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doc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及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桥梁钻孔桩钢筋笼加工及安装施工。2 作业准备2.1 技术准备 施工图已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已经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证上岗。 安全防护用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或深色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2.2 材料准备2.2.1 钢筋已到达现场,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质检员已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性能抽验。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
2、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2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3在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4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2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5钢筋机械接头的检验应符合钢筋
3、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6 加工钢筋笼加强箍、箍筋模具和钢筋笼胎具,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7对进场钢筋,做拉伸(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并报验。钢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按每60t一批送检、报验,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批必须抽检一次,不得有漏。8钢筋的级别、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验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9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10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行配料。11钢筋加工棚,对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善排水系统,规划场地。3 技术要求3.1所使用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
4、限。3.2 在大面积进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主要施工程序为:原材料报验一可焊性试验一焊接参数试验一设备检查一施工准备一台具模具制作一钢筋笼分节加工一声测管制安一钢筋笼底节吊放一第二节吊放一校正、焊接一循环施工一最后节定位。4.2工艺流程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工艺流程见图4.2开 始 安装钢筋笼混凝土拌制安装导管和清孔设备 不混凝土运输 符 合储料斗安装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性能检查二次清孔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沉渣厚度检查检查安放隔水栓 拆除清孔设备灌注封底混凝土 符合要求 拆除灌注设备及钢筋,重新清孔封底检查 不符合要求灌注桩身混凝
5、土 符合要求提升导管灌注控制高程检查 未到达 到达装填拔管混凝土导管提升、拆卸、清洗结 束 图4.2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5 施工要求5.1 钢筋储存5.1.1钢筋的外观检验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5.1.2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应加以遮盖。5.1.3检验合格的判定标准:如有一个试样一项指标试验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5.2钢筋的除锈钢筋的除锈5.2.1 加工方法 钢筋均应清除
6、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5.2.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5.3钢筋配料整形5.3.1 配料单编制:钢筋加工前,依据图纸进行钢筋放样并编制钢筋配料单,配料单应结合钢筋来料长度和所需长度进行编制,以使钢筋接头最少和节约钢筋;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虑钢筋弯曲时的弯曲伸长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尺寸宜小不宜大,以保证护层厚度及施工方便。5.3.2钢筋调直:钢
7、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调直可采用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I级钢筋冷拉率应2,HRB335牌号钢筋冷拉率应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应当注意: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5.4 钢筋下料5.4.1 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5.4.2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宜用钢筋切断
8、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钢筋),对40mm以上钢筋,可用氧乙炔焰割断。 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将其切断。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小于10 mm。钢筋半成品宜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5.5钢筋的弯曲成型
9、 加工方法 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或少量钢筋加工时,可用手工弯曲成型,系在成型台上用手摇扳子每次弯48根8mm以下钢筋,或用扳柱铁扳和扳子,可弯32mm以下钢筋,当弯直径28mm以下钢筋时,可用两个扳柱加不同厚度钢套,钢筋扳子口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mm。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机的工作中央,放置一个十字架和钢套,另在工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寸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用,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用,十字架则协助推进。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较粗(1630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
10、或圆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合图的规定。图5.5.1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图 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当弯钩的形式为180。,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不宜用短尺(木折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
11、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mm,箍筋边长5mm。5.6钢筋的连接接头5.6.1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确定工艺参数,试样数量应与检查验收每批抽样数量要求相同。施工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施工员、质量员对焊机参数、接头质量随机抽样,确保焊接过程监控到位,焊接接头检测由监理工程师见证抽样送检。5.6.2 钢筋电弧焊所用焊条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
12、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5.6.3主筋焊接接头的设置要避开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同一根钢筋要尽量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同一截面指两焊接接头在35d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或两搭接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5.7钢筋笼加工成型5.7.1 加工钢筋笼胎具:用槽钢和钢板焊成组合胎具,每组胎具由底梁、底梁端部大样板、加强筋位置弧板三部分构成。底梁采用两根槽钢,槽钢间距50cm左右,之间用钢筋或角钢焊接;底梁一端垂直焊接一块110cm110cm的钢板(钢板尺寸根据桩径确定)
13、厚不小于0.5mm;在大样板上用油漆绘出加强箍外轮廓及每根主筋的位置;在底梁上按每节钢筋骨架加强箍数量和位置设立弧形板胎具,弧形板采用10 mm钢板,弧形板胎具按加强筋外缘弧长的三分之一长设置,弧形胎具上对应大样板主筋位置设置凹槽,校正无误后与底梁焊连。将加劲箍筋就位于每道弧板胎具的同侧,按弧形胎模的凹槽摆焊主筋和箍筋,弧形胎模上的主筋全部焊完后,滚动钢筋骨架至下一段三分之一弧,如此往复,直至全部焊完。滚出钢筋骨架,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最后安装和固定声测管。第一个骨架加工时,每焊完三分之一弧至下一段弧时,要与大样板上的主筋位置核对
14、焊完后,核对无误,可成批加工。具备条件后可使用钢筋笼成型专用设备进行加工(图5.7.1)。5.7.2 钢筋笼在加工场地分节制作,根据具体吊装能力确定每节长度,加工必须按照钢筋配料单或技术交底书进行,严禁随意、私自更改制作方式。下料前,必须先进行拉直,然后对号加工下料,并分类标识排放。钢筋笼制造在专用胎具上或台架上进行,钢筋的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位固定架来进行固定,禁止工人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图5.7.1 钢筋笼成型专用设备进行加工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误差要求。5.7.3螺旋筋的安装。 螺旋箍筋设置在主筋外侧,螺旋箍筋缠绕要紧密,防止离鼓,采用绑扎或梅花型点焊与主
15、筋连接成型。螺旋筋与主筋连接先点焊在主筋上,然后用绑丝绑扎。钢筋绑扎采用1822号铁丝,绑丝采用一正一反交叉绑扎的方式,每一扎均要勒紧。螺旋钢筋采用标准卡具进行安装和检查,如图5.7.3。图5.7.3标准卡具进行检查5.7.4加强筋设于主筋内侧,第一道加强筋距承台底40 cm,最下一道设于钢筋底面以上10 cm,中间部分自上而下每2m设一道,零数可在最下二段平均分配,但不得大于2.5m。加强筋与主筋的连接要采用电弧焊,必须焊牢,要求严格控制电流大小,不得烧伤主筋。5.8钢筋笼出场报验 成型后的钢筋笼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挂牌置于专用场地处存放,妥善保护。5.9钢筋笼运输与现场堆放 钢
16、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需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吊装采用吊车,吊点设2个,在吊装过程中要轻吊轻放。运输采用平板车运输至工点,用吊机将钢筋笼吊装入孔。钢筋笼吊装入孔要将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插入孔内,下放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笼垂直。图5.9钢筋笼存放与吊装5.10钢筋笼下沉与连接沉放时要采用逐段吊装逐段沉放的方法,已插入的钢筋笼,利用钢管或型钢通过其架立筋将该段承托临时固定。上段钢筋笼由吊车临时吊住呈悬吊状态,上下两段对中使其成为一条直线后,找正主筋位置并利用吊坠由前后左右控制垂直度,调整完成后进行临时焊接,经检查和中心在一直线上,各项合格后,再全面进行焊接。两节之间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孔 灌注 钢筋 制作 安装 作业 指导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