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 制 说 明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二一一年九月目 录一、工作简况3(一)任务来源3(二)主要起草、协作单位及承担的工作3(三)主要工作过程3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4(一)编制原则4(二)编制要求4(三)编制依据5(四)各章节编制说明5三、数据来源及验证分析20(一)主要数据来源及验证试验(详见表2):20(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20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27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27六、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28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28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
2、的建议28十、征求意见情况28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国标委2010年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列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二)主要起草、协作单位及承担的工作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全面负责标准研究和起草工作,全面征求意见、验证等工作。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四川省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协助完成标准起草工作。主要协作单位:中央储备粮成都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湖北分公司、中央储备粮广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江苏分公司、北京市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重庆市渝粮集团、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局、中央储备粮荆门直
3、属库、中央储备粮安陆直属库、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通过应用验证提出修改建议。(三)主要工作过程该项目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立项。课题组以LS/T 1211为基础,用将近2个月的时间,对我国近两年来粮油储藏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对LS/T 1211颁布实施以来新颁发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粮油质量标准,相关政策法规,相关的国际标准,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粮油仓储科学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工作。先后查阅了粮食储藏、粮油仓储科技通讯、中国粮油学报、郑州粮食学院学报、各省市公开出版的粮油科技刊物、粮食储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以及相关粮油科技
4、书刊,分析研究了两年多来粮油储藏方面的科研报告和相关文献;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国内外粮食储藏科学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研究了第十届国际储藏物保护工作大会(International Working Conference on Stored- product Protection)和第八届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Fumi- gation in Stored Products)的全部文献。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对LS/T 1211发布实施以来国内外
5、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对国际粮食储藏标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入正式编写阶段。根据修改完善确定的编制大纲,课题组经过1个月时间的工作完成了讨论稿,经所学术委员会议讨论修改并由国家粮食局网上征求意见,3月初在全国省级粮食仓储处长会议征求意见,经修改完善后,于4月1日由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组织相关专家审定修改后,再度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并于7月21日召开专家会议集体修改。此后,国家粮食局于8月125日在网上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征求意见。国家粮食局于9月13日组织专家对反馈意见集体讨论修改后,形成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写规则是按照GB
6、/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二)编制要求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储粮生态系统理论和储粮安全学为指导,以主体(粮油)安全为核心,通过对储粮技术行为的规范,控制储粮生态条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等),实现粮油安全储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成熟性、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基础性。科学性与成熟性本标准的制订将科学性与成熟性放在首位,只规范成熟技术,每一技术都要求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对有争议,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除在标准制订期间能研究解决的以外,留待以后技术发展完
7、善后,在修订时补充。完整性本标准的制订充分考虑粮油储藏设施与技术流程的完整性,要求覆盖主要的粮油储藏设施和技术流程。先进性本标准编制力求代表我国粮油储藏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体现最新科技成果。实用性和基础性本标准编制力求满足粮油储藏过程的实际的需要,对相关成熟技术提出最基本要求,阐明基本原理,以满足各类粮油仓储企业保证粮油储藏安全的基本要求。各类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性质,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三)编制依据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LS/T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行标”)以及与粮油储藏技术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等。行标发布实施以来我国主要的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研究文献
8、和成果,包括十一五粮食储藏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果。 近3年来国外主要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文献,重点是第十届国际储藏物保护工作大会和第八届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文献。(四)各章节编制说明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E、F为资料性附录,与行标相同。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四川省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详见标准稿。本标准为首次制定。0 引言本标准是在LS/T 1211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进行充实和完善,特别是补充
9、了植物油储藏的内容。本标准根据粮油储藏安全学和粮油储藏生态系统理论,参照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了粮油储藏技术行为。本标准的实施必将为我国粮油储藏安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对本标准的背景和作用做简要说明。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食与油料进出仓、粮食与油料储藏期间的粮情与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以及植物油储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的储藏。虽然文字表述上与行标基本相同,但作为国家标准,其含义却不一样:作为我国粮食储藏的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我国境内各类开展粮油储藏业务的企业和单位,既适用于中
10、央储备粮、省、市县级储备粮等国有粮油企业,也适用于其他所有制(如外资、个体)的粮油仓储企业,以及食品、酿造、饲料等行业长期和短期储藏的粮油。植物油储藏技术是本标准在LS/T1211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其内容、结构也与粮食与油料基本对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与粮油储藏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8个,包括粮食、油料、油脂、饲料的卫生标
11、准以及其他单项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等。3 术语和定义对本规范涉及的术语作出明确的定义,如:粮油、粮食、油料、油脂、储粮有害生物、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露天储藏、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及各类粮仓的定义等,这些定义仅适用于本标准。其中:粮油、粮食、油料、植物油、储粮有害生物、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高水分粮油、粮仓、房式仓、筒式仓、地下仓、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低氧、缺氧、双低储藏、三低储藏、低剂量熏蒸等术语和定义与行标完全相同;根据专家建议删除了“简易储粮设施”;增加了高温粮、发热粮、粮堆结露、四合一技术、粮情、简易房式仓、土堤仓、就仓干燥,双温曲线图、三温曲线图、植物油库、油罐
12、油罐组、油罐区、集油池、护油堤,控温储油技术、气控储油技术等术语和定义。其中:粮堆结露:粮食和油料储藏过程中由温差造成的粮食水分快速上升甚至在粮粒及围护结构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指粮堆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在粮粒、器材和维护结构内侧冷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由于结露初期粮粒能迅速吸收表面的凝结水,肉眼不一定能直接看到,但结露确实已经发生,所以,根据专家建议将粮堆结露定义为:“粮食和油料储藏过程中由温差造成的粮食水分快速上升甚至在粮粒及围护结构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因此本标准对“粮堆结露”的定义从现象到原理都解释得更准确、更科学。粮情:指粮食储藏过程中的粮堆温度、粮食水分含量、感染储粮有害生
13、物的种类及数量、仓内温湿度、大气温湿度、粮堆气体成分及浓度等情况。这些情况与粮油的安全储藏密切相关,是粮油储藏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的重要信息。土堤仓:指四周筑堤,入粮前下铺防水材料,入粮后上覆蓬布等防水材料的简易储粮设施。从澳大利亚引进国内,技术成熟,是北方地下水位低、少雨地区的简易储粮设施,储粮安全性高于露天囤,在河南等省应用较多。其余都是便于理解油脂储藏方面相关条款的名词术语。4 粮食与油料储藏由于国家粮食局质量标准中心同期制订ISO 6322 谷物与豆类的储藏(以下简称ISO 6322)的等同采用国家标准,对ISO 6322中“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方面的内容仅简略提及,以便与等同采用的
14、国家标准衔接。本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写入了影响粮油储藏安全的相关因素,引入了储粮生态区域和储粮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本章主要是行标内容,有部分补充。4.1 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本节全部为行标内容。 基本要求在“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之前增加“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粮食与油料质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众所周知,先进合理的储藏技术不仅能保证粮油储藏安全,而且可以降低粮油储藏费用,提高粮食的社会、经济效益。4.1.
15、2选择储藏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相关因素,强调选择粮油储藏技术时应根据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储藏粮油的种类,粮食本身的耐储性、耐热性和感染的有害生物等不同储藏特性,粮食水分,有害微生物感染,入仓质量情况以及最终用途,仓储设施及设备性能、储藏温度、湿度、粮堆气体成分和储藏时间等储粮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储藏技术组合,营造良好的储粮生态条件,实现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告诉企业应用粮油储藏技术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避免盲目性。众所周知,粮食、油料品质和储藏特性对安全储藏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简要提出粮食和油料品质、耐储性、耐热性和感染的有害生物等公认的影响安全储藏的因素,要求对不同种类粮食的
16、储藏应采取不同的储藏设施与储藏技术。本节所提出的都是公认的与储藏粮油品质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在粮油储藏重要学术论著(如佘纲哲主编的粮食生物化学、路茜玉主编的粮油储藏学等)和ISO 6322中都有详细论述,这些是储粮生态系统中来自储藏主体(储藏粮油)本身和客体(粮油以外的生态因子)的影响粮油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同期制订等同采用ISO 6322内容的新国标,本标准仅简要说明影响粮油储藏安全的某些生物因素(如粮油的新陈代谢、酶、有害生物活动引起的发热等)和非生物因素(如储粮温度、相对湿度、粮堆气体成分以及储藏时间等)。4.1.3 我国各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和主要储粮措施这部分根据“十五”国家科
17、技攻关重点项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储备配套技术的优化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引入了储粮生态区域方面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我国7个储粮生态区域的名称、位置与范围、主要储粮生态条件以及各储粮生态区域应采取的主要储粮技术措施(附录A),均是行标内容。4.2 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4.2.1 粮仓基本要求.14.2.1.4要求根据粮食储备、中转、收纳功能的需要,建设相应粮仓设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确保储粮安全和食品安全,要求粮仓“周围1 km范围内无农药厂、化工厂、炼油厂、石油库和高压电线等污染危险源”。对粮仓选址提出要求。对地下粮仓的选
18、址和建设也提出了基本要求。为粮仓建设、使用和储粮安全提供了保障。.5 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仓内地面的要求。.6 墙体内侧墙面应完好平整并设防潮层;墙体无裂缝;墙壁与仓顶、相邻墙壁、地面结合处应严密无缝;墙面应按设计最大的仓容量标明装粮线及高度标尺,并在装粮线处设置密封槽。根据杨浩然等专家建议,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标尺”的要求。.7 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低温仓墙体的传热系数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储备配套技术的优化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对墙体建设材料提出的具体要求。均是原行标的规定。.8 4.2.1.12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仓房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受损进行维修改造,应符合LS
19、8004的规定”。4.2.2 简易储粮设施对露天储粮设施的要求,是确保简易储粮设施及储粮安全的基本要求。4.2.3 其他设备与设施要求根据所处的储粮生态条件、仓型和采用的储藏技术的需要,配备清理、输送、计量、粮情检测、通风、制冷、熏蒸、消防等设备设施。避免了仓储设施、设备盲目配置的情况。均是行标内容。4.3 粮食与油料进出仓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4.3.1 安全要求对粮食与油料进出仓的安全提出要求:进出仓的安全操作与管理按LS 1206的规定执行。行标内容。根据近几年粮库廒间非承重隔墙散装储粮出现事故的情况,增加了“储藏散装粮食和油料的仓房,廒间隔墙应为承重墙”
20、的规定。4.3.2 入仓前的准备对入粮前的仓房设施、货场、包装器材、装具等提出具体的要求,除引入了麻袋、面粉袋两个国标以外,其余均是行标内容。4.3.3 入仓粮油的品质要求在原行标基础上,根据杨浩然等专家建议,增加了“立筒仓和浅圆仓入仓储藏粮食与油料的杂质含量不大于0.5%”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4.3.4 粮食和油料堆存要求 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转基因品种”宜分开储藏的要求。囤垛离墙、柱60 cm以上是行标全国征求意见时,根据部分省市粮食局及专家意见确定的,主要考虑仓房安全和便于日常粮情检查和管理。行标发布实施后,普遍认为该规定很好,很合理。4.3.5 出仓要求本节的规定是为了确保出仓过程
21、中仓房设施和人员的安全,防止仓房损毁事故的发生。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将原低温储藏的注意事项“容量较大的低温或准低温仓,在高温季节出仓时,应使用塑料薄膜或糠包等将粮堆隔离或将未出仓的粮堆进行封闭,防止结露”移至本节,是因为非低温储藏时也有这种情况,这样更合理。增加了“立筒仓和浅圆仓的粮食在出仓时,人员不应在仓内作业和观察,遇到粮仓内粮食结块时,应在仓外用长竿破拱和破坏结块的粮食,使其流畅出仓”。对确保立筒仓和浅圆仓安全出仓具有重要意义。4.4 粮油在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质量检验4.4.1 粮情检测4.4.1.1 温度检测包括粮温(即粮堆温度)、仓温(即仓内空间气
22、体温度)和气温(即仓外大气温度)的检测;根据相关专家建议,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绘制三温曲线图”的要求。这也是判断三温变化是否正常,确定是否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检测范围、检测周期、检测设备、检测点的设置均是行标内容。4.4.1.2 相对湿度检测由于湿度检测对粮油安全储藏非常重要,随着储粮检测技术的发展,湿度检测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本标准明确规定了湿度检测的具体内容。行标内容。4.4.1.3 水分检测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水分检测点的设置,取样及检测方法,比行标内容更科学,更合理。4.4.1.4 害虫密度检测4.4.1.4.1 检测期限近20多年来的粮油储藏实践证明,根据粮温确定害虫检测期限的
23、做法是科学合理的。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2 采样方法根据近20年来的应用情况,分别规定了散装粮和包装粮检测害虫时的采样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3 检测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4 器材和场所害虫检测方法详细规定了储粮装具、器材和场所的害虫检测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5 害虫密度和虫粮等级判定“虫粮等级标准”经20多年来的应用证明是合理的。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2 储藏粮油质量检验本节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在本章中,体现了5个方面的重要创新:即完善了湿度的检测方法,引入了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应用,更新和完善了品质检测和品质判定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油 储藏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