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
《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有效应急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以最快时间到达目的地控制事件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体系 中心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
2、组下设应急队伍。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中心应急队伍立即进入战时工作状态。在中心领导的指挥下统一协调调度中心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积极开展应急工作。 (一)组织领导 中心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对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县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县疾控中心副书记、副主任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副主任医师 成 员: 县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县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科长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县疾控中心结防科科长县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科长(二)
3、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工作领导组和应急队伍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应急处理、信息收集、报告等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做好职责范围内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要提高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健全体系加强合作。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应急处置体系及相关信息系统要与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组织开展对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对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及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哨点医院的监测等。 (二)预警。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响应级别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三)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县疾控中心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中心所有工作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时
5、限和程序。责任报告人接到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详细询问、记录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及范围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病人的症状、体征有否死亡事件信息来源及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并立即报告中心领导中心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卫生局领导报告请示领导将启动_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由中心领导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接到县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专报系统报告信息后应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统计汇总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4、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
6、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报告的具体要求要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做出预警和反应级别。根据不同类别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其预警和反应级别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事态和影响
7、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对在学校、居民区、人群聚集地、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应急反应措施1、开展流调和采样。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按有关技
8、术规范采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开展检验查找致病原因。 2、确定疫区。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政府批准宣布疫区范围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对跨县域的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需经市政府批准对传染病疫区实施控制。 3、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4、强制措施。必要时建议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
9、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 5、资料管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6、加强宣传。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情况;并积极向省、市CDC反馈情况在省、市CDC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迅速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
10、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所需预防用防护设备、消毒药品等物资的供应并按照规定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市CDC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同时争取市CDC在人员、技术、设备及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家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心 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应急 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