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态旅游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及范围4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72.1 项目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 市场分析153.1生态旅游农业概况153.2生态农业旅游分析213.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与预测234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274.1建设地点274.2建设条件285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415.1 建设目标和定位415.2 建设内容425.3 建设规模435.4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一览表476 项目总体布局496.1布局依据和原则496.2 项目用地布局497工程技术方案51
2、7.1交通组织和道路517.2 绿地景观系统537.3水体系统567.4 景观节点分析567.5 建筑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方案578 公用工程598.1给排水工程598.2电力通信工程628.3 燃气工程668.4防灾工程679 环境保护709.1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709.2主要影响709.3环境保护措施7110安全卫生与节能、节水和节地7610.1 安全卫生7610.2节能和节水7710.3节水和节地811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招投标8211.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211.2 招投标8212 项目单位概况及劳动定员871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8712.2 劳动定员87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
3、措8913.1 投资估算8913.2 资金筹措9014 财务分析9314.1财务评价原则9314.2经营收入及税金估算9314.3总成本费用估算9414.4财务效益分析9414.5偿债能力分析9514.6不确定性分析9514.7财务评价结论9615 研究结论及建议9815.1 结论9815.2 建议98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生态旅游公园项目1.1.2项目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项目用地面积93.2公顷(1398亩)。1.1.3项目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1.1.4 项目定位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定位为集休闲、体验、文化、佛教等于一体的高档度假酒店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9
4、3.2公顷,其中*现有用地面积50公顷,扩建工程用地面积23.2公顷,*用地面积20公顷.总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6.2万平方米,310个车位,共划分为六大板块:1.户外拓展区,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2.高端休闲运动区,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3.休闲农业体验区,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4.特色文化体验区,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5.*祈福区,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6.国际度假酒店区,建筑面积47300平方米;7.其他,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1.1.5项目用地获得方式招投标。1.1.6项目建设期本项目规划建设工期6年(60个月),从2011年6月动工至2017
5、年5月竣工。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24908.6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96414.44万元,其他费用16420.83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费用11000万元),预备费3046.55万元。2、资金来源建设项目拟定的资金来源由企业招商引资及自筹。1.1.8效益预测1、主要经济效益(1)收入预测达到经营目标年份后,呈现增长的趋势,预计平均年度营业收入为51826.06万元,平均年利润总额22391.91万元,平均年上缴营业税金及附加2798.61万元。本项目可带动平均年度收入50亿元以上。(2)财务效益评价指标:项目投资利润率13.44%,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6、10%,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15.98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公顷93.22总建筑面积1567003总投资万元124908.644平均年经营收入万元51826.065平均年总成本费用万元26635.546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12所得税前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10所得税后7盈亏平衡点%51.39平均8财务净现值(10%)万元30519.2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10%)万元5620.59所得税后9项目投资回收期年14.99所得税前项目投资回收期年15.98所得税后10项目投资利润率%13.44
7、平均11建设期年62、社会效益该项目符合*省及*各级的长远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可为社会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4000个,推进了社会发展,提高了群众环保意识,实现旅游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渗透融合,提升城市品位。1.1.9 项目承办单位本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由台湾南良集团、*集团牵头组建财团共同承办。1.2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及范围1.2.1 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8、村庄规划标准(GB50188-93);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 7、村镇规划规范;8、旅游规划通则;9、*省休闲农业总体规划;10、*生态旅游综合体规划;11、*总体规划;12、国家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法律、法规;13、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2.2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将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有关结论和建议,供项目单位及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1.3 研究结论概要1.3.1 研究结论项目建设顺应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具有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选址建设条件优越,项目规划起
9、点高、观念超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1.3.2 建议1、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构建旅游对外宣传网络;2、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3、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4、创新投融资机制,争取政府扶持资金,改善旅游服务软环境建设;5、推行投招标、工程包干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资金供应计划,抓好人、财、物、供、产、销一条龙管理,以确保项目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6、项目建设资金量较大,建设单位自有资金需作好合理安排。*五星级生态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 项目背景基于对*城市发展未来的判断、对国家关于生态旅
10、游产业的扶持政策,结合*区域独特的秀丽风景,项目单位拟充分发挥自身在旅游、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及配套物业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抓住机遇在*省*市*区*生态旅游区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朝圣旅游、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商务度假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市森林植被一流、旅游产业一流、服务质量一流、水土保持一流的多功能、高标准城乡生态一日游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群。2.1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及地方发展的需要2.1.1 文化旅游产业是国家到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产业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缩小地区间与城乡间的经济差距、增进地区间的
11、交流、促进就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增强人民体质、强化民族素质、凝聚民心、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等都有着独特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和向高消费阶段过渡,国内居民出游率将不断上升,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强烈。我国人均GDP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GDP增至20002500美元,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进入发育成熟阶段。国内居民休闲时间增多,人口流动性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接待设施、旅游交通、旅游环境等不断发展完善,都将大大地促进国内旅游的繁荣。当今世界,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2.1.2 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支持2.1.2.1
1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报告第七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13、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使之代代相传、荫泽后人。2.1.2.2 根据2007年中发1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3月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双方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4、设做出积极贡献。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已成立“全国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具体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承担。2.1.2.3 从2007年5月以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3次休闲农业工作调研;起草了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认真总结各地推进休闲农业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乡村旅游县、乡、村标准。 2.1.2.4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将旅
15、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标志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2.1.2.5 2010年2月11日*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要求: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群,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销售收入、总资产突破100亿元的旗舰文化企业集团发展到35家,文化上市公司5家以上、市值过200亿元的突破2家。60的县市成为全国、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各级政府要增
16、加文化事业产业投入规模,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省财政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亿元,从2010年起设立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各市州、县市区财政要安排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使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主流媒体的投入。加大对基层文化单位的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2.1.2.6 2009年初国家旅游局与*省政府签订关于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局省会商”工作机制;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意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
17、予系列扶持政策。2.1.3 是*旅游捷足先登“3+5”城市群的需要2.1.3.1 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市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要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市域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资源枯竭替代性产业之一,*城市群的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全省旅游网络中枢,以及全国知名新兴旅游胜地和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2009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12.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73亿元,*旅游产业连续5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30%以上的客源来自*,“*其实正在成为*的后花园。”*“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不断完善城市建设与景区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以对接融入*为契机,打造*生态旅游休闲
18、基地,以“三创”为契机,加快我市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2.1.3.2 本项目的建设是*服务“3+5”城市群和拓展对外“窗口”的重要载体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3+5”城市群发展的不断推进,给*旅游业特别是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而本项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上我市新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项目承建公司的雄厚财力,足以使该项目能驻足*,辐射湘中,服务“3+5”城市群,带动产业大发展,巩固提升*区域竞争力。2.1.3.3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区工
19、薪阶层的子女逐渐由以前的“半城市半农村”生活状态转化为“纯城市”生活状态,孩子们的农业生产实践观念逐渐淡忘,“五谷杂粮”都分不清的孩子日渐增多,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2 *市发展来势喜人,适合建设生态旅游项目2.2.1 *市概况*地处*省正中部,是*省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27122814,东经1114511231之间;东邻*、*,南傍*,北界*,西与*、*接壤;下辖*区、*、*、*、*五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39万亩,总人口396万人,森林覆
20、盖率42.35%;是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是*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隅,*、*铁路交汇如此,使*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2.2.2 *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条件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旅游景点和景区主要有波月洞、*庙景区、*故居及纪念馆、*故居、*纪念馆,*旧居、*风景区、*龙宫、*等。2.2.3 *市持续发展能力强近几年,*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五大优势产业,打造出了国家“森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省“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城市品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
21、年实现生产总值678亿元,增长14.7%;完成财政总收入56.3亿元,增长20.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01亿元,增长24.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4元,分别增长12.4%、8.6%;人口自然增长率6.16;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对湘中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扩大。加上*铁路口岸在2008年得到省政府的正式批复,更增强了*区域中心城市的份量。生产总值2010年是2005年的2.24倍,年均增长13.1%,高出“十五”时期3.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是2005年的2.1倍,达到1.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是2005年的
22、3.4倍,年均增长27.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是2005年的2.45倍,年均增长19.58%。我市作为环*城市群重要一极,在全省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2.2.4 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项目选址位于*示范片*,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岗地丘陵地带,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土壤条件优越,林木茂密,动物品种较丰富,孙水河穿境而过,距*城区3.5公里,*新高速、潭邵高速连接线贴境而过,交通便利。同时,市、区两级政府已经决定重点开发项目所处区域,且该区域内没有任何工矿企业,生态产业基础具有先天优势,加上市场需求强劲的拉动效应和低成本优势及政策倾斜的助力,非常有利于发展生态观光产业。2010年2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旅游 建设项目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