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课件.ppt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5 5章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组成与功能n n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具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具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具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具有运输、缓冲、体温调节、免疫和有运输、缓冲、体温调节、免疫和有运输、缓冲、体温调节、免疫和有运输、缓冲、体温调节、免疫和生理止血的功能。生理止血的功能。生理止血的功能。生理止血的功能。n n第第第第1 1 1 1节节节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n n第第第第2 2 2 2节节节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n n第第第第
2、3 3 3 3节节节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n n第第第第4 4 4 4节节节节 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血型和输血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第第1 1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n n1 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和血量n n2 2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n n2.1 2.1 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n n2.2 2.2 血液的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n n2.3 2.3 血浆的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n n2.4 2.4 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酸碱度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1 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液的
3、组成血浆(血浆(55%55%)血细胞(血细胞(45%45%)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水(90%90%)蛋白质蛋白质(6%6%):白蛋白():白蛋白(54%54%)、球)、球蛋白(蛋白(38%38%)、纤维蛋白()、纤维蛋白(7%7%)。)。电解质电解质:NaNa+、K K+、CaCa2+2+、MgMg2+2+、ClCl-、HCOHCO3 3-、SOSO4 42-2-、HPOHPO4 42-2-。气体气体:O
4、 O2 2、COCO2 2、N N2 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糖、脂类、氨基酸。:糖、脂类、氨基酸。代谢物代谢物:尿素、肌酐、尿酸、胆红:尿素、肌酐、尿酸、胆红素。素。激素激素:血量:血量:70-80ml/kg70-80ml/kg体重体重血浆血浆=血清?血清?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1 2.1 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n n正常成人血液的比重:正常成人血液的比重:1.0501.0501.0601.060,n n高于血浆比重(高于血浆比重(1.025 1.0251.030 1.030)。)。n n血浆比重与血浆含量成正比(与营养和血浆比重与血浆含量成正比(与营养和代谢及肝肾功能有关)。代谢及肝肾功
5、能有关)。n n红细胞比重高于白细胞。红细胞比重高于白细胞。n n青壮年血液比重高于儿童和老人。青壮年血液比重高于儿童和老人。n n成年男性高于女性。成年男性高于女性。4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2 2.2 血液的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n n正常成人血液粘滞性是水的正常成人血液粘滞性是水的4-54-5倍。倍。n n与血细胞含量、细胞表面电荷、蛋白含与血细胞含量、细胞表面电荷、蛋白含量(尤其是纤维蛋白)、脂肪含量成正量(尤其是纤维蛋白)、脂肪含量成正比。比。n n血液粘滞度过高可使血液循环阻力增高,血液粘滞度过高可使血液循环阻力增高,影响血液的流动和器官供血。影响血液的流动和器官供血。5血液的组成与
6、功能(1)2.3 2.3 血浆的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血浆渗透压的大小:300mOsm/L300mOsm/L血浆渗透血浆渗透压压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晶体粒子产生,与组织中的相等。由晶体粒子产生,与组织中的相等。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胶体粒子产生,维持时间长。由胶体粒子产生,维持时间长。等渗溶等渗溶液:正常液:正常低渗溶液:可使组织水肿,血细胞破裂。低渗溶液:可使组织水肿,
7、血细胞破裂。高渗溶液:可增加心肾的负担,减少组织水分。高渗溶液:可增加心肾的负担,减少组织水分。6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4 2.4 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酸碱度正常成人血浆正常成人血浆pHpH为为 7.35-7.45 7.35-7.45。血液缓冲系统血液缓冲系统血浆中的缓冲对血浆中的缓冲对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红细胞中的缓冲对红细胞中的缓冲对KHCOKHCO3 3/H/H2 2COCO3 3 KHb/HbOKHb/HbO2 2 KHbOKHbO2 2/Hb
8、O/HbO2 2 K K2 2HPOHPO4 4/KH/KH2 2POPO4 47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第第2 2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n n1 1 红细胞红细胞n n2 2 白细胞白细胞n n3 3 血小板血小板 n n4 4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8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1 1 红细胞红细胞n n1.1 1.1 数量与形态特点数量与形态特点n n1.2 1.2 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与功能n n1.3 1.3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可塑性变形;可塑性变形;具有具有渗透脆性渗透脆性;具有具有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9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9、1)1.1 1.1 数量与形态特点数量与形态特点双凹的圆盘状双凹的圆盘状,与功能相适应与功能相适应数量:数量:成人男性每成人男性每400400500500万万/mm/mm3 3;成人女性;成人女性350350450450万;万;新生儿新生儿600600700700万万/mm3;两岁后逐渐下降。两岁后逐渐下降。形态特点形态特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 男性:男性:45%45%(hematocrit):(hematocrit):女性:女性:40%40%10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1.2 1.2 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红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的组成:水水 63%63%;Hb 34%Hb
10、34%;其它其它3%3%。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的含量:成人男性:成人男性:125125160g/L160g/L;成人成人女性:女性:115115150g/L150g/L;新生儿:新生儿:230g/L 230g/L。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的组成:珠蛋白组成:珠蛋白+4+4个血红素个血红素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的功能:功能:Hb+OHb+O2 2 HbO HbO2 2 POPO2 2高高POPO2 2低低1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
11、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正常值正常值:0.450.45 正常值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 正常值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1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n n血沉:血沉:血沉:血沉:RBCRBCRBC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在静置血
12、试管中单位时间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1h)(1h)(1h)内的沉降速率。内的沉降速率。内的沉降速率。内的沉降速率。n n数值数值数值数值:男子为男子为男子为男子为0 0 0 015mm15mm15mm15mm,女子为,女子为,女子为,女子为0 0 0 020mm 20mm 20mm 20mm n n意义意义意义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n n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n
13、 n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 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n n特征特征特征特征:RBC RBC RBC RBC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RBCRBCRBCRBC与血浆与血浆与血浆与血浆的摩擦力和细胞膜表面电荷的排斥力阻碍的摩擦力和细胞膜表面电荷的排斥力阻碍的摩擦力和细胞膜表面电荷的排斥力阻碍的摩擦力和细胞膜表面电荷的排斥力阻碍R
14、BCRBCRBCRBC下沉。血下沉。血下沉。血下沉。血沉快慢与红细胞表面电荷和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沉快慢与红细胞表面电荷和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沉快慢与红细胞表面电荷和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沉快慢与红细胞表面电荷和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1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 2 白细胞白细胞n n2.1 白细胞的种类及数量白细胞的种类及数量n n2.2 白细胞的形态白细胞的形态n n2.3 2.3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n n2.4 2.4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14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1 2.1 白细胞的种类及数量白细胞的种类及数量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
15、中性粒细胞 5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7%0-7%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0-1%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20-40%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2-8%2-8%白细胞:白细胞:(4-104-10)X10X109 9/L/L15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2 2.2 白细胞的形态白细胞的形态n 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 n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n n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n n单核细胞单核细胞16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杆中性杆状核粒状核粒细胞细胞淋巴淋巴细胞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7血液的
16、组成与功能(1)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酸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杆状核粒细胞嗜酸分叶核粒细胞嗜酸分叶核粒细胞18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碱杆状核粒细胞嗜碱杆状核粒细胞嗜碱分叶核粒细胞嗜碱分叶核粒细胞19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20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3 2.3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n n血中白细胞数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血中白细胞数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血中白细胞数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血中白细胞数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
17、生儿最高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出出出生后生后生后生后3 3 3 3天天天天3 3 3 3月月月月10109/L10109/L10109/L10109/L;进食、疼痛、运动、;进食、疼痛、运动、;进食、疼痛、运动、;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会使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会使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会使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会使WBCWBCWBCWBC数升高。数升高。数升高。数升高。n n具有渗出性:具有渗出性:具有渗出性:具有渗出性:可透过血管内皮间隙渗出血管外。可透过血管内皮间隙渗出血管外。可透过血管内皮间隙渗出血管外。可透过血管内皮间隙渗
18、出血管外。n n具有趋化性具有趋化性具有趋化性具有趋化性:可朝向某些特定物质(如炎症免疫:可朝向某些特定物质(如炎症免疫:可朝向某些特定物质(如炎症免疫:可朝向某些特定物质(如炎症免疫因子)游走和聚集。因子)游走和聚集。因子)游走和聚集。因子)游走和聚集。2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2.4 2.4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n n总体功能:总体功能:总体功能:总体功能:吞噬功能吞噬功能吞噬功能吞噬功能 产生抗体参与免疫机能产生抗体参与免疫机能产生抗体参与免疫机能产生抗体参与免疫机能 产生肝素产生肝素产生肝素产生肝素 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n
19、 n不同白细胞的功能:不同白细胞的功能:不同白细胞的功能:不同白细胞的功能:n n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n n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 n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n n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 n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
20、时,白细胞总数增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n n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n n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巨噬细胞还巨噬细胞还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
21、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2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 n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 n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n n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n n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
22、与过敏反应。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n n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趋化因子趋化因子A A A 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n n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杀菌不能杀菌不能杀菌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细胞的致敏作用。细胞的致敏作用。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其胞内
23、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白质白质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患过敏性患过敏性患过敏性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4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淋巴细胞淋巴细胞n n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对“异己异己”构型构型物,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
24、能力。n nT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n nB 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25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3 3 血小板血小板n n3.1 3.1 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 n n3.2 3.2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n n3.3 3.3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6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3.1 3.1 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n n正常数量正常数量正常数量正常数量:成人为成人为成人为成人为100100100100300103001030010300109 9 9 9/L(10/L(10
25、/L(10/L(1030303030万万万万/mm3)/mm3)/mm3)/mm3)。n n变异变异变异变异:可有可有可有可有6%6%6%6%10%10%10%10%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n n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通常午后较清晨高;通常午后较清晨高;通常午后较清晨高;n n 冬季较春季高;冬季较春季高;冬季较春季高;冬季较春季高;n n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n n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n n形态:形态:形态:形态:是骨髓巨核细胞成熟时胞浆脱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组成 功能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