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docx
《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主编:陈通顺徐淳本册主编:陈通顺副 主 编:姚红屠曙光刘伟冬潘坚杨英核心编者:高英姿朱晔沈兰彭博张云芳阚晓燕责任编辑:王 娟封面设计:周媛媛版式设计:周媛媛郭敏郭敏周媛媛中华博览(欣赏评述)第 1 课1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 2 课8用心灵接触自然第 3 课12变迁中的家园第 4 课16空间与层次经典魅力(综合探索)第 5 课20盛世汴梁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第 6 课26蓝白之美第 7 课30泥土的味道第 8 课34放飞希望世界之旅(欣赏评述)第 9 课38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中华博览欣赏评述第 1 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取得重大成
2、就是在宋元时代。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宇宙、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如果你游历过名山大川,你一定会对那些秀美的风景有深刻的记忆。大自然以其特有的神奇和美妙,塑造了这些优美的青山绿水,它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你想知道这些秀美的山水在画家笔下是怎样表现的吗?李思训是皇亲国戚,唐代开元初年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李思训及儿子李昭道,并称“二李”,是“青绿山水”的集大成者。江帆楼阁图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谈谈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1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作品生
3、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 具有一种“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江帆楼阁图 (中国画) 唐代 李思训游春图 (中国画) 隋代 展子虔欣赏评述高山仰止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野,迎面兀立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 高耸、坚实,令人望而却步。我们可以猜想,或许范宽曾经就住在这里,这就是他每天能见到的山。溪山行旅图让我觉得有些压抑,我还是比较喜欢清新淡雅的山水画。我可没觉得溪山行旅图压抑,恰恰相反,我更喜欢这种高山的
4、大气!表现北方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有哪些特点,谈谈你的看法。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 北宋 范宽山下溪水潺潺,一队商旅车马正缓行于道中,给这幽深的山色增添了几许鲜活。水色空 7云山墨戏图(中国画) 南宋 米友仁马远和夏 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临流赋琴图(中国画) 南宋 夏圭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 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 别具风致, 有“ 米氏云山”“米派”之称。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
5、模糊” 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 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山径春行(中国画) 南宋 马远寄情山水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元代画家倪瓒和黄公望都生活在江南,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给了他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笔下的山水画往往描绘秀丽的江南景色,追求笔墨意境。倪瓒的容膝斋图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些正是倪瓒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黄公望晚年隐居杭州,他所作的富春山居图画的就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画中林木深秀、峰峦起伏,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的景色尽收笔底。
6、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你知道吗,这幅名画的流传,有过一段历险记呢!是吗?容膝斋图(中国画) 元代 倪瓒一卷富春山居图分成了前后两段,前段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曾经由明代一个叫吴洪裕的人收藏,吴临终前却嘱咐家人将它烧掉作为殉葬,幸好他的侄子吴静庵不忍名画成灰,把它从火中抢救出来,但画的一部分已损毁。富春山居图(局部)(中国画) 元代 黄公望鹊华秋色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开阔的画面上,右边有尖顶的是华不注山,左边呈浑圆状者是鹊山,鹊、华两山一左一
7、右。中央河汊纵横, 农舍散落,扁舟片片,秋叶叠叠,一派恬适而幽静的乡居景致。“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请欣赏后谈谈你对这些山水画的感受。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真赏斋是作者好友华中甫的私人园林住宅,建于无锡太湖边。文徵明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真赏斋图 (中国画) 明代 文徵明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沧海桑田清凉环翠图 (中国画) 清代 龚贤龚贤是金陵八家之一,他的清凉环翠图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画面上
8、端影影绰绰的是长江。如今,南京已是高楼林立,在清凉山上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直接看到长江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淮扬洁秋图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 水面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明代王朝宗室, 明亡后出家。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有其独到的构思布局和笔墨技法。著有石涛画语录。淮扬洁秋图 (中国画) 清代 石涛江山多娇1933年早春,已近古稀之年的黄宾虹前往四川
9、青城山, 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他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青城山虽说笔墨攒簇,却是层次井然,浑华滋。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为了突出“红” 字,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朱砂,又以浓的墨色为底, 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青城山(中国画) 现代 黄宾虹万山红遍(中国画) 现代 李可染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 现代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
10、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欣赏到祖国江山的秀美。任何时候,美妙的大自然都吸引着我们:树木、田野、山川、河流从窗口向外看,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悄悄地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而走进自然,则更让我们陶醉其中。风景画便是用画笔来描绘这样的感受。 关不住的美景即使在教室里也可以透过窗户看风景如 果走进这些画中, 你能听到什么? 触摸到什么?窗景(铅笔) 学生作品窗里窗外的绿(蜡笔、油画棒) 1986 盛梅冰画家轻快的笔触将窗外的阳光带进室内,使画面的色 彩明亮而动人。8造型天地第 2 课造型表现用心灵接触自然先画窗格还可以直接画外面的风景后补画窗格造
11、型表现 走进大自然9鲜艳的蓝色铁门间隔着院外的景色,画家大胆的用色仿佛将我们带进了童话世界。门(油画) 1930 拉乌尔杜菲(法国)告诉你,生活中处处有美景。 留意生活,关注自然的变化,享受美景。 面对教室中的一扇窗户,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色。 结合郊游,做简单的风景速写。树(铅笔淡彩) 2012 学生作品好看的风景展现在眼前太宽广了,都没办法决定画什么了。可以用取景框来看一看,选择要画的对象。取一张明信片大小的厚纸,按图所示,将中间的部分裁掉。也可以用手指做成方框比划一下。一边透过取景框观察,一边决定想要画的范围。取景框与眼睛的距离决定着你收取景物的范围。八月的近郊(水彩) 师生合作作品11 在
12、树木的变化中寻找季节四季更替使树木产生了丰富的变化,观赏并描绘它们,令我们更爱自然。我喜爱树木的迷人形状,枝叶的错落像音乐一样有节奏。在阳光下,树的影子和色彩真像天然的画。春光中 桃花盛开盛开的桃花(油画) 1888 凡高(荷兰)造型表现盛夏里 枝繁叶茂薰风(油画) 1991 苏天赐 盛夏来到森林中,凉爽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我好像嗅到绿色的清香了。造型表现在深秋 层林尽染层林尽染(中国画) 1963 李可染寒冬里 树叶凋零冬至第一场雪(油画) 1994 庄重枝干上分生许多小树杈与西斯图合作的树的习作(素描)达芬奇(意大利)掌握树的结构, 是画树的重要前提。用心去观察树木枝叶的细节,你会发现每棵
13、树都有自己的个性。 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一棵树。 写生一棵树,画出这棵树的个性,并写下你对这棵树四季变化的感受。粗大坚实的主干细细的枝干大自然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人类的生息繁衍会在上面留下痕迹。让我们循着时间的线索去了解,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居处的变迁,畅想未来的家园。第 3 课造型表现变迁中的家园蔚蓝色的江南风景(油画) 2001 沈行工爷爷奶奶的家在美丽的江南水乡,钴蓝的色调传递出水乡的滋润。 寻访的踪迹枝叶清晰的深绿树丛中透出白色的水泥公寓,轻盈的笔法描摹出房屋密集的窗户,形成了有趣的反差。林中的小屋 (油画) 1994 彼得多依格(英国)六月的小区(油画) 1983 阿利卡(以色列)当房屋一栋栋
14、增加以后,绿树便逐渐减少。这幅画中暖色的光影笔触强化了阳光直射的感觉。我的家在城市的中心,到处是密集的楼群。来找我的家,像穿越迷宫,就像这幅画里,房屋都一模一样。可是,听老人们说,过去的房子跟今天的房子大不一样。造型表现 用画笔呈现理想中的家园15小镇上飞翘的屋檐,石砌的台阶,青石板的路面今天已不多见。古镇小巷(素描) 学生作品阳光下有树影映衬的院落,造型各异的房屋。宁静的午后(素描) 学生作品小街的尽头, 一座小小的院落, 是我父亲“童年的乐园”。现代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绿城(水彩) 学生作品 向家人了解家乡的旧貌。 寻找老照片或旧图片,画一幅描绘过去家乡的作品。 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家乡的变
15、化。 通过绘画、摄影、文字等多种形式感受并记录家乡的变化。 描绘理想中的家园。小巷人家(水墨画) 1992 李娜山野坡地上植物环抱的家园,给我们带来写生的灵感;水色 丰沛的笔触,点面错落的画面,体现了我们描绘的激情。幸福家园(水彩) 2012 学生作品 速写本上记下的变迁到户外去游玩、赏景时,我们会发现环境变化的种种痕迹。也会观察到阳光如何改变景物的颜色,了解到树木、山丘、建筑和地平线之间丰富的节奏与变化。我们能用一支笔一张纸,随时随地进行户外速写。速写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装订好的、螺旋翻页的、活页的,甚至是手边易得的任何一张小纸片。柯布西埃是一位建筑师、画家, 他是我们现在常住的公寓式建筑的创
16、始者,他的建筑创造了新型的群体居住方式社区。柯布西埃和好朋友背着行囊,或步行,或骑马,或乘船,或坐车,开始了边走、边看、边画的大游历。柯布西埃在旅行中拿起画笔,边看边画,画下他喜欢的房 子;边画边记,记下他的感受和见闻。画家常常给家人写信,告 诉他们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画家常常给家人寄上几幅图画,告诉 他们那些地方是什么模样。旅行速写(素描) 1907 柯布西埃(法国)翻开速写本,里面会有我们感受的痕迹,也包括了失败的图画,错误的开头,还有看上去毫无意义的涂鸦,但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记录。风景速写(素描) 1986 查尔斯莫伐利绿色如茵(素描) 1920 哈萨姆(美国)画家德加以达芬奇为榜样画了很
17、多本速写,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着德加的38本记事本,包含了超过2000页的速写和研究笔记。速写不一定要画出许多细节,也不必很完整,但是它们却能够流露出画家对景象的大量感受。风景速写画到什么程度是受时间限制的,并由需要表达的感受所决定的。记住,速写不一定是完成画,它最初的目的是森林风景(素描) 1833 西奥多卢梭(法国)记录信息,收录想法。空中停车场(素描) 1973 约芙尼雅克特(美国)东河与格雷西大厦和契伯桥(素描) 拉克斯特劳道内斯(英国)第 4 课造型表现空间与层次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清楚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形状与空
18、间。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而大气透视与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透视法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用彩色铅笔绘画的校园图书馆,体现了风景绘画的自然空间 关系。画纸的中间色调为阳光照耀下建筑物的色调,同时,透视 的现象与建筑物的稳固地平线形成了平稳的构图关系。1616造型表现大气透视:风景画的一种技巧,随着物体逐渐向远处消退,明暗对比逐渐减弱,明亮部分渐渐变暗,深色部分渐渐变浅, 直到整个明暗对比成为一个中性色调。空间透视:一种加强层次感的绘画技巧,使画面深处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向远处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少版 义务教育 教科书 美术 年级 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