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子基底和无基底上的自组装.ppt
《有机分子基底和无基底上的自组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分子基底和无基底上的自组装.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机分子的自组装总纲总纲引言1.分子自组装简介2.近年来有关分子(或多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内容3.概述在四类基底作用下的有机分子自组装4.有关有机分子组装的利用价值,前景和国家的预期目标引言:有机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发展引言:有机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发展在大多数科学领域,有机分子组装都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在最初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此方面的研究对环境、实验模拟条件等的要求都很高,以及研究及应用的前景的不甚明晰,一些机构组织对有机分子自组装方面的研究并不重视。踏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纳米仿生及太阳能催化制氢的的聚焦,人们逐渐发现了有机分子在自组装的极大应用及研究价值。特别近几数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医药有机分
2、子材料,仿生材料,分子聚集体,生物膜模拟及人工酶催化体系等方面研究的加速发展,分子组装成了研究新材料,发掘新课题的重要途径,进而这一方面的研究也一步步踏上日程,向世人展示出其极大的发展空间及研究余地。从最初的金属基底金属氧化物基底自组装,到现在的半导体无极晶体基底有机分子自组装,有机分子自组装一步步走入人们的视野。1.有机分子的自组装简介有机分子的自组装简介定义:定义:自组装自组装(self-assembly)为系统之构成元素(components;如分子)在受人类外之介入下,自聚集、组织成规则结构的现象,如分子的结晶即是一种自组装现象。有机分子的自组装有机分子的自组装则是指有机分子在热平衡的
3、条件下,通过化学键或弱相互作用自发形成热力学稳定有序膜的方式。自组装的有序性变化自组装的有序性变化自组装程序的发生通常会将系统从一个无序将系统从一个无序(disordered)的状态转化成一个有序的状态转化成一个有序(ordered)的状态,其可以发生在的状态,其可以发生在同的尺同的尺,如分子首先聚集成纳米尺寸的超分子超分子单元(supramolecularunit);如界面活性剂分子自组装成微胞;这些超分子单元间的作用进而促使其在空间上做规则的排(如微胞排成体心方之晶格),而使系统具有一种阶级性结构(hierarchicalstructure)对有机分子而言,这种“无序无序”到到“有序有序”
4、的自组的自组装过程装过程广泛的存在于生命体系中,并且在生命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例与意义简例与意义举例来说,生物体的细胞即是由各种生物有机高分子自组装而成;而运用各种分子之自组装亦是建构纳米材非常重要的方法,分子组装中常用到的由下而上由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来制备具光、电、磁、感测以及与催化功能的纳米材。在具体研究上,有机分子自组装一方面对于揭示生命现象、扩展化学理论揭示生命现象、扩展化学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它在仿生材料合成、仿生材料合成、凝聚态物理、结构化学、微电子学、生物凝聚态物理、结构化学、微电子学、生物膜等方面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额鉴于此
5、对有机分子自组装的研究是目前化学家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课题,由于其设计面极广,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在这方面也颇有研究。2.近年来有关分子(或多分子)自近年来有关分子(或多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大类)组装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大类)A.多分子自组装体化学方面多分子自组装体化学方面 较为新颖,还有一些技术不够成熟较为新颖,还有一些技术不够成熟概述概述:分子聚集体化学是化学发展的新层次。分子聚集体化学以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为基础,自组装是创造具有新颖结构和功能的有序分子聚集体的重要手段。分子聚集体的化学为实现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提供了契机,同时它与物理、生物、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为
6、产生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多层次、多组分的分子自组装及组装动态过程2.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加合性、协同性和方向性3.分子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与自组装原理:通过多识别位点单体的组装,阐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加合性、协同性和方向性,建立二维及三维空间分层次组装的有效原理和方法。2.多层次、多组分的界面分子组装与功能:致力建立多级界面分子组装方法,研究溶液中的有序组装体在界面转化的规律及其动态形成过程和解组装过程,实现多组分、多层次的功能组装体构筑。3.超分子复合物体系组装及组装过程:基于各种
7、弱相互作用组装形态和性质各异的超分子复合物,实现由超分子复合制备功能超分子材料。4.分子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研究分子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为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提供依据;研究分子聚集体中的化学转化,为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提供新的途径。5.分子组装体的手性及功能性手性组装体:研究分子组装体中的手性问题,并创造具有手性放大、手性传递、手性记忆等功能的手性组装体。6.生物膜模拟与人工酶:以聚合物囊泡作为模型体系,分别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三个层面来模拟生物膜;构筑新型高效超分子人工酶体系。要达到的目标要达到的目标1.建立分子自组装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揭示分子自组装的动态过程,认识分
8、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加合性、协同性和方向性,阐明分子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的规律,使我国分子聚集体化学的研究水平继续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2.发展具有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分子聚集体微反应器和超分子酶催化体系,创造若干新型智能响应的功能超分子材料,在分子组装的功能研究方面做出具有重要应用意义的成果;B.有机分子在基底上的自组装目前研究的最多,技术也最为成熟导言:导言:仿生材料合成是依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控制一定条件,使无机离子在有机物使无机离子在有机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的模板的指导下结晶通过自组装形成的模板的指导下结晶,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新型材料。研究表明
9、有机基质的种类、自组装方式等有机基质的种类、自组装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结晶的效果,合适的自组装方式能合适的自组装方式能够使有机物排列得更有序够使有机物排列得更有序,作为模板的效果作为模板的效果更好更好,从而控制无机材料的显微结构从而控制无机材料的显微结构,使材料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具有优异的性能。故而,研究有机分子在基底上的自组装对此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底上的自组装是目前人们实现有机分子自组装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在以具有某它是在以具有某种特性的固体材料为基底的作用下种特性的固体材料为基底的作用下,有机分有机分子完成从子完成从“无序无序”到到“有序有序”的自组装过程的自组装过程。有机分子
10、可在许多不同的基底上自组装,以基底及研究方向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a.以金属作为基底以金属作为基底 b.以金属氧化物为基底以金属氧化物为基底 c.以半导体为基底以半导体为基底 d.以无机晶体为基底以无机晶体为基底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有机分子在不同基底上自组装时结构原理及其不同各种基底上有机分子自组装方法在仿生材料合成领域中的嵌入应用研究精化选择合适的自组装方式,选取合适方法使有机物排列得更有序,使之作为模板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控制无机材料的显微结构,改良材料整体性质,使得材料拥有较好的结构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性能。3.在四类基底作用下的有机分子自组在四类基底作用下的有机分子自组装装1.有机分子在金属
11、基底上的自组装有机分子在金属基底上的自组装原理引理:原理引理:金属可与有机分子的某个官能团通过共价作用,使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紧密整齐的排列,制出完美的自组装单分子膜,从而影响无机晶体的生长。这种单分子膜在仿生材料合成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也由于上述原理,这种情况下的有机分子自组装往往可以较简单的完成,故而用金属做基底的有机分子自组装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下面我来介绍一些研究较多的金属基底,其相关的自组装分子,其自组装膜/基底之间的键型和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基底自组装分子膜/基底键型应用AuX(CH2)nSH,X(CH2)nSH2;n=124(X=CH3,CO2H,CH=CH2,OH,NH2;几乎任何硬碱
12、分子,硬酸分子或非极性基团)RSH(R为芳香环)AuSR;与表面键角90度到120度(3*3)R30度/Au(111)仿生合成,修饰电极表面,生物活化表面AuX(CH2)3SiCl3;一般,n=18(X=CH3,CO2CH3,CH=CH2,Br,CN2;软碱分子和软酸分子)无化学键,仅存在聚硅氧烷网络修饰电极表面AuX(CH2)nS(CH2)mY;m,n20(X,Y为烃基)AuSR/R配位键无Ag X(CH2)nSH Ag SR;n=124 与表面键角可变与表面键角可变;(X=CH3,CH CH2 等非羟基等非羟基)非对称层非对称层/Ag(111)Ag X(CH2)nCO2H Ag+,O2CR
13、 离子键离子键 (X为烃基为烃基)保护层保护层 粘合层粘合层 Cu HS(CH2)nR Cu SR 同上同上 以上是以金属为基底的各种常用的自组装体系,只是一些简以上是以金属为基底的各种常用的自组装体系,只是一些简略的表述,仅表明概念略的表述,仅表明概念仿生合成仿生合成保护层保护层粘合层粘合层根据实际研究应用情况,也由上述各个表格可以看出,作为基底以金用的最多,在金基底上自组装的有机分子主要是含有硫醇(S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自组装形它们自组装形成的单分子膜对无机物结晶有很好的指导成的单分子膜对无机物结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作用。例如用烷基硫醇在Au基底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制备无机晶体要
14、比在无基底的基质上快10倍以上,这样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有高的覆盖度和二维结晶性。金表面上的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金表面上的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层对金表面上的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而言,对对Au S 键的正确理解是了解有关链的排列、热键的正确理解是了解有关链的排列、热稳定性、形成动力学的中心问题稳定性、形成动力学的中心问题。研究表明:在金的纳米微粒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样品为硫醇(RSH)而非RS-。因此,烷基硫醇可在金上可在金上进行完整的自组装进行完整的自组装,得到烷基硫醇的单分子膜得到烷基硫醇的单分子膜。用此自组装膜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有不同晶型的碳碳酸钙晶体酸钙晶体生成。结合最近Tremel的一些
15、研究成果可知道,在223时,生成的晶体大多为六方的霰石和菱形的方解石;在452时,大多则为针叶状的文石。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金有高的表面能有高的表面能量和好的导电性量和好的导电性,因此有能量交换进入的离子,所以在金表面上形成的自组装膜上生长的晶体密度比较大(当然,还有人持不同观点);温度和温度和2端基硫醇链的长度端基硫醇链的长度也是影响结晶影响结晶的因素,温度越高、链越长温度越高、链越长,密度就密度就越大越大,这是因为端基端基(如羧酸盐或羧酸脂如羧酸盐或羧酸脂)对对Ca2+有很高的亲合力有很高的亲合力,所以就有高的结晶密度。从上表可以列表看出还可看出银、铜等金属也可作为基底。科学家Aizen
16、berg等用微微接触压印法接触压印法在Ag、Pd等金属上得到了一种排列有序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在其上生长的晶体的粒度范围较大:从亚毫米级到亚微米级。实验中,他们以银作基底,用HS(CH2)15COOH进行自组装,使CaCO3在单分子膜的影响下结晶,得到了排列有序的方解石晶体。用作自组装的物质一般为HS(CH2)nX(X=CO2H、SO3H、OH)。微接触压印法微接触压印法首先举个例子来简要阐述一下:应用中,以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橡胶(PDMS)为弹性印章,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正已烷溶液为“墨水”,用微接触印刷技术使普通显微盖玻璃基片表面形成诸多具有不同浸润性的图形化微区,将基片放入氯化铵
17、气体中沉积形成氯化铵微图形结构。这种方法在分子组装及很多领域均有广泛这种方法在分子组装及很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应用,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微接触印刷法微接触印刷法微接触印刷法是由接触印刷法是由Whitesides等人于等人于1993年提出年提出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使用具有纳米图案的弹性印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使用具有纳米图案的弹性印章将自组织单分子膜印到基片上。工艺过程如图章将自组织单分子膜印到基片上。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把一个硅片用电子束刻印术或其他所示。首先,把一个硅片用电子束刻印术或其他技术制作成技术制作成-个浅浮雕式的母板个浅浮雕式的母板(其形状为一些相等其形状为一些相等高度
18、的高度的“岛岛”分布在稍低的基面上分布在稍低的基面上);然后,把聚二;然后,把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硅氧烷(PDMS)的一种化学前体的一种化学前体它呈自由它呈自由流动的液体状态流动的液体状态倒在浅浮雕式母板上,化学倒在浅浮雕式母板上,化学前体将凝结成橡胶状的弹性固体,把此固体揭下前体将凝结成橡胶状的弹性固体,把此固体揭下来就成了印刷时用的印章。如此得到的来就成了印刷时用的印章。如此得到的PDMS印印章,其上的凹章,其上的凹“坑坑”图案与母板上的凸图案与母板上的凸“岛岛”图案具图案具有惊人的吻合程度:印章能够复现出母板上小于有惊人的吻合程度:印章能够复现出母板上小于几纳米的特征。实施印刷时,先在几纳
19、米的特征。实施印刷时,先在PDMS印章上印章上的岛面上涂一种含有硫醇的试剂,再使它与一张的岛面上涂一种含有硫醇的试剂,再使它与一张合适的合适的“纸纸”接触,也就是垮嫒璃、硅或聚合物基接触,也就是垮嫒璃、硅或聚合物基片上的一层薄金膜接触。片上的一层薄金膜接触。硫醇与金的表面起反应,形成一层高度有序的薄硫醇与金的表面起反应,形成一层高度有序的薄膜膜(称为自组装单层,即称为自组装单层,即SAM),它复现了印章卜,它复现了印章卜的图案。由于硫醇试剂在与金膜表面接触后会略的图案。由于硫醇试剂在与金膜表面接触后会略微扩散,使得图案花纹的分辨率下降,但仍能产微扩散,使得图案花纹的分辨率下降,但仍能产生其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 分子 基底 组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