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docx
《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增强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鲁办发20221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开展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函202337号)要求,结合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实际,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基层教学组织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深入挖掘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2、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条学校鼓励各教学单位依据自身学科特点,遵循便于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教学组织的新模式,包括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以构建多层次、跨学科、多样化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结构。通过建立结构合理、制度完善、运作高效的基层教学组织,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第二章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第四条本办法中的基层教学组织包括以下四种:(1)教研室类。学校(学院)成立的、二级教学单位下设的教研室、系等教研室类基层教学组织;(2)实验室类。学校(学院)
3、成立的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类基层教学组织;(3)教学团队类。学校发文或备案的教学团队、课程组等教学团队类基层教学组织。(4)虚拟教研室类。学校成立的,跨课程群组、跨学科专业、跨校、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虚拟教研室类基层教学组织。第五条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应相对稳定,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每个基层教学组织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在7至15人之间,每位教师最多可参加2个同一类别基层教学组织。第六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原则上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担任。每名教师只能担任1个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须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
4、能力,能够履行工作职责;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任职期限原则上与学校岗位聘任期限同步。第七条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实行备案制。在符合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各教学单位根据学科、专业、课程(课程群)特点统筹规划,对于符合设置条件的基层教学组织,经教学单位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并正式发文,报教务处备案,备案表模板见附件Io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八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党和国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党政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政策、教学规范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与教学规范,树立良好的教风,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第九条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根据
5、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组织落实教学任务、教材选用,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磨课。定期开展同行听课与评议、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教学交流活动。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第十条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相关学科、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状况,参与制定并落实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认证、专业评估、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在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方面措施有效。第十一条加强课程建设。组织编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统一课程教
6、学质量标准,积极开发新课程、新教材,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持续推进“金课”“金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课程建设。第十二条完善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实验、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指导。加强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推进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校企(校地)合作共建产学合作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第十三条促进教师发展。根据学校专业、学科和课程发展需要,协助教学单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保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位、学缘等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学术梯队完整。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
7、健全青年教师教学指导机制和“传帮带”机制,严把新教师开课关。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高校、相关单位进修培训、访学交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学能力。第十四条加强研究与实践。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组织教科研攻关,做好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等申报工作,提升教科研影响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教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第四章运行与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实行“学校一学院(部门)一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学校教务处是基层教学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会同人事处等相
8、关职能部门负责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第十六条各教学单位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体,负责基层教学组织的组建、建设、管理和考核。各教学单位给予基层教学组织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其建设及教研活动顺利开展。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的基层教学组织,由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归口管理,并由牵头单位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其建设。第十七条基层教学组织应完善制度建设。每年各基层教学组织应结合学校和所在教学单位的年度工作要点,做好自身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工作制度如下:(一)研讨制度。原则上每2周举行一次专题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并做好会议记录。(二)听课制度。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每学年听
9、课不少于8节(45分钟/节,下同),成员每学年听课不少于4节。(三)集体备课制度。凡属于课程教学或教材内容中的新问题、新疑点,组织内成员认为有必要集体商讨时,基层教学组织应组织集体备课。(四)试讲制度。协助教学单位组织对初次担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及新开课程的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评议通过后,才能正式上课。(五)资料归档制度。重视教学信息和教学进度的统计和管理,对工作档案进行归纳整理。重视各项教研活动、听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各类活动档案资料的记录、整理。(六)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定期开展各项教学检查,把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关。切实做好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等评价,以座谈会或
10、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收集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情,针对性改进教学工作,实现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化。第五章考核与表彰第十八条各教学单位负责基层教学组织的日常管理与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并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时作为重要参考。考核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有资格参评校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对不合格的基层教学组织由学院限期整改,整改后依然考核不合格的,停聘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第十九条面向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在教学工作量认定时,教学单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给予一定工作量补贴;在教改项目中,学校设立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研究专题;在项目申报、优秀推荐、职称晋升等方面,学校给予优先支持。第二十条
11、学校每两年组织校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评选(评选指标见附件2),对其负责人授予“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从其中择优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将其纳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第二十一条对于获评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在岗位聘用量化考核中,按照教学质量工程类教学团队计分。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XXXX大学教研室管理条例(泰院政发2012121号)XXXX大学虚拟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泰院政发202174号)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附件1: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备案表所在学院:教学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大学 基层 教学 组织建设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