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提箱教学设计.doc
《父亲的手提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的手提箱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手提箱传承-父亲的手提箱教学设计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沈舟宇所属课程中职语文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16五年一贯数控1授课时间2017年5月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上课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版。语文教学参考书(基础模块)下册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设计依据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标准,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将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五年一贯数控班,全班都是男生。该班入学成绩在机电类专业最高,学生素养相对优于其它班级。由
2、于全部是男生及住校生多数等原因,他们和父母的交流相对较少,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中体会父爱和母爱的机会也较少。教材分析父亲的手提箱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属选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侧重学习人性之美。人性美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本单元的文章中,教材设计了合欢树,让学生感受美在爱的付出;善良,让学生感受美在善良;人生的境界,让学生感受美在对爱的感恩。父亲的手提箱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帕慕克在文中用深情、朴实的词汇讲述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感悟及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上再次受到熏陶,让学生真正体会“爱”的回
3、馈和反哺的真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的文学主张及父亲对其写作之路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学习,问题反馈(汇总),课内文本研读,问题重点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帕慕克如何走出“恐惧”,并最终在写作上走向成功的过程。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帕慕克对父亲往事的深情回忆,让学生自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重点帕慕克“恐惧”之情解读。教学难点父亲如何引导帕慕克逐渐走向成功。教学策略1.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按“课前预习-导入课题-预习反馈(问题生成)-重难点讲解-课后实践”开展教学。2.利用课前学案,向教师反馈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反馈生成教学重难点,3.引导学生注重文本解读,通过任
4、务驱动(课前预习反馈),教师引导点拨(课堂教学),学生合作探究(课前、课堂)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系统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一、导入用制作的“帕慕克其人其事”微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前预习的相关理解。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体会,顺利引入下一个环节。二、教学过程1.预习检测、理清文路2.问题汇总反馈根据课前学生预习反馈的30个问题进行筛选,发现学生对“为什么作者在打开时候感到恐惧?”这个问题学生提问的最多。教师根据学生的集中疑问进行文本解读切入。3.作者为什么在打开时感到恐惧?第一步,让学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圈出段落的“恐惧”。第二步,出示现代汉语词义解释。恐惧,担心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亲 手提箱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