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森林防火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森林防火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森林防火专项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森林防火专项规划前言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甚至会引发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安全,事关国土生态安全。未来十年,既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林业发展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县是市重点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特殊
2、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我县成为森林火灾的多发区。森林防火工作成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策部署,保障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省森林防火规划在县的顺利实施,立足于推进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新的目标,县林业局携手滨海林业工程有限公司,结合全县森林防火实际,共同编制完成县十五五”森林防火专项规划(202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3、规划基准期为2025年,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2个风景区1个森林公园。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长效机制建设,是未来5年全县森林防火事业发展的指南,是县、乡镇两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重要依据。第一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为根本,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分区、分
4、类施策”的治理原则,推进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为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新目标做出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范胜于救灾,把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分级预警模式和响应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提升防范森林火灾的能力。二、坚持科学扑救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把保障林区人民群众和一线扑火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组织指挥、扑火队伍和扑火装备专业化水平,提升空中灭火、以水灭火、机械化灭
5、火能力;精心组织,科学指挥,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森林资源和财产损失。三、坚持分区施策根据全县森林资源条件、火险等级区划和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治理区域,对不同区域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突出重点,对重点区域重点倾斜,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同时要考虑一般区域的防火任务需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加大建设力度。加强部门内部各项建设工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工程密切配合。.四、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科学防火,加大依法用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确
6、保森林防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五、坚持科技优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防扑火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能力建设,构建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大幅提升森林防火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种能力,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科技含量。.第三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5年7月1日).2、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541号,2008年).3、省森林防火条例(2013年9月)4、国家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国办函2012212号)5、省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闽政办2013134号)6、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2008)7、森
7、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LY/T5009-2014)8、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30年)9、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30年).10、省“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11、市”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乡村护林(草)员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站规20263号)第二章森林防火现状第一节近年防火主要工作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为目标,始终紧抓森林防火工作不放松,扎实推行“以水灭火”扑救方式,加快建立全县森林防火半小时扑救机制,强化各项森林防火措施的落实,
8、基本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和扑火队伍。县、乡镇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了县、重点乡镇(林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责任制,层层签订了防火安全责任状,进一步落实了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县设有乡镇以上护林防火指挥机构10个,组建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10支350人。二、完善制度,规范森林防火行为县、乡镇先后制订了县森林火灾扑救预案、县森林防火扑救办法、县森林防火考核奖励办法以及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通告、布告等一系列规定、办法。同时,加强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内部业务建设,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三、强化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202
9、0-2025年以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作为森林防火第一道工序来抓,创新机制,建立森林防火学校,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共建防火宣传碑(牌)150面,书写标语5000对(条),印发宣传通告(册)10万余份,出动防火宣传车900余次。每年在森林防火戒严期间开展宣传周活动3次,森林防火应急演练2次。四、重点防范,严格野外用火管理继续推行政府禁火令,采取计划烧除等有效措施,千家万户直接参与,群防群治。同时对重点林区实行严看硬守,有效地控制了火源。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层基础保障20202025年,全县累计投入防火资金100O余万元,购置森林防火野外监控设备、通讯设备、扑火机具等;修建防火水池,开辟
10、森林防火通道和生物防火隔离带;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34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建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以水灭火等新型森林防火技术得到广泛的培训推广。初步建立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森林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第二节森林防火设施现状一、林火监测网不完备,监控能力不足目前全县林火监测网络体系还没有建设成型。由于地形复杂,植被多样,视频监控设备不足,存在很大的观测盲区,夜间更不能监测;火场火情的通信联络不畅,无法及时为森林火灾扑救和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完善现有林火监测网络势在必行。二、防火通道密度不足,扑火力量通行不畅防火通道是森林防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起到固定的火源隔离作用,更重
11、要的是便于扑火人员和装备的运送。全县森林面积84134公顷,防火道路建设尚存有较大缺口,路网密度不足,并且路况参差不一、通行能力较差。森林防火通道的严重不足延误了灭火战机,制约高效灭火手段的运用,成为了影响森林火灾扑救的主要瓶颈。因此,森林防火通道路网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三、森林消防队伍力量薄弱,火场控制能力较差目前,县级森林防火扑火队伍2支(县消防大队、县森林灭火应急专业队);乡镇森林灭火应急半专业队9支。多以兼职队员为主,森林灭火应急专业和半专业队伍建设仍不适应新时代防灭火的要求,灭火装备仍不够先进。近年来,我县虽正在积极推广森林火灾“以水灭火”和“山地科技灭火”扑救方式,物资装备也向以多
12、级水泵、灭火弹、灭火炮、无人机侦察为主的消防设备转变,但总体投入较少,新队伍的组建、新机具的配置、新技术的培训严重不足,造成火场控制能力不高,难以应对高强度森林火灾。亟须提高防火装备的科技含量和防火队伍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对火场综合控制能力,切实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第三节存在主要问题我县林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火频繁,防范意识不强,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民俗活动、烧荒积肥、吸烟及生产性用火等人为因素占火灾发生的95%以上。这与我县森林植被构成单一(多为针叶类纯林),林下可燃物较多有很大关系,是引发森林火灾的潜在威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旅游观光的人数增多,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
13、越大,现有的森林防火手段和措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通讯等设施落后,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监测监控设施和设备,林火阻隔系统没有形成网络,森林防火技术和手段落后,防火资金匮乏等,严重制约了对林火的有效监管和及时扑救火灾的能力。第四节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十九大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 .国家、省、市、县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应用于森林防火工作,大大提高了防火工作效率。4 .财政有专项投入,确保防火工作各方面建设工作的顺利
14、实施。二、挑战L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高温高热的气候条件,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不利因素。5 .林权制度改革后利益导向偏移,造成森林防火工作社会服务功能有所弱化。6 .现有制度、装备、技术条件不适应新常态下森林防火工作。7 .防火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部署,用相对较少的经费,最大程度的做好防火工作。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建设成效第一节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2个风景区1个森林公园县森林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辖区面积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备注县合计103588841347557872.96狮城镇58104212373564.29七步镇115
15、739387859374.26含九龙深风景区咸村镇16044136311226876.47玛坑乡75055772497766.31李墩镇88697404656574.03礼门乡1288210945961174.61浦源镇105868160706466.73含鲤鱼溪风景区、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纯池镇20382167451542275.61泗桥乡99377878734373.9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第二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预防体系、快速反应的扑救体系和切实可靠的保障体系,大幅度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
16、和扑救能力,实现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专业化、装备机械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执法制度化。到规划期末,全县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到98%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O.8%o以内。二、具体目标L提高林火监测覆盖率(视频监测、人工巡护所覆盖面积的比例)。林火监测覆盖率近期达到80%,规划期末达到90%;重点林区、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2 .加强应急移动通信建设,实现火场语音通信覆盖率近期达到85%,规划期末达到90%,县乡镇指挥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火场图像可视化、防火管理网络化和日常办公自动化。.3 .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实现县级单位配备
17、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并加强专业队伍营房和训练设施建设。4 .加强专业扑火队伍装备水平、快速反应与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力争当日到达火场100%、扑灭火灾率达到98%以上。5 .进一步加强重点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区内部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力争规划近期实现林区路网密度达到10米/公顷,规划期末重特大森林火灾易发区林区路网密度达到12米/公顷。6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森林防火队伍技能培训和实战培训,使全县森林防火工作进入现代林火管理阶段,重大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第三节规划建设成效一、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森林防火发展规划的实施,全县森林火灾监测覆盖率提高10个
18、百分点,通信覆盖率提高9个百分点,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0.01个百分点,森林火灾当日扑灭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县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明显提升。二、重特大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防火发展规划,全县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三、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森林防火发展规划,全县通过开展“森林消防联合”演练,规范处置森林火灾预案的分级响应程序,完善火场指挥体系,初步建立起军(警)地、专业或半专业和群众扑火队伍的协调联动机制。四、森林防火科技水平进步明显依托以科技防火、灭火实用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卫星林火监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县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林火监测的频度、密度和精度。第四章
19、建设分区域布局第一节分区依据与标准参照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并考虑各单位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将我县9个乡镇2个风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分别按照森林火险发生情况划分成高风险区和一般森林火险区。第二节分区结果根据上述分区依据和标准,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包括咸村镇、纯池镇、李墩镇、浦源镇、泗桥乡、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一般森林火险区包括我县狮城镇、七步镇、玛坑乡、礼门乡、九龙深风景区、鲤鱼溪风景区。乡镇火险等级咸村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纯池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李墩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浦源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泗桥乡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狮城镇一般森林火险区七步镇一般森林火险区玛坑
20、乡一般森林火险区礼门乡一般森林火险区九龙深风景区一般森林火险区鲤鱼溪风景区一般森林火险区第三节治理措施(一)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主要治理措施:该区域重点突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和以水灭火机械化装备配备,提高专业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完善瞭望塔、林火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林火瞭望监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航空护林站布局,提高航空护林覆盖率;建设森林消防野外临时起降点;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强化预防控制森林火灾治本措施;加强应急森林扑火队伍建设和扑火队员与防火指挥人员培训,提升就地、就近、就快处置火情能力。(二)一般森林火险区主要治理措施: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火险预警系统,搭建基础网络平台;根据当地意愿结
21、合林业相关工程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加强瞭望监测与地面巡护的配合;重点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组建应急和群众扑火队伍,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队伍的技术演练、安全培训。第五章建设范围、内容第一节森林火险预警检测系统建设火险预警是预防工作的先导,林火监测是实现森林火灾“早发现、早预防、早预警”的关键环节。一、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在全县现有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统一开发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及配套系统软件,建设全县预警平台,完善预警响应机制,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成县森林火险预报预警系统。规划期内,升级改造现有的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基础上,
22、新建森林火险综合监测站4个,森林因子电子显示屏10块,配备手持森林火险监测仪10台。二、加密林火视频监控和高山瞭望。.充分利用现有铁塔、电力、网络等公共资源,采用先进的红外探测技术、高清可见光视频技术、智能烟火识别技术,实现森林火情24小时不间断探测和自动报警。在森林资源分布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火源控制难度大、森林高火险区等重点区城和重点部位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做到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扑灭。规划期内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含前端设备、后端设备及光纤线等)4套,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初步构建全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同时,在适宜人工瞭望监测的林区,合理布局,新建瞭望塔(台)10座,红外线检测仪5套,配备望远
23、镜45个,进一步增加监测覆盖率。三、落实专职护护林员补助经费。落实专职护林员资金补助。进一步解决专职护林员待遇低的问题,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各级逐步加大专职护林员的补助标准。第二节森林防火通讯系统与信息管理指挥系统建设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是提升森林防火综合指挥调节能力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县森林防火通信网络覆盖还不全、存在盲区,森林防火信息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不完善、信息共享能力不强,需要构建有限综合网络、火场通讯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机动通讯系统的森林防火通讯系统,重点加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森林防火业务软件应用系统和运维保障系统的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森林防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森林 防火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