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3).docx
《“十五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3).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一现状与形势81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纵深推进8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加强83 .防灾减灾救灾建设扎实有力94 .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105 .应急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11(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131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132 .防灾减灾需求日益迫切14(三)发展的机遇15二总体要求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7(三)主要目标181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方面192 .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方面193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方面20三、主要任务21(一)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11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212 .强化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体系223 .完善企业
2、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23(二)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31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32 .强化监管执法保障243 .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25(三)聚焦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251 .注重风险源头预防管控252 .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273 .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化及防治工程规范化建设294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保障水平32(四)建设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341 .完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342 .强化应急预案准备353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364,强化应急通信准备385 .强化应急物资准备386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397 .强化救助恢复准备41(五)提升应急创新发展能力421 .强化科技
3、和人才支撑作用422 .强化应急管理“互联网+”战略433 .引导应急产业健康发展43(六)构建全社会共治应急管理格局44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442 .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453 .强化减灾救灾能力464 .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465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47四重点工程47(一)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471 .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建设472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473 .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建设484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495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巩固提升工程49(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506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507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项目建设工程508 .“智慧消防”
4、和“生命通道”工程519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程5110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52(三)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5211 .应急预案体系和预案演练5212 .常设消防综合应急救援站5313 .应急物资保障工程53(四)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工程5314 .应急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5315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工程5416 .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54(五)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5417 .安全发展示范工程5418 .应急避难场所提升与主题公园建设55五、保障措施56(一)加强组织领导56(二)加强要素保障56(三)加强协调衔接57(四)加强评估考核57刖三“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
5、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改革发展和应急管理重大改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及时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全区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应急管理改革要求和区“十四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顾全大局,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形成了安全生产基本盘持续稳定和应急管理改革有效推进的向好工作局面。“十五五”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区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在认真总结“十四五”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编制区“十五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五五”期间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蓝图,是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本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成效“十四五”期间,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
7、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应急管理改革事业落地落实,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中向好。L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及时整合区政府应急办、民政、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机关职能,组建区应急管理局,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与救”职责写入部门“三定”方案,全面加强全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多职能、大综合、大应急的管理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持续加强。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发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职能完成划转,及时调整安委会、减灾委、森防指
8、等议事协调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理顺部门职责,应急管理体系机制逐步完善。三是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有效推进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反应敏捷、运转高效、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加强一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全面落实市安全生产考核办法(修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制度全面实施,进一步明确各领域牵头单位以及挂钩领导,并以区安办名义起草制订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清单,对涉及农村住宅建设、成品油安全等8个方面监管盲区的11项具体职责进行梳理明确,进一步厘清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二是重点专项整治
9、成效渐显。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四不两直”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重点行业领域初步构建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防范体系。先后推动市莆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天赐食品有限公司、东源食品有限公司等涉氨制冷企业技术转型升级。三是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自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来,全区出动执法人员1189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749家,发现安全隐患4683条,整改4031条,限期整改467家,停产停业整改48家,取缔关闭8家,其他行政处罚13家,处罚40.79万元,挂牌督办1家。2025年,全区累计组织72组安全生产服务“
10、小分队”在工贸生产、危化品、防灾减灾等领域对企业或单位开展指导服务工作626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121项。3 .防灾减灾救灾建设扎实有力一是灾害救助机制更加健全。修订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效构建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灾害救助机制。已建成245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等级为A级的有IOl处,B级的有91处,C级的有53处,其中区级自然灾害避灾点有4处,镇级自然灾害避灾点有38处(区级和镇级避灾点均按A级标准要求建设),村级自然灾害避灾点203处,形成了全面覆盖区、镇、村三级的避灾网络。二是突出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集中开展汛期及休渔
11、期渔业安全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三是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完成全区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加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点、高陡边坡点信息数据库。四是多灾种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气象雷达系统、海洋经济气象保障、区域自动站落地等项目建成运行,气象监测预警实时化、精准化;地震预警和相关紧急应急处置系统扩容增面,已建成1个区级地震预警信息节点、1个地震预警基本站和5个地震预警一般站。4 .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及时修编有关预案,登记汇总全区各乡镇、相关部门共152个综合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十四五”期间组织开展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特种设备及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多部
12、门联合大型应急演练60余次,参演人员达L3万人次。二是推动消防救援从“单一扑火救援”到“综合性救援”转变和提升,以区消防救援大队为依托,组建“一专多能”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区共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13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扶持蓝天救援队等3支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三是推进重点乡镇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乡镇应急、消防、防汛防台、森林防火等资源力量,全力打造镇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白塘镇、商城管委会、赤港管委会),提升基层应急能力。5 .应急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面谋划“数字应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区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规划及招投标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机
13、构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机构的监督评价,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大力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涵西街道楼下社区、涵东街道铺尾社区、白沙镇澳东村等3个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或较大影响的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实现“零增长”,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5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2025年,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1起(其中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20起,建筑施工领域1起),与2015年同期事故起数相比下降12起(降幅36.36%),死亡人数14人(其中生产性道
14、路交通事故13起13人,建筑施工领域1起1人),同比下降1人(降幅6.67%),受伤人数9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专栏1区“十四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2015年基数值2025年规划目标值2025年实际值实现情况相对指标1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0350.02450.02352工矿商贸十万人事故死亡率0.290.260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1441.0871.064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000绝对指标1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1615142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1103五类较大事故起数0004特别重大事故起数0005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0006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0017冶
15、金机械等8个工贸行业事故死亡人数0008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0009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7713X10其他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81021X11火灾事故死亡人数00012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00013铁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数00014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00015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0006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000(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我区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任务繁重。同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统与分”、“防与救”的职责分工仍不完全清晰,部门配合、条块结合、区域联合、军地融合
16、等机制还不够顺畅,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L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各类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一是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环节仍较突出。全区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组织、职责、机构、制度、机制等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仅初步开展,普遍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加强提升完善。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权与人财权不对称,各级机构普遍面临工作负荷大、责任压力大、专业人才少等现实问题,不利于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的有效落实。应急预案虽做系统梳理,但未真正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17、部分环节尚需及时更新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检验也不够充分。二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水平总体不高,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与安全意识薄弱,非法违法生产经营与建设行为依然存在。三是新冠疫情影响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客观难度增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投入减少,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安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四是区域性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全区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商业城、工业园区、高速铁路、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
18、建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待提升。五是安全生产环境愈加复杂,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推动事故成因复杂化,安全生产风险表现出分散性、隐蔽性、流动性和耦合性。六是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较为薄弱,监管队伍不稳定、执法能力不足、执法装备落后,与点多面广量大、专业性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2.防灾减灾需求日益迫切一是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要求更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区面临的洪涝、干旱、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机率加大,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背景依然存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二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尚待加强。各类(种)灾害防御
19、的制度规章亟需调整、整合和重组建设,救灾救助的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整体灾害防御能力特别是防台减灾体系、海洋应急减灾能力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还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单一、手段落后,尚未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应急物资多元储备的政策和制度机制,难以满足区未来经济社会日益现代化发展的应急救援需要,特别缺少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需要的专业和专项物资储备。四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全区尚未逐一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级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20、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指挥系统。五是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的建立亟需加快推进,税收优惠、人身保险、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有待落实,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等仍需加快搭建。(三)发展的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建设的关键五年。当前,区委、区政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时提出的数字、治水方略、古厝保护等思想理念的战略指引,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建设发展,这为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
21、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一是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事业,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区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为深入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应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
2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三是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为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全区全面推进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的各领域改革,以数字赋能风险防控,深化风险闭环管控、重大事故防范、问题整改销号,有利于守牢风险底线,有效降低灾害事故风险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以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整体能力为主线,以完成25项主要任务和18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和有效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应急 管理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