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
《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家国情怀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第二编如何理解国家?如何理解国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理想中无形之名也。蔡元培国家的概念国家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家观: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天子建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诸侯立家。”l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
2、成上下位,有君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国成天下。唐才常集l在现代,“国家”一词有两种基本的意义:一种含义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种含义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等。对后一种含义应称为“国度”。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5页。l国家乃是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l这一由全体个人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
3、为城帮,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26页。l在我看来,国家是由人们组成的一个社会,人们组成这个社会仅仅是为了谋求、维护和增进公民们自己的利益。英洛克:论宗教宽容(中译本),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页。国家的三层含义:国家的三层含义:l在英语中,一种是country,这是个自然概念,它是指主权范围内特定的地域、文化、历史、宗教等自然人文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就是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上面的物产资源、上面从古至今存在的文化、历史、宗教等。l国家还有一种含义就是natio
4、n,指这块土地上的人种、民族。中国就是指中国人,就是指960万平方公里上的56个民族,就是指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国必将走向世界,必将为世界所接受”,这里“中国”就是指中国人和中华民族。l国家的最后一个含义就是state,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掌握政权的政府,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中国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个中国是指中国政府。我们常说的祖国,就是指一个人的country和nation,是祖祖辈辈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国家,她不包含经常变更的state。几个问题几个问题l国与家l国家与天下l国家与朝代l国家与君主l国家与个人l国家与阶级l国家与民族l国家与世界本编选篇及目的本编选篇及目
5、的l人类奇葩(汉字五千年第1集解说词)l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英】李约瑟l中国之美【美】赛珍珠l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吉川幸次郎l爱国论梁启超l论“爱祖国”【德】海涅l黄河大合唱歌词光未然l原乡人钟理和大型人文纪录片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汉字五千年 l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l汉字五千年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该片制作班底由曾制作过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和晋商的主创人员组成。摄制组历时两年,先后赴海外四大洲12个国家采访拍摄,采访上百位世
6、界知名学者,试图通过文献资料、考古研究、访谈调研等多种表现形式,探索汉字的起源,展现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开启一扇深入中华文化本源、触摸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之门,从而激起国人对中华文化追根溯源的激情,掀起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热潮。l全片包括“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八集。该片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具有很强的史料性、权威性和鉴赏性。汉字网汉字网(http:/)的介绍的介绍l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7、表意文字。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拍摄过一部完整、系统地叙述汉字历史的影片。在影像传媒如此发达的时代,对于一个极为珍视历史的民族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制作一部关于汉字文化史的影片,正是希望能够弥补这种遗憾,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因此,解读汉字本质上就是解读中国文化。l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会导致民族地位、文化地位的提升。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超过5亿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字。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复杂因素,世界上对于汉字,乃至于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正面的。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影像这种
8、最客观、影响面最广的传播工具,塑造汉字的历史,并以此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做出一种权威性的解释,应该是中国,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大国,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使命。l直到今天,我们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跟汉字相媲美的文化形式,她既延续着我们的传统,又没有受到大的摧残。在她庞大的王国中,在她子民的每一个身影中,不仅丰富地隐含着我们文化的密码,而且处处保留着我们民族岁月的印痕。l我们希望通过对汉字3000多年历史的重建和梳理,完成一次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皈依,建立一条其它民族走近中华文化本源、触摸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便捷通道。这项工作也许可以成为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文化的起点。专家
9、评论:专家评论:l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国学大师饶宗颐l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台湾诗人余光中l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第一集:人类奇葩第一集:人类奇葩 l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这些纪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
10、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终将要回归繁体字?终将要回归繁体字?专访专访汉字五千年汉字五千年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节选)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节选)南方周末记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一鸣陈一鸣l南方周末:汉字五千年对中华文明的关怀,与以往有什么不同?l麦天枢:我们有意把汉字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以便使叙述建基于
11、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上。说白了,我们想做一部文化纪录片,而不是一部文字专业纪录片。以汉字作为基本线索回观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前,中华文明树大根深,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社会;“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历史虚无主义阶段”,我们的历史被视为纯粹的罪恶和负担。这两个阶段,回观历史的主体都是社会精英阶层。近30年的历史回观有两个特征:首先我们第一次能够以理智和平静的心境看待自身历史;其次,这次历史回观是在国际交往、大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l南方周末:汉字五千年的核心价值何在?l麦天枢:首先,汉字五千年是在大众传媒上以公共文化产品的形式面对我们的历史,这是它最重要的价值。其二,争取站在中华文化自身
12、的立场上描述中国历史,跳出了“五四运动”以来盛行的两种历史叙述方式首先是意识形态的方式,这种方式来自西方,它将历史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强行将中国历史纳入这个框架,无论如何都难免削足适履之痛;其次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叙述方式,它没有脱离“发展”和“进步”这个价值判断,没有平衡的、平等的全人类立场。在今天看来,这种叙述方式显然也缺乏对中华历史的尊重。l南方周末:现在有一种巨大的声音,就是向传统寻找自尊、归宿和未来。您怎么看待这个潮流?l麦天枢:我之所以参与汉字五千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历史虚无主义者必将丧失思考和言说的根据你爱说可以说别的国家,别说中国;你一旦说中国,无论如何,它几
13、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如果能在春节前夕坐上卫星,看看中国上亿人浩浩荡荡地全国大搬家,就会明白历史和传统是无法虚无的。中国人之所以不计代价和成本地流动,就是为了满足大团圆这样一个情感需求。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每年都在上演,周而复始,从不中断。这就是能够看得到的传统,它充满感情,因而具有力量。l南方周末:回到汉字上,也有好多人提案,回归正体字,或者繁体字,您对这个怎么看?l麦天枢:有恢复的理由。简体字是全球化压迫、效率压迫导致的,为了使更多人口识字而发明的,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手写时代已经结束了,键盘写作时代来临了,此时繁体和简体在写作上的成本差异不大。简体字与传统有距离,而繁体字与传
14、统直接对接。不过这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效益问题,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文化效益。一定要想清楚,回归繁体字我们将支付多少成本,这是要算账的。第二,还要论证回归繁体的文化收益有多大。l南方周末:您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倾向,支持还是不支持?l麦天枢:我认为,最终要回归繁体字。从台湾、香港的经验来看,繁体字并不影响表达效率和精确性。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比我们三十几年简体字的历史重要得多。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 英英李约瑟李约瑟l中国大哲学家冯友兰,在四十多年以前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何以中国无科学。他在文中说:我要斗胆的下个结论:中国不曾有过科学,因为根据中国人的价值标准,中国不需要科学。
15、中国的哲学家不需要科学的确定性,因为他们想知道的只是自己;同样的,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想征服的只是自己。对他们而言,智慧的内容并不是知识,而智慧的功能也不在增加身外的财富。中国之美中国之美 美美赛珍珠赛珍珠 l真奇怪!不知怎的,只有当我的思绪与养育我的祖国中国联系在一起时,我才能这样有条不紊地思考各个民族的差异。l那么,中国究竟美在何处呢?反正它不在事物的表面。l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慢慢走向衰落。l这个国家的许多特色是我们所热爱的,而现在中国的古典美谁来继承?盲目崇洋所带来的必然堕落怎样解决
16、难道说随着人们对传统的抛弃,我们也必须失掉庙宇的斗拱飞檐吗?l倘若一定要我找出中国之美的瑕疵来,我只能说它太隐逸,太高雅了,多数平民很少能享受,这美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而那些公侯之家或宗教团体却将它据为己有,许多人无法获得审美知识,因而无法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几百年来,那些极为贫困和没有文化的人们,只能默默地降生,又默默地死去,对那种妙不可言、令人倾倒的美漠然视之,无动于衷。追求美成了贵族社会、有闲阶级的特权,穷人们则认为那只是富人的消遣,与自己无缘。l普通中国人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去发现他周围有待于挖掘的美。一旦他懂得了美的意义,一旦他认识到美根本不存在于那令人讨厌的、要价四角的石板画中,甚
17、至也不完全存在于有钱人的那些那些无价之宝中,一旦他认识到美就存在于他们庭院之中,正等待他从粗心懒散造成的脏乱环境中去发掘时,一种崭新的精神将会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传播开来。l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皇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对中国文化的乡愁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日日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 然而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一到某种时刻,有意无意的,就在讲述着对它
18、的乡愁。爱国论爱国论 梁启超梁启超(郑师渠:(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l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也正因为如此,志士继起,爱国主义空前高涨。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而且也是近代最早揭橥现代意义的爱国主近代最早揭橥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旗帜和系统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义旗帜和系统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l爱国或爱国主义,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主张与社会伦理,是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综合进化论与康有为的“合群”说,撰成说群一文,将“合群”理念所包含的现代爱国主义的意蕴,进一步丰富和突显了。他说,“合群合群”就是要使国人万
19、众就是要使国人万众“一心一心”,如此则国强,足,如此则国强,足与他群竞;反之,则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国,一盘与他群竞;反之,则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国,一盘散沙,散沙,“亡国亡国”不可避免。不可避免。文中“爱国”一词虽未出现,但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已是呼之欲出了。l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年。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本年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本年2月发表的月发表的长文长文爱国论爱国论。这里的这里的“爱国爱国”一词,是近代史上一词,是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首次出现的。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
20、重要的伦理。他说:“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爱国乃天下之盛德大业”,国人当明白个人小我对于国家大我的责任。不是说身家不当爱,而是说没有国家作后盾,身家便失去了安全的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到底,有国才有家,爱国便是自爱,“人而不知自爱,固禽兽之不若矣。”这说明,梁启超的爱国思想不仅超越了“忠君”的传统,而且已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简单的进化论层面,跃升到了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基点的社会政治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具备了更加完整的现代意义。l在梁启超看来,国势日危,讲爱国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救国;真正的
21、爱国者,应当认真思考救国良策并将之付诸实践,他称之为:“按脉论而投良药”。l不过,在梁启超爱国主义的思想中,有一重要的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如同医生看病,药方当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一样,爱国固然是无条件和绝对的,但具体的政策与主张,因时因人而异,也不应当是凝固的。这个原则对于持论不同的爱国者来说,就是当尊重意志自由和追求殊途同归的互补性;对于真诚爱国的个人来说,也应当承认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自觉今是而昨非,因而适时修正其救国主张,也是允许的。所以,他曾多次这样说:“真爱国者,其所以行其爱国之术者,不必同,或真爱国者,其所以行其爱国之术者,不必同,或以舌,或以血,或以笔,或以剑,或以
22、机;前唱于而后唱喁,一以舌,或以血,或以笔,或以剑,或以机;前唱于而后唱喁,一善射而百决拾,有时或相歧相矛盾相嫉敌,而其所向之鹄,卒至善射而百决拾,有时或相歧相矛盾相嫉敌,而其所向之鹄,卒至于相成相济,罔不相合。于相成相济,罔不相合。”若能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自身的逻辑看问题,我们对于他一生多变,便不难有“同情的理解”。例如,戊戌政变后,他亡命日本,思想日趋激进,甚至一度同情革命。1903年后又退回渐进立场,主张“开明专制”,不惜与革命派为敌。如此等等。以往论者多斥之为反动倒退,实际上,他的多变容有是非之分,但其爱国的初衷一以贯之,却被简单地抹杀了。l在近代史上,强国梦与亡国论,常常交织并起。
23、梁启超难能可贵,即在于虽经历了千辛万苦,对中华民族的必定复兴,终其一生,坚信不疑。l梁启超认为,国家与个人一样,“生于希望”。所以,爱国者必当是对国家的复兴抱无限的希望者。他对持“中国必亡”论者,深恶痛绝,以为持是论者,即是亡中国之人。晚年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可以说,他是不屈不挠,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祖国的事业。l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晚清还不免染上了浪漫的色彩;但是,入民国之后,则愈趋理智、开阔与深沉。这主要表现在他进一步将爱国论与自己提出的“国民之自觉心”相联系,从而展现了新的境界。“国民之自觉心”的内涵主要有四:l其一,“健全的爱国论”。梁启超强调要坚决反对盲目排外
24、虚骄自大、苟安自欺、病态的国人心理;要提倡“健全的爱国论”。他说:“我们做中国公民,同时做世界公民。所以一面爱国,一面还有超国家的高尚理想”。l其二,养成“科学的国民科学的国民”。梁启超早年的爱国论,强调开民智,培育人才。晚年的他投身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又进而提出了“科学的国民”的概念。他指出,历史已证明了“科学的战胜非科学的”乃是一种必然趋势,固守非科学的态度,只能被淘汰。所以,要救国,“除了提倡科学精神外,没有第二剂良药了”。l其三,救国当“从国民全体下工夫从国民全体下工夫”。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运动的联系愈益深化。他反省过去的立宪派、革
25、命派都无非依靠少数官僚军阀,脱离多数国民,“各走了一条错误路”;因而主张两派的爱国者都应当幡然改过。他说:“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不从一部分可供我利用的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把从前做的一部分人的政治醒转过来,那全民政治才有机会发生哩。”不管梁启超所谓的“全民政治”事实上还存在着多少误区,从倡言抽象的“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到主张改弦易辙,真爱国必“从国民全体下工夫”,其爱国主义思想毕竟是与时俱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l其四,发展民族的发展民族的“文化力文化力”。梁启超强调,所谓“中国人之自觉”,就应当包含“文化的自觉”。爱国必须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情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