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理论计算方法.doc
《锚杆支护理论计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杆支护理论计算方法.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锚杆支护参数确实定一、 锚杆长度LL1+L2+L3- =0.1+1.5+0.3=1.9m式中:L锚杆总长度,m;L1 锚杆外露长度(包括钢带+托板+螺母厚度),取0.1m;L2 锚杆有效长度或软弱岩层厚度,m;L3锚入岩煤层内深度锚固长度,按经历L3300mm。(一) 锚杆外露长度L1L1=(0.10.15)m,钢带+托板+螺母厚度+0.020.03(二) 锚入岩(煤)层内深度(锚固长度)L31. 经历取值法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J8685第三节 锚杆支护设计中、第3.3.3条第四款规定:第3.3.3条 端头锚固型锚杆的设计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杆体材料宜用20锰硅钢筋或3号钢钢筋;
2、二、杆体直径按表3.3.3选用;三、树脂锚固剂的固化时间不应大于10分钟,快硬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2分钟;四、树脂锚杆锚头的锚固长度宜为200250毫米,快硬水泥卷锚杆锚头的锚固长度宜为300400毫米;五、托板可用3号钢,厚度不宜小于6毫米,尺寸不宜小于150150毫米;六、锚头的设计锚固力不应低于50千牛顿;七、效劳年限大于5年的工程,应在杆体与孔壁间注满水泥砂浆。一般取300mm400mm 2. 理论估算法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J8685第三节 锚杆支护设计中规定:第3.3.11条 局部锚杆或锚索应锚入稳定岩体。水泥砂浆锚杆或预应力锚索的水泥砂浆胶结式内锚头锚入稳定岩体的长
3、度,应同时满足以下公式:公式(3.3.11-1)、(3.3.11-2)见图形所示。 (3.3.11-1) (3.3.11-2)式中la锚杆杆体或锚索体锚入稳定岩体的长度cm;d1锚杆钢筋直径走私或锚索体直径cm;d2锚杆孔直径cm;fst锚杆钢筋或锚索体的设计抗拉强度N/cm2;fcs水泥砂浆与钢筋或水泥砂浆与锚索的设计粘结强度(N/cm2);圆钢为2.5MPa,螺纹钢为5MPa。fcr水泥砂浆与孔壁岩石的设计粘结强度N/cm2;砂浆与石灰岩粘结强度为2.5MPa,砂浆与粘土岩粘结强度为1.8MPa,K平安系数,取1.2。(三) 锚杆有效长度或软弱岩层厚度L21. 根据悬吊理论确定L2L2=K
4、H式中:K - 平安系数,一般取2;H -软弱岩层厚度,m;2. 根据普氏自然平衡供理论确定L2l 顶板锚杆有效长度L2顶当f3时,-1当f3时,- -2式中:K - 平安系数,一般取1.52;b或b1 - (普氏免压拱高)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m;B - 巷道开掘宽度,此处取B=5.3m;f - 巷道顶板的岩石普氏稳固性系数,(煤取2.5);H - 巷道掘进高度,取3.3m; - 顶板岩石普氏系数;(煤取2.5);- 两帮围岩的似内摩擦角,取反算;=arctan(2.5)=68.2l 帮锚杆有效长度L2帮确实定- -3 =0.64 m或- -4 =1.27 m式中:c - 帮破碎深度m;H -
5、 巷道掘进高度,取3.3m; -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取40;B - 巷道开掘宽度,5.3m;f -岩石普氏系数;(煤取2.5);将以上L1、L2、L3的值代入式得:L顶L1+L2顶+L3L帮L1+L2帮+L33. 根据组合拱理论计算L2组合拱理论设计锚杆的支护参数,一般适用于围岩破碎,巷道断面为拱顶的巷道、两帮煤体受挤压深度C- =(2.8241001/(10002.51)Cos1.5-1)3.3tan(45-68.2/2)=2.05(m)式中:K自然平衡拱角应力集中系数,与巷道断面形状有关;矩形断面,取2.8r -上覆岩层平均容重(KN/m3),取24KN/m3;H - 巷道埋深(m),取1
6、00m;B -固定支撑力压力系数,按实体煤取1;fc -煤层普氏系数,取2.5;Kc -煤体完整性系数(取0.9-1.0),取1; -煤层倾角,取3;h -巷道掘进高度m,取3.3m; -煤体内摩擦角,可按fc反算,取68.2;=arctan(2.5)=68.2、潜在冒落高度b - =(2.65+1.26)cos3/(0.453)=2.89(m)式中:a顶板有效跨度之半(m),取2.65m;C两帮煤体受挤压深度(m),由式计算得1.05m;Ky直接顶煤岩类型性系数; 取0.45当岩石f=3-4时,取0.45;f=4-6 时,取0.6; f=6-9时,取0.75;Fy直接顶普氏系数,取3;煤层倾
7、角,取5;、两煤帮侧压值Qs- =2.831.26133.3sin3+2.89cos1.5tg(45-68.2/2)=185(kN/m2)式中:K - 自然平衡拱角应力集中系数,与巷道断面形状有关;矩形断面,取2.8;n - 采动影响系数(取2-5),取3C- 两帮煤体受挤压深度(m),由式计算得1.26m;r煤- 煤体容重(KN/m3),取24 KN/m3;h - 巷道掘进高度m,取3.3m;a - 煤层倾角,取3;b - 潜在冒落高度,由式计算得2.89m; - 煤体内摩擦角,可按fc反算得68.2L2帮=C L2顶=b 将以上L1、L2、L3的值代入式得:L顶L1+L2顶+L3L帮L1+
8、L2帮+L34. 根据组合梁原理计算L2组合梁理论只适合层状顶板锚杆支护的设计,对于巷道的帮、底不适用,组合梁厚度越大,梁的最大应变值越小。组合梁充分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和滑动的约束作用,原理上对锚杆作用分析的比较全面,但是它存在以下明显缺点。a.组合梁有效组合厚度很难确定。b.没有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荷载的作用。其实,在水平应力较大的巷道中,水平应力是顶板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式中:K1 - 与施工方法有关的平安系数。掘进机掘进2-3;爆破法掘进3-5;巷道受动压影响5-6P -组合梁自重均布载荷(MPa),取0.06MPa; - 与组合梁层数有关的系数组合层数: 1 2 3
9、4值: 1.0 0.75 0.7 0.65B - 巷道跨度(m),取5.3m;1 - 最上一层岩层抗拉计算强度(MPa),可取试验强度的0.3-0.4倍,(没有参数).* - 原岩水平应力*=rz =0.42410-9100103=0.000960MPa式中:侧压力系数,一般为0.25-0.4,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4KN/m3;Z巷道埋深(m),取100m;将以上L1、L2、L3的值代入式得:LL1+L2+L35. 按经历公式计算锚杆长度L(加固拱理论)= N1.1+B/10 - =1.0(1.1+5.3/10)=1.63m;式中:L锚杆长度m;N围岩稳定影响系数,类围岩取系数1.2;B巷道
10、跨度m,取5.3m。二、 锚杆间、排距(一) 经历公式根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J8685规定:第3.3.7条 系统锚杆的布置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在隧洞横断面上,锚杆应与岩体主构造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当主构造面不明显时,可与隧洞周边轮廓垂直布置;二、在岩面上,锚杆宜成菱形排列;三、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二分之一;、类围岩中的锚杆间距宜为0.5 1.0米,并不得大于1.25米。D1/2L- D0.52200=1100mm(二) 根据锚杆支护的原理计算锚杆间/排距1. 根据悬吊理论计算锚杆间、排距2. 锚杆间距D1/2Ll 锚杆排距当复合顶板厚度小于1.15m,即在巷道上方1.15m范围
11、内有关键层存在条件下,关键层下面复合顶岩层可悬吊在稳定的关键层岩层上,支护设计按悬吊理论计算,且不需锚索补强(4)。锚杆的有效长度L2大于或等于关键层下位复合顶板厚度,锚杆的间排距则有: 或 式中:D 锚杆间、排距,m;Q 锚杆设计锚固力, 105 KN/根K 平安系数,一般取1.52;L2软弱岩层厚度或冒落拱高度b,取 m; H软弱岩层厚度或冒落拱高度b,取 m; 式中B巷道开挖宽度,m;f岩石稳固性系数,取3。 被悬吊岩石的容重,取24 KN/m3; d 锚杆最小直径,mm;3. 根据组合拱理论计算锚杆间、排距l (顶)锚杆间排距式中:L0 - 锚杆间、排距,m;N - 锚杆设计锚固力,
12、105 KN/根n - 每排锚杆根数,根;K - 平安系数,一般取23; - 被悬吊岩石的容重,取24KN/m3; a - 1/2巷道掘进宽度,m; L2 - 锚杆有效长度(顶锚杆取b冒落拱高度),取1.31 m; l (帮)锚杆间排距式中:D - 锚杆间、排距,m;N - 锚杆设计锚固力, 105 KN/根h - 巷道掘进高度,m;K - 平安系数,一般取23; - 被悬吊岩石的容重,取24KN/m3; a - 1/2巷道掘进宽度,m; L0 - 帮锚杆排拒(同顶锚杆排拒),取 m; 4. 根据组合梁原理计算锚杆间、排距式中:D - 锚杆间、排距,m;m1 - 最上一层岩石厚度, m;1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护 理论 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