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天然气输气管道XX段改线工程C标段.doc
《XX天然气输气管道XX段改线工程C标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天然气输气管道XX段改线工程C标段.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天然气输气管道 XX段改线工程 C标段XX国道段 XXX国道穿越应急预案编制:审核:批准:XX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XXXX项目部XXXX年 XX月 XX日 目录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3- 3二、工程概况及自然、地质条件1、工程概况 - 32、地质情况 - 43、自然状况及气候条件 - 44、场地地震效应 - 45河床及岸坡稳定性评价 - 4三、施工中的安全防护重点四、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5- 5五、应急准备 - 61、成立应急抢险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 62、求助单位 - 6六、应急响应 - 6七、应急措施 - 71、基坑坍塌滑坡 - 7(1)、预防措施 - 7(2)、应急措施
2、 82、支护桩侧向位移 - 8(1)、安全预防措施 - 8(2)应急措施 - 83、基坑坑底隆起 - 9(1)、安全预防措施 - 9(2)、应急措施 - 94、涌砂涌水 - 9(1、)安全预防措施 - 9(2)、应急措施 - 95、路面沉降、塌陷 - 9(1)、安全预防措施 - 9(2)、应急措施 -1010八、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XX路 XXX国道为交通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其安全运行十分重要,一旦出现工程事故,后果严重,因此在管道穿越时应做好应急准备,高度重视,在方案上严密可靠,在措施上严格保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
3、懈、高效协调的原则。保证所有应急资源处于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援救,有效的避免造成损失,实现紧急情况下应急行动快速、有序、高效;将危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二、工程概况及自然、地质条件1、工程概况XX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 XXX”)是XX省天XX公司投资兴建的第2条全省输气管网的主动脉,由东向西经过XX、XX、XX、XX、XX五地市,设计输量 35108m3/a,设计压力6.3MPa,干线管径为813mm。管道建成投产后,由于 XX市城区的发展和扩大,新增的桥梁匝道、地铁轻轨、桥墩等对XXX线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4、为保证XXX线及东外环路的运行安全,同时满足地方规划需要,对XXX线部分地段进行改线。XX江、XX国道穿越位于XX区XX镇东外环路与XX路交叉路口附近,管道穿越处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区。穿越处河道基本顺直,两岸人口相对稠密,水、路交错。因此决定采用定向钻穿越、顶管穿越相结合的穿越方式。本次穿越范围为XX路轨道段,管线穿越两端桩号为NC02G-NC04G号桩,包括 NC02G-NC03G定向钻穿越和NC03G-NC04G顶管穿越。其中定向钻穿越包含 2条管道:81314.3 L450 LSAW加强级三层PE防腐直缝埋弧焊钢管、硅管套管1146mm。拟采用同孔回拖。定向钻入土角10,入土点为( X
5、104596.60, Y=614700.31),出土角7,出土点为(X=103989.13,Y=614421.09),定向钻穿越长度为 675m,管道焊接长度 549m。顶管穿越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法,穿越管道为81314.3 L450 LSAW直缝埋弧焊钢管并进行加强级三层 PE防腐,顶管穿越长度入土点为(X=104008.02,Y=614506.139 ),出土点为( X=104113.54,Y=614453.94),套管长度为 116m,水泥套管规格为DRCP III 15002000。 2、地质情况根据野外钻探资料,管道穿越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揭露岩性为黏土、淤泥质土和黏性土混砂土组成,
6、现将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层: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碎石、砂砾及黏性土组成,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第层:黏土,黄色,含有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可塑,向下逐渐变软,上部夹有耕植土,该层分布较普遍,在洞桥江河道内缺失该层。层厚 0.802.20m,层底埋深为 1.302.30m,层底标高 -0.180.97m。第2层:淤泥质黏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局部夹少量的粉砂团块,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流塑。该层分布较普遍,仅洞桥江河道下缺失。层厚 1.8011.50m,层底埋深为 4.0013.30m,层底标高 -9.17-1.98m。第3层:
7、淤泥,灰色,含少量贝壳碎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主要在场地北侧宁穿路、洞桥江处有揭露,其中洞桥江河道内表层 1m含较多碎石、砂砾及玻璃碎屑等。层厚 7.0012.00m,层底埋深为 10.8016.50m,层底标高 -14.33-10.13m。第1层:粉质黏土混粉砂,灰色,含少量腐植物,混约 30%的粉砂,粉砂呈团块状,石英长石质,夹少量贝壳碎片;切面粗糙,流塑。该层分布普遍,在洞桥江穿越北部厚度较小,层厚 1.502.50m,其余各处厚度较大,未揭穿。第3层:粉质黏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粉砂团块,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软塑。该层在洞桥江穿越北
8、部有揭露,未揭穿。3、自然状况及气候条件XX江穿越位于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分明,严寒期不长,多年平均温度 16.30C,年平均降雨量 1400mm,山区 15001800mm,平原 13001400mm,最大 2334.1mm,最小 880.1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 57月的梅雨季节和 8-9月的台风季节,冬季雨量较小。4、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平面分布上地层岩性比较均匀,存在较厚的软土,该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的
9、类型为软弱土。该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可取为0.65s。5河床及岸坡稳定性评价XX江整体上穿越地段两侧地形起伏不大,穿越段河道的两侧为农田。河道较弯曲,为人工修砌岸堤,采用浆砌片石护岸,稳定性较好。水流枯水期与丰水期水量变化不大,平常状态下水流缓慢,以淤积作用为 主,河流河床地层岩性主要为河流淤积土。根据勘察资料显示,丰水期河流最大冲刷深度按 2m考虑。三、施工中的安全防护重点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困难、不利条件,经多方讨论和分析,确定本项目的突发事件、风险和紧急情况有:地面沉降、塌陷事故、交通事故、违规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天然气 输气管道 改线 工程 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