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部编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 (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
2、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 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
3、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活),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身体变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段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5)蚯蚓的呼吸: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气体交换示意图)。(6)蚯蚓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2、能提高土壤
4、肥力;3、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4、处理有机废物。(7)蚯蚓中,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和章鱼(贝壳退化)(3)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乌贼的壳:海螵蛸,鲍的壳:石决明)、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4)河蚌内部结构图及相关结构 P12 (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
5、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5)珍珠的形成:当外套膜受到微小砂粒等异物侵入时,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和唯一会飞的动物)A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有气门用于呼吸);体表还有外骨骼。外骨骼的优点: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的缺点: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故蜕皮。B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鱼类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2、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a.减少阻力: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呈流线型。b.保护:体表有鳞片、黏液。c.运动:脊柱能支撑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动力。d.协调与平衡:鳍)二是用鳃
7、在水中呼吸(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二)两栖动物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代表动物: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4)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鼓膜:感知声波。鼻孔: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8、四肢: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呼吸: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4)生殖: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还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三)爬行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明有坚硬的卵壳。 (2)代表动物:蜥蜴、扬子鳄、龟、鳖、蛇,等。 (3)爬行动物因为在陆地上产卵繁殖后代,因而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4)蜥蜴:(四)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鸟的主要特征:被覆羽毛;
9、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且有气囊辅助呼吸。 3、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五)哺乳动物 1、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形态上:体表被毛保温作用(恒温动物) (2)结构上:牙齿有分化,门齿、臼齿、犬齿。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门齿切开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臼齿适于磨碎)。(3)生殖和发育上: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4)神经系统发达,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
10、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哺乳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主要哺乳动物名称:人、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等。 3、兔(草食动物)的牙齿与狼(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较 P38 (兔子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没有犬齿,这与其植食性有关;狼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犬齿发达,这与其食肉性有关)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组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a. 关节的结构(p43)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b.骨骼肌由肌腱(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腱绕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1、和肌腹(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构成。(2)组成运动系统器官的功能:骨杠杆作用;关节(既牢固又灵活)支点作用;骨骼肌连结和动力作用(3)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特性: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运动的产生过程: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神经系统起控制作用,运动需要能量,所以还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协调参与。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都处于收缩) 动作的完成由两组肌肉共同完成
12、5)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就越多。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三、社会行为 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物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