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性能测定方案.doc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猪性能测定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内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内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
2、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内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育种群可适度开放
3、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品种场号分场出生年度场内窝号窝内个体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
4、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2.2 标记方法建议个体编号用耳标刺标或耳缺作双重标记:耳标编号为个体号第三至六位字母,即场号,加个体号的最后六位;刺标和耳缺为个体号的最后六位,耳缺剪法如图2所示。图2 种猪耳缺剪法3 测定性状3.1 基本性状基本性状包含三个:校正至100kg体重的日龄;校正至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3.2 辅助性状3.2.1 生长发育辅助性状生长发育辅助性状包含三个:校正至50kg体重时日龄;测定期饲料转化率;校正至100kg体重时活体
5、眼肌面积。3.2.2 繁殖性能辅助性状繁殖性能辅助性状包含四个: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胎间距;初产日龄。3.2.3 胴体性能和肉质辅助性状胴体性能和肉质辅助性状包含八个:胴体眼肌面积;腿臀比例;肌肉pH1;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嫩度。4 测定设备4.1 体重测定 带保定栏的磅秤或电子称。4.2 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测定背膘与眼肌面积测定仪(B超,参见图3)图3 背膘与眼肌面积B超测定仪4.3 饲料转化率自动饲料记录系统4.4 肉质性状pH计、系水力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等(可以委托中心测定)。5 测定方法5.1 达100kg体重日龄控制测定的后备种公、母猪的体重在80105kg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猪 性能 测定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