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讲人:刘录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具体研究方法o问卷调查法o现象学方法o个案研究方法o民族志的研究方法o扎根理论o行动研究方法o历史研究方法o文献研究方法第一篇 研究总论o教育科学研究o研究步骤与问题o选题与研究设计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o一、科学研究的性质:o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活动o归纳和演绎的逻辑o认识和解释的内容以概括性的、抽象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理论。理论的累积性、逻辑推理性和研究的学术目的、o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与类型o实证方法o人类学方法:亲身体验的积极参与、以创造性的方式对经验进行表达和对二者进行反思o思辨方法o实证研究的四大特
2、征:o1.以事实为依据,以观察为手段o2.具有可重复性o3.具有可积累性o4.理论的可修正性与可证伪性。o四、教育研究方法领域的争论及其发展趋势o1.定性与定量之争o2.研究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状态之争o3.关注意义与关注行为之争o4.自然科学模式的意义之争o5.文化模式与科学规律之争o6.归纳与演绎之争o7.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与特殊性o教育研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价值观o研究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和青少年o教育研究的政策和建议要建立在理论与实际情况的折中之间o教育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复杂o教育理论具有国界,受到文化、政治的影响o教育不但是科学,还是
3、艺术和技术第二章研究步骤与研究问题o一、步骤:o问题:学术而非实践o文献:发展逻辑、流派、研究契机与框架o研究方法:已有研究方法、采用依据o收据收集与分析o结论与讨论o二、研究问题o研究问题与研究变量:问题变量化(与常量相对)o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暗含关系o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内涵:o提出:实践与文献理论o内涵:自变量、因变量和定义域o三、文献综述、检索与收集资料o目的:已有研究、逻辑脉络、研究冲突与契机;研究方法、手段、问题o文献与数据资料的关系:要匹配o收集数据资料:完整性、效度、信度o文献检索:书籍、论文;顺查法、追溯法四、分析数据资料与得出研究结论o分析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o统计(描述
4、和推论)分析与思辨分析o得出研究结论:得出研究结论:o提出有意义的并能通过实际进行验证的研究问题o研究与理论相结合o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o提供有条理、明确的逻辑推理过程o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验证和推广o发表研究结果第三章:选题和研究设计o一、选题:o1.概念:就是具有一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保证条件的研究计划。o大的课题亦称项目,并以实际问题命名。o2.课题的性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o教育学:基于政治主张和基于知识论基础o3.选题:从技术上没有固定的法则o需要处理好的关系:一是满足社会需要与知识需要;二是基础与应用概括而言没有难度和重要性的差异,需要具体分析o选题的个人注意
5、事项:o一是学术发展与应用研究o二是关注热点与长期规划o三是应付考核与学术追求o四是扬长避短与打好基础o好的选题的特点:1.拥有可累计的数据资料;2.考虑社会需求;3.考虑个人长远发展/能够产生清晰的研究问题;拥有一定的参考文献;进行一定的创新(新的问题、资料、方法、理论四个层面)。二、进行研究设计o概念:根据研究问题对研究过程上的步骤和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一个总体规划。核心是选择研究方法。o实质:问题探究的实施与操作步骤o主要内容:o1.方法框架的建立:按照研究策略选择研究方法o2.概念框架的建立:解决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资料整理与分析o3.观察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
6、方法框架和概念框架指导下,确定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o4.收集和分析数据手段的确定: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个层次。三、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o1.定量与定性的不同意义o定量研究的优势:精度高,信息量大;便于对比;揭示内在规律。o定性研究的优势:对无法量化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文字描述;可以针对理解、同情和主观心理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感染力。o2.选择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影响因素:o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水平;研究目的中对于研究精度的要求;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要求。o3.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都要追求科学性;视具体问题而定;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高级阶段。定性与定量是连续体,不能截然分开。o4.定性与定量研究
7、的差异:o收集资料的工具o资料的表达形式和精度o资料的分析手段四、研究设计与课题申请书的关系o课题申请书是全面论述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及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文件。o课题申请书的内容结构:o一般问题研究问题与意义o国内外的研究现状o研究的主要思路(逻辑思路与技术路线)o研究的重点、难点与拟突破的内容o研究的经费使用规划o单位意见等。五、研究伦理o知情同意,即自愿o保密o无伤害o诚信o社会公德第二篇 研究数据收集方法o观察法o实验法o测量法o问卷法o访谈法第四章 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o科学研究区别于其它研究的本质差别o是一种广泛的资料收集方法o中国学生最容易轻视o一、科学性质的累积性与证伪性决定了观
8、察的核心地位o二科学观察是一种理性的行动:o有目的、有理论、系统化o三、测量对于观察的贡献o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变化可测量的观察指标o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影响观察的质量o四、观察的易错性和重复性o易错性:科学知识缺乏;科学训练不够;观察者的个人心态、价值信仰等。o五、观察的类型:o直接观察:自然、实验与人类学观察o间接观察:通过问卷事后追忆的资料与研究前人文献中获得的历史资料o结构式观察:有假设o无结构式观察:无假设o半结构式观察第五章 实验法 略第六章 测量法o测量:针对对定性的资料进行量化,分为量表和问卷o一、测量概念: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测量内容o测量的历史o费舍尔的标准记分
9、单一学习能力测试-比纳和西蒙的智力量表-心理学领域的大量量表-更为广泛的各种量表o二、测量概念的操作化o操作化:将抽象概念变为可观察的经验变量的过程o测量的操作化:用数字将待测变量与可观察现象建立一种联系的过程。o三、指标、维度与量表o指标:可观察的现象,完整的可操作性定义包括多个指标,即指标集合。o理论变量指标o量表的维度:就是量表编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所包含的变量范围o理论变量维度指标o量表与量表的记分:变量不同取值的记分。o四、量表编制过程o根据研究问题寻找理论o根据理论寻找变量o根据变量寻找维度o开发指标:头脑风暴法、合作讨论法、借鉴已有研究文献、自我探索;自陈量表良好效度的条件:应答
10、者对于问题是知晓的;问题表述清楚无歧义;关于当前的事件;应答者认为该问题值得认真回答;问题符合研究伦理。o指标排序o量表的测试:计算各个指标的分辨力,即方差,方差较小意味着分辨力差,也就是要避免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o量表采用自编还是移植o测量复杂最好是移植o研究领域已有公认的常用量表需要移植o要与别人的研究进行比较,需要移植o注意量表的本土化o五、量表的类型:o1.总加量表o假设每一个陈述题对潜在变量的测量都具有同等权重o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取值只有是与否,1分和2分o更多的适用于客观性的题目,而非态度题目o2.李克特量表o是总加量表的发展,记分方法等同,问题等距o每个问题的答案是5或7个奇数选
11、择项o3.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o与前述量表不同的是在记分方法上o问题的权重不同,内容层层递进,层层深刻,分值愈大。o直接可用不同层次的问题,决定态度、行为、认知的不同程度。o语义差异量表o是一次性集中测量被是对某个群体或复杂概念在诸多方面的评价、理解的测量手段o针对要测量的概念的有关名词,设计一系列双向形容词对,在每对褒义词和贬义词之间划分出若干程度以构成量表,然后请被试对概念的评价、倾向选定相应的位置,分数是1-7或是,-33(包括0)o从实质上看,语义量表是李克特量表的特殊形式o但与李克特量表相比,这样的格式更为直观,可提高再测信度和表面效度。第七章 问卷法o一、概念: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12、用于测量一系列变量的状态极其相互关系的工具。o与量表的关系:o每个量表只测量一个变量,而问卷是多个变量;问卷与量表的使用目的不一样,量表主要针对心理特征,问卷则要复杂;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没有通用量表那么高;问卷没有严格的计分法、常模等参数;量表的维度是由统一的相关理论来决定了,而问卷的理论依据往往是多元化的,既有理论、经验研究结论和自己的逻辑猜测。o二、问卷的类型:o根据填写方式分:自填式问卷与访谈式问卷o根据目的分:描述式问卷、分析式问卷o问卷的内容组成:封面信、填写指导语、问题与答案选项,包括基本情况和变量测量;致谢。o问卷的结构:问卷中量表之间、问题之间、问题与量表之间的内在概念结构,是
13、问卷所反映的量表之间的关系。初学者最好设计变量图,然后设计问卷。o三、变量的测量层次:定性、定序、定距、定比o定性数据:如性别、班级等o定序数据:如成绩排名、评价等级o定距数据:如考试成绩、温度等,五绝对的零点o定比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各种类型数据的特征o表2.1:各种不同变量的数学运算特征o说明:1。只能满足定距变量,而不能满足定比变量的数据并不多,如智商,因此这两类变量便不再区分,统一当做定距变量,通行使用。o2.变量的层次不是唯一的,降低层次使用频繁,但升高层次使用稀少。o3.变量的划分不是唯一的,需要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确定层次使用。定类定序定距定比,=,+,-,o四、问卷编制原理o1
14、题项设计的几个原则: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等。o2.问题与量表的选择考虑:问卷长度、关注被调查者内在感受而非呈现事实时,用问题;调查对象与测量内容的主体不一致时,用问题;多维度或是提高信度用量表。o题型与答案设计:填空、二项式选择、多选任选与限选、多向排序、开放式问题。o问卷的长度:时间、问题复杂性、研究精度、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参与性等特征o五、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o缺乏结构或结构不严密o忽视北调缠着的能力、兴趣、隐私、保密等o文字含混不清:否定性陈述、假定性问题、诱导性问题、问题术语不具体;表示有歧义、多重意思o问题提法与选项设计不合理o多项选择的选项设计与样本分布相脱离o不便于整理和分析
15、o六、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o信度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程度,是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包括重测信度、折半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o效度:对测量工具有效性的反映,是测量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包括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构造效度和标准参照效度。o随机误差:被试身心状态、环境的等影响的,无法有效解决。o系统误差: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带来的误差,可提高精度来降低。第八章 访谈法o一、概念与适用范围o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o访谈法收
16、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o访谈法的类型:o访谈法可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前者的特点是按定向的标准程序进行,通常是采用问卷或调查表;后者指没有定向标准化程序的自由交谈。o根据访员掌握主导性的程度,可分为指导性访谈和非指导性访谈。o根据受访人的多少,可分为个人访谈和团体访谈。根 o据访谈内容的作用方向,可分为导出访谈(即从受访人那里引导出情况或意见)、注入访谈(即访员把情况和意见告知受访人)以及既有导出又有注入的商讨访谈。o在商讨访谈
17、中所商讨的内容以受访人为中心时,称为当事人本位访谈;以问题事件为中心时,称为问题本位访谈。o作为心理学研究手段的访谈法,还可以分为访谈检测法和访谈调查法。o以特定问题为焦点进行详细的访谈称为集中访谈。这种访谈多用于一般性调查结果的整理之后对特定问题的调查。o为了追寻受访人更深层的东西(如无意识动机或遭受过的挫折等)还可作投射法访谈。这种深入到受访人自我深层的访谈称为深层访谈。深层访谈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o三、访谈技巧:o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o2.尽可能收集被访
18、者的材料尽可能收集被访者的材料 o3.谈所提问题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o四、访谈的特点:o优点:可以对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由被访谈者者亲口讲出内容,具体而准确;使研究分析人员了解到短期内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调查者发现问题。o缺点:访谈法要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分析专业人员;比较费精力费时间,工作成本较高;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已经扭曲和失真;访谈法易让被调查者基于某种目的故意夸大或弱化某些
19、问题。o五、访谈的局限:o1.成本较高 o2.缺乏隐秘性 o3.受访谈员影响大 o4.记录困难 o5.处理结果难 第三篇:具体研究方法o问卷调查法o现象学方法o个案研究方法o民族志的研究方法o扎根理论o行动研究方法o历史研究方法o文献研究方法第九章问卷调查方法一、确定研究问题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文献回顾:二、文献回顾:界定研究问题在整个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1、操作化:理论命题(假设)指标模型2、设计调查问卷(问题的顺序、数量、方式、测量层次等),并进行试调查3、统计抽样:样本框、随机抽样方法(随机、等距、整群、分层、多阶段等)4、样本数量:30-50以上,400以上,或
20、者变量乘以10,或者是根据具体的计算四、研究实施:四、研究实施:1、发放与回收问卷,复核问卷质量2、问卷编码与录入,核对五、选择研究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五、选择研究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单变量、多变量、相关、回归、复杂模型六、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研究报告:第十章 现象学的方法o定义:定义: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则是基于现象学的哲学理论背景与思维,运用现象学描述的方法,在没有预设立场与期望的前提下,了解呈现在意义层面上的生活经验,因此是对所研究的经验之主观意义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包括不断的质问、反思、聚焦、及知觉,让经验尽可能以整体的天性呈现本质。o特征:特征:开放性、独特型、立即性、意向性、互
21、为主体性o收集资料方法: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法,作用有限 访谈法、观察法、书面描述等较为有效,深度访谈:较为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选择标准:研究问题、研究资料取得的整体脉络情景、研究者的创造性。第十章 现象学的方法o选择标准:研究问题、研究资料取得的整体脉络情景、研究者的创造性。资料分析策略:资料分析策略:o整体部分整体o哲学方法的哲学分析步骤:现象学描述、还原、与寻求本质o具体步骤:收集文本资料、阅读文本资料、将文本资料分类成个别主题、重新组织并发现共同主题,统整并陈述研究现象的本质。o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o1、优点:科学性、意义探寻、自我反省、发现教育问
22、题、真实的理解o2、限制:不进行实证分析,不做因果分析或是推论,乃至是比较;无法用在“解决问题”上,现象学关注的核心是意义,而非措施;只描述而不解释的研究挑战 现象学方法举例oJerry McClellan:Sending Children to Kindergarten:A phenonomenloogical study of Mothers Experiences.1995.o研究问题:母亲对于孩子上幼儿园的经验o方法:现象学的方法o资料收集:深度访谈o抽样对象:具有被学校排斥经历的9位白人母亲;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困厄,如贫穷、居住不定、童年受虐、毒瘾、早年不被父母和老师器重;单亲、未婚和
23、残障妈妈o研究与描述:四个主题;生命中的改变、忧心烦恼、松手少控制、以及混杂的情感(调适、恐惧、害怕、失落、悲伤、快乐、骄傲与希望等)第一章 个案研究方法定义:定义:是对单个或少数几个案例全面、深入和详细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Robert Yin 2003)。特征:个案选择:“小而全”样本小样本量(样本单位)大信息量,全面、深入、详细 定量研究的抽样研究:大样本量(样本单位)小信息量,标准化资料收集适用性:适用性:个案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的界限模糊不清个案涉及多种因素或变量个案研究依赖多种证据来源个案研究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常常与现有某个理论观点相关第一章 个案研究方法如何选择个案:如何
24、选择个案:典型性(typical):个案代表一般类型。关键性(crucial):个案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占据关键地位。离异性(反常性)(deviant):个案成为某种现有理论或知识的反例或难以解释的个例。揭示性(revealing)或鲜为人知(unknown):个案成为某种新生事物的个例。切忌:选择偏差。选择符合研究者主观喜好的个案,回避不符合研究者主观喜好的个案。作用:作用:归纳、例示、证实、修正、拓展、反驳理论具体研究方法之个案研究续o个案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混合个案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混合o个案研究作为定量研究的辅助手段o个案研究可以作为定量研究的辅助手段o个案研究作为定量研究的先期研究:寻找相关
25、变量,提出假设。o个案研究作为定量研究的后期研究:针对难以理解的定量统计数据进行个案研究,以发现数据后面的事实。o定量研究作为个案研究的辅助手段,即:在个案研究中,同时收集定量资料,定量资料成为个案资料的一部分。o个案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个案研究结论的有效性:o典型性而非代表性o案例的典型性而非代表性,分析性而非统计性的普遍化推理o个案研究的提升:o类型化的纬度分布与解释o如:男/女学生与中产/工人阶层教育的不同取向o 家庭职业时间规则/家庭社会的边界逃学与拒学第十二章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定义:定义: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的行为,并诠释行为的意义,以寻找文化脉络中的背景和知识。要进入一个自然的现场和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