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2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 总 论51.1 评价目的51.2 评价依据51.3 评价总体构思71.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81.5 评价标准91.6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和评价子131.7 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52 工程概况212.1 区域位置212.2 地块现状212.3 工程基本情况222.4 总平面布置与建筑功能332.5 道路交通规划392.6 绿地规划402.7消防、节能工程412.8 公共工程473 工程分析653.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653.2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873.3 污染物产生排放汇总904 区域环境概况924.1 自然环境简况924.2 社会环境简况935 环
2、境质量现状评价96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96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965.3 声环境现状评价975.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86 环境影响识别1006.1 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1006.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007 施工期与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027.1 施工期1027.2 营运期1068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108.1土地利用格局变化1108.2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1109 外环境与拟建项目的相互影响分析1209.1 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分析1209.2 项目建设对外环境的影响13210 生态适宜度分析13310.1 拟建项目生态环境建设1
3、3310.2 景观影响分析13410.3 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13511 居住环境适宜性分析13911.2 环境适宜性评价14311.3居住环境适宜性等级评定14811.4创建绿色社区的反馈意见14912 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15112.1施工期15112.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5612.3 环保措施及其投资汇总16013 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性分析163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6313.2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6313.3 选址合理性分析16413.4 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性16513.5 环保设施建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6713.6 项目引进商业类型及相关规定16814 清洁生
4、产分析16914.1 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16914.2酒店清洁生产分析16915 公众参与18115.1 公众参与方式18115.2 调查方式与内容18115.3 调查结果分析18216 总量指标、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8516.1 总量指标18516.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18516.3 环境保护验收18717 结论和建议19317.1 结论19317.2 建议199前 言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后称香江地产)隶属于香港香江国际集团,以香港香江国际集团近30年的地产开发背景为基础,1995年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有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数码大厦、北京财富中心、南新仓国际大厦、香江别墅、中国国际
5、时尚花园等,于2002年将业务拓展至中国其它城市,在重庆建有重庆财富中心等项目。香江地产以“创造地段价值”为核心开发理念,着眼于城市规划的长远目标,遵循“规划在先”的开发思路,以规划引导建筑,使物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重庆香江长寿村置业有限公司是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的独立子公司。根据长寿区人民政府与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签订的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西岸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协议,为了加快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根据两区(城区、景区)并行的总体思路,按照合作开发和独立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同意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在长寿湖西岸开展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西岸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
6、目,该项目主要开展一级开发和建设休闲体育公园、游艇码头、五星级酒店(含国际会议中心等)、国际长寿村及相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其中五星级酒店(含国际会议中心等)、国际长寿村项目占地面积约2500亩(不包括五星级酒店配套的约385亩内湖湖水区域和湖岸绿化用地),由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独资建设;休闲体育公园、游艇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约7000亩,由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出资建设。本次环评主要针对五星级酒店(含国际会议中心等)、国际长寿村项目进行,为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休闲体育公园、游艇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根据
7、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发改投【2010】783号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长寿湖景区长寿村项目核准前期工作的函(2010年10月),同意重庆香江长寿村置业有限公司开展长寿湖景区长寿村项目(原来核准用名,现已改为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项目)核准前期工作。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该类地块属于商业和居住用地(见附图4土地利用规划图)。根据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渝规长寿(工程)复函【2011】0039号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报建审查复函(2011年12月),原则同意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根据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项目规划方案设计(2011年12月),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
8、建设项目是一个集居住、酒店、商业、会议、运动为一体的高品质住宅及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地产项目。整个项目由C3-1、 C3-2、C3-3、 C4-1、C4-2、C5-1、C5-2、C5-3、C5-4、C5-5、C5-6、C6-1、C6-2、C6-3、C6-4、C6-5、C6-6、C6-7、C7-1、C7-2、C9-1、C9-2、C9-3、C9-4、C10-1、C10-2、C11-1、C11-2等28个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1590021,总建筑面积约1379855,由居住社区和酒店旅游区两个片区组成。地块内所有项目分别由A1、A2、A3、A4、A5、A6、A7、A8、A9与B1、B2、B
9、3、B4、B5、B6一共15个组团组成,其中A1、A2、A3、A4、A5、A6、A7、A8、A9、B1、B2、B3为居住社区,B4、B5、B6为酒店旅游区。由于项目规模较大,开发周期较长,考虑到今后的不可预见性,本次环评只对A2、A3、A4、A5、A6、A8与B1、B2、B3、B4、B5、B6共12个组团进行,为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其他组团地块为今后的预留用地。在本次进行环评的12个组团中,总占地面积1156416,总建筑面积约1041625,共分为12个组团,其中A2、A3、A4、A5、A6、A8与B1、B2、B3等9个组团为居住社区,该区域结合地形高差,顺应山
10、势,主要布置多层(6层以下)及低层(3层为主)高品质、低密度住宅;B4、B5、B6等3个组团为酒店旅游区,紧邻长寿湖西岸,围绕着沿湖公园和两个姊妹湖。该酒店旅游区分为特色五星级酒店、大型会议中心以及度假住宅式酒店区3个功能板块。整个项目用地由沿湖路将居住社区和酒店旅游区两个片区分开。地块内的城市次干道合罗路和沿湖路南北方向穿过整个地块,是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干道,另外,在地块内还规划了两条城市支路,一条是在A5、A6组团与A8、B3、B4、B5、B6组团之间通往酒店区的城市支路(城市支路1),该支路与合罗路和沿湖路相交,长约1500米;另一条是在A2、A3、A4组团与A5、A6组团之间的城市支路
11、城市支路2),该支路与合罗路相交,长约500米,这两条城市支路属于市政道路,由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管理,由重庆香江长寿村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修建,修建时间与周边组团开发时间一致。此外,拟建项目配套有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金融邮电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行政管理设施等公用配套设施。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5.81亿元,建设工期约4.5年,采取分期分地块开发方式,2012年4月开工,预计2016年12月完工。本工程仅进行楼房的建设,涉及到地块内的市政道路不在此次环评范围内,另外商铺的经营业主如从事餐饮或娱乐行业须另行立项,办
12、理相关环评手续,届时需由经营单位向长寿区环保局进行申请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重庆香江长寿村置业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人员深入现场勘查、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区域现状,在充分的现状调查、工程技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长寿区环境保护局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长)环评通【2012】018号)要求,编制完成了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版),特此呈报,敬请审查。本次环境影响
13、评价工作得到了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局、长寿区环境监测站、重庆香江长寿村置业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1 总 论1.1 评价目的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结合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划,分析本项目选址的合理性,调查分析项目区域内及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预测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周围环境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针对本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 评价依据1.2.1 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12)环境保护部办
15、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13)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2号);(15)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环发200816号);(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54号“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复函”;(18)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1.2.2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1)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10年修改);(2)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1年10月1
16、日实施);(3)重庆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790号)及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4)重庆市绿化条例(2001年);(5)重庆市城市容貌管理条例(2002年);(6)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126号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7)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5年10月);(8) 渝府发200813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9) 渝府发199889号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10) 渝府发199890号重
17、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1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2年)的通知(渝府发2007224号);(1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2年)的通知(渝府发2008125号);(1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绿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06-2010年)(渝府发200631号);(14)重庆市宁静行动主城区实施方案(20112013年)(渝府201131号);(15)重庆市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6)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18)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房屋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8、工作的通知(渝环发1999639号);(19)关于加强餐饮行业含油废水废渣管理的通告(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重庆市部分地表水域适用功能类别的通知(渝环发200715号);(21)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22)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号;(23)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部分地表水域功能类别的通知渝环发2009110号;(24)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
19、城市规划(修改版)(2010-2013); (25)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居住环境适宜性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2011年12月31日)。1.2.3 环境评价导则、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5)重庆市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 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部。1.2.
20、4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1)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通知书渝(长)环评通【2012】018号;(2)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长发改投【2010】783号;(3)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西岸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协议(长寿区人民政府与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2010.9);(4)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建设项目规划方案设计(2011.12);(5)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关于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建设项目的复函;(6)环境质量监测报告;(7)建设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3 评价总体构思 根据香江国际长寿湖西岸第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及所在区域的特点,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评价总体构思
21、如下:(1)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分析,并根据项目施工特点、施工时段、区域环境特征,对施工造成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固废等环境问题进行评价,提出对长寿湖保护的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2)根据项目建成后的总体布局、排污情况和区域环境功能,重点评价营运期所造成的地表水、固体废弃物、声环境和空气等方面环境污染,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3)分析预测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主要是道路交通噪声对拟建项目的影响分析,并以此提出防治措施。(4)论证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坚持公正
22、公开原则,以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评价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最终为项目的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 评价内容拟建项目是房地产开发经营类项目,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具体情况,本评价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1)施工期评价内容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施工期对长寿湖及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减少污染的措施和保护长寿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方案和措施。计算项目施工期土方平衡,明确项目施工期弃土处置方式,提出减少弃土污染的方案措施。(2)营运期评价内容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分析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寿 西岸 第一 三四 工程 建设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