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doc
《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活动,推进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促进科技成果评 价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科技评估管 理暂行办法及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中科技成果是指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 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 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第三条本办法中科技成果评价是指按照委托者的要求,由评价机构聘请同行专家,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
2、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 准,对被评价科技成果进行审查与辨别,对其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 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对成果的知识产权不做评价。第四条 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简称评价机构)是指参加科技成果评价试点的具有科技成 果评价业务能力,独立接受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有偿提供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社会中介 服务机构和事业单位。第二章成果评价范围和内容第五条 凡经试点地区、部门及行业协会(简称试点管理部门)确定范围内的单 位或个人所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均可按本办法评价。第六条本办法所指的科技成果评价主要针对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种类型进行评价。应用技术
3、成果主要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 新产品及技术标准等,包括可以独立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 吸收再创新的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又分为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和社会公益类应用技 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是指为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有关发展战略、政策、规划、 评价、预测、科技立法以及管理科学与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报告 和著作等。软科学研究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部门、地区和行业 的决策和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第七条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内
4、容是:(一)技术创新程度、技术指标先进程度;(二)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三)成果的重现性和成熟程度;(四)成果应用价值与效果;(五)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六)进一步推广的条件和前景;(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三章 成果评价原则第八条依法评价原则科技成果评价主要涉及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评价机构及评价咨询专家三方面。有关各 方应当遵循科学技术评价办法 (试行 )、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遵守 评价合同约定,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发生争议时, 根据合同法等法律、 法规予以解决。 第九条 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独立原则 科技成果评价活动依法独立进行, 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预; 评价
5、机构独 立地从事评价工作, 评价咨询专家独立地向评价机构提供咨询意见,评价咨询专家提供 咨询意见时不受评价机构和评价委托方的干预。客观原则 评价咨询专家在提供评价意见的过程中, 按照评价成果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 评审和评议。评价报告和评价意见中的任何分析、技术特点描述、结论,都应当以客观 事实为依据。公正原则 评价机构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完成评价工作。 评价机构不得因收取评价费 用而偏袒或者迁就评价委托方;评价咨询专家也不得因收取咨询费而迁就评价机构。 第十条 分类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为保证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各自特点,采 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加权量化进行定
6、量评分,然后在定量评分结果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第四章 评价形式第十一条 科技成果评价可以采取会议评价和通讯评价两种形式。(一)会议评价 需要对科技成果进行现场考察、测试,或需要经过答辩和讨论才能做 出评价的, 可以采用会议评价形式。由评价机构组织评价咨询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 成果做出评价。(二)通讯评价 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答辩和讨论即可做出评价的,可以采用通信评 价形式。由评价机构聘请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通 讯评价必须出具评价专家签字的书面评价意见。第五章 评价应当提交的资料第十二条 评价委托方根据评价成果的所属类别向评价机构提交如下评价资料。(一)应用技术
7、成果(1)研制报告 主要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 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已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效益情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 业科技进步的意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等内容;(2)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3)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4)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的背景材料,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结论的参考文献;(5)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审批文件;(6)缴纳国税、地税的税务证明或推广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环境生态 效益证明;(7)用户应用证明;(8)评价机构认为评价所必需的其他技术资料。(二)软科学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
8、2)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含软件著作软);(3)论文(论著)被收录和被他人论文(论著)正面引用证明;(4)实际应用或采纳单位出具的证明;(5)评价机构认为评价所必需的其他技术资料。第十三条 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和成果完成者应当提供真实的技术资料,因提供虚假数 据和资料而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由数据和资料提供者承担。第六章 评价程序第十四条 科技成果评价可由成果使用方、完成者或项目管理部门(单位)作为 委托方提出。对符合评价范围的,评价机构与委托方签订委托评价合同,按照评价程序 开展评价工作;对不符合评价范围的,不得接受委托。第十五条 科技成果评价按下列程序进行:(一)委托方向评价机构提出成果评价
9、需求。(二)评价机构收到被评价成果材料后,初步审查评价委托方提交的技术资料,判断评 价委托方提出的评价要求能否实现。(三)接受评价委托,与委托方签订评价合同,约定有关评价的要求、完成时间和费用 等事项。(四)确定成果评价负责人。 由其选聘熟悉被评价科技成果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评价咨 询专家,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得超过两人。(五)对于需要具备检测或查新报告才能做出评价结论,但评价委托方又未提供相关报告的,评价机构可以要求评价委托方提交符合要求的检测、查新报告,也可以与评价委 托方协商,由评价机构作为检测、查新委托人取得检测、查新报告。(六)专家评价。由每位咨询专家独立评价,提出评价意见。评价机构工作人
10、员负责汇 总每位咨询专家的评分结果,并计算出综合评分。(七)评价负责人在综合所有咨询专家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评价结论。(八)按约定的时间、方式和份数向评价委托方交付评价报告。第十六条 采用会议评价时,由评价机构根据具体情况, 聘请 5 至 9 名专家组成评价咨 询专家组,其中同行专家应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余可以为经济、财务或管理专家。每位 咨询专家独立提出评价意见。 评价负责人综合归纳每位咨询专家的评价意见并形成评价 结论,并提请评价咨询专家组通过。第十七条 采用通讯评价时,由评价机构聘请专家 5至 9人组成函审组, 其中同行专家 应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余可以为经济、财务或管理专家。各位专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成果 评价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