、桐乡、德清、海宁、平湖、嘉善、海盐县10县,驻地湖州;1979年9月省发文恢复湖州市、嘉兴市建制(未实施);1981年1月撤销吴兴县、嘉兴县并入湖州市、嘉兴市;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分设湖州、嘉兴两个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和新建的城区、郊区2区;1988年11月撤销城区、郊区建制,实行市直管乡镇体制,同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199
21、3年9月建立城区、南浔、菱湖3个区工委,同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2003年1月撤销城区、南浔、菱湖3个区工委,设立吴兴、南浔2个行政区,同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三)千古雅韵 各领风骚(地域文化篇)前言文字: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是中国溇港文化、丝绸文化、瓷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等的发祥地之一。第一单元 鱼米之乡41太湖溇港及塘浦圩田系统与农耕文明。通过一组大型动漫展示,长约45米,高2米。以太湖溇港、塘浦圩田为背景,表现出太湖和纵溇、横塘及动态水流,并在其中展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的村落、男耕女织、兴修水利、水运、桑基渔塘(桑树与塘中鱼)、水稻小麦油菜等人与自然
22、和谐相处的一幅动态风貌图42国之粮仓。上为两幅水稻与油菜成熟图(小)、一幅天下粮仓剧照(大)图片并列。在下柜上展示本地产的水稻、小麦、油菜及有关蔬菜水果的实物模型(文字说明:几千年前钱山漾遗址出土粳籼稻谷,南宋时双季稻试种成功后,成为“国之仓廪”,南宋绍熙三年(1192)的吴郡志载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43淡水鱼都。上为一幅为养鱼技术辐射地图(全国、全世界)、与两幅生态养鱼桑基鱼塘图、中华烹饪一绝百鱼宴图(小)并列,下柜展示范蠡养鱼经、相关获奖证书和书籍资料的造本或实物(背景资料:春秋晚期,相传越国大臣范蠡弃官后在太湖南岸隐居养鱼,并撰写我国首部淡水养鱼专著养鱼经,录入齐民要术。三国时
23、相传建业(今南京市)人杨俊成在菱湖查家簖村羊里定居,开塘筑堤,塘养家鱼,并最早人工养殖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桑基鱼塘生态经济模式为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归安人沈氏沈氏农书总结记录,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湖州淡水鱼产量最高时曾占全国十分之一,除传统家鱼外,还有河蟹、青虾、沼虾、甲鱼、鲈鱼、黄鳝、河鳗等30余种名优特水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基地。1980年代开始,菱湖养鱼经验在全国推广,上世纪末菱湖有1万养鱼户在全国各地承包水面养鱼,有20人次先后到l0多个国家和地区指导淡水鱼养殖,其中有技师荣获中非共和国骑士勋章。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州 方志 布展 具体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