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第6课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案).docx
《2025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第6课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第6课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皋季七年级下册道穗与法治数学双针第六课传承核超思想理念第一罐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政治认同。2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践行中华民族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
2、求是的思想,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教学难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哪吒2燃爆海外,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教师过渡:动画电影中国神话哪吒之魔童闹海燃爆海外,显示了中国文化创造活力、魅力和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中国文化也踩上“风火轮”成功出海,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49-53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学习任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3、文化(P49书中蓝字)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2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因和做法?学习任务二: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1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中蓝字)观看视频:习近平的文化传承之道,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提示: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课堂归纳:笔记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1)特点
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2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做法: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学习任务二: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活动一: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观看视频】:漫说中国文化密码,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课堂归纳】:(笔记)1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5、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深邃博大、历久弥新。(2)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活动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生活观察】P50,小组合作讨论: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IlIl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提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大意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
7、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的大意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这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课堂归纳】:(笔记)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内涵【探究与分享】P51,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
8、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小组合作讨论: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1)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提示: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
9、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提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归属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并利用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看视频】:天人合一【用典释义】教材第51页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大意是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
10、体。此句是庄子对宇宙起源的基本认知,其中蕴含的“万物一体”思想,为今天的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生态伦理价值。【课堂归纳】:(笔记)1 .道法自然(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相关链接】P51,“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新教材 部编版七 年级 道法 下册 历久弥新 思想 理念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